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急救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患者胸骨后发生剧烈且持久性疼痛并伴有心律失常现象,严重的会出现心力衰竭,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在长期的临床救治中,医护人员发现,在对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配合是急救成功的关键[2]。本文将通过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急救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资料为2017年-2019年本院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患者,每组33例;常规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3.8±2.5)岁;实验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4.6±2.8)岁。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龄及性别等基本资料组成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常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和对应的急救措施,当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后由急诊部门立刻派出救护车接诊,对患者实施平卧后插氧,并监护其心电反应的急救措施。1.2.2对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①建立接诊组和救治组:当医院接到求救电话时,接诊组和救治组两组同时进行准备,由接诊组迅速出诊并保证救护车在十分钟之内赶到,对其家属或者求救人员叮嘱不要随意挪动患者的身体,使其保持平躺姿势,尽量与患者沟通保持患者的意识清醒;当接诊组接到患者后由急诊护士对患者实施基础的急救措施,对其生命体征进行数据监测,询问家属或者求救人员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昏倒原因,之后将实际情况回复给院内的救治组,由救治组在院内准备好救治措施;②急救措施:当患者被确诊为心肌梗死后,需要在其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然后由静脉注射泛影葡胺实施碘过敏试验,并对试验时间及结果进行记录,之后进行右腹股沟备皮,并协助患者更衣,让患者排尿,期间对患者做好保暖及心理护理,确保患者配合治疗。1.3指标观察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抢救时间(急救开始到结束)、急诊时间(发病时间到接受治疗)及住院时间(治疗结束到出院);另外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院内复发率,其中,护理满意度由本院自有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患者填写主要内容,80分及以上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总例数*100%;其它两项均由院内护理人员进行统计。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ˉ±s)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和(n)表示,x2检验;组间差异明显,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情况比较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院内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病急、病势严重且预后效果较差,临床研究表明,情绪起伏大、饮食不规律以及剧烈运动等都较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3]。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院内复发率分别为96.97%、100.00%和3.13%,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的81.82%、87.88%和2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工作更叫高效有序,并且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时间以及未来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崔慧静.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66-168.
[2]刘敏,荣燕,翟飞飞,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4.
[3]郁娅,朱艳梅.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术后运动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8):956-958.
作者:列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