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急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改革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干预作用,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改革急诊护理。记录两组干预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率指标[心率(HR)、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后QT间期(QTc)]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HR、QTd、Q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R、QTd、QT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革急诊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情况、促进治疗预后,符合患者护理需求,预后效果显著。
〔关键词〕改革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造成的血流供应障碍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患者有心肌损伤及坏死、胸痛等表现,合并心律失常情况下预后较差,甚至引起猝死[1-2]。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发病急,因此对急诊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通过护理改善预后[3]。本研究旨在探讨改革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干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30~80岁,平均(47.85±10.55)岁;心肌梗死发生部位,前壁及前间壁各20例,下壁10例,其他部位3例;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各17例,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各7例,房性期前收缩5例。观察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32~80岁,平均(47.78±11.03)岁;心肌梗死发生部位,前壁22例,前间壁18例,下壁11例,其他部位2例;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期前收缩20例,室性心动过速16例,房室传导阻滞7例,心动过速及房性期前收缩各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WHO诊断标准;(2)患者资料完整;(3)患者、家属同意研究方案。排除标准:(1)有出血倾向患者;(2)近期外科手术史患者;(3)合并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4)合并肿瘤及血液疾病患者。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凝、抗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向患者、家属主动介绍疾病发病症状、过程、医护工作人员及医院情况,进行基础护理、心电监护,疏导患者情绪。观察组给予改革急诊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发病情况下有濒死感,增加心理负性情绪,并直接影响后续治疗。需注重患者情绪疏导,通过疾病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家属疾病认知度和配合度,促进治疗预后。(2)基础护理。对入院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进行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创造舒适环境确保患者充分的休息,有便秘表现患者给予缓泻剂,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及翻身、防褥疮护理,采取清淡饮食。(3)心电监护。心律失常多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d,因此需在患者入院3d内做好心电监护,为进一步救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4)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明显,集中在心前区,时间长且无法自行缓解,机体疼痛状态下增加应激反应,提高机体耗氧量,增加患者负性情绪,应视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药物镇痛[4]。(5)器械护理。飞利浦PhilipsMP40/50/60监护仪推车(产品型号:RS002-5-00;生产厂家:深圳市康瑞通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护理人员定期做好监护仪检查、维护,确保仪器运行正常。
1.3临床评价
记录两组干预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率指标[心率(HR)、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后QT间期(QTc)]变化情况。效果评价标准:痊愈,室性期前收缩每小时下降>9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以及症状体征等消失,心功能改善≥1级;有效,室性期前收缩每小时下降75%~90%,心功能以及症状体征等均有改善;无效,室性期前收缩、心功能、症状体征无变化[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根据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定,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效果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67,P=0.1837>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心率指标变化比较
干预前,HR、QTd、Q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R、QTd、QT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患者有剧烈、持久胸骨后疼痛,并直接影响休息状态,硝酸酯类药物无法完全缓解,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易合并心律失常,原因主要为:区域血流供应障碍刺激交感神经、加快心率;缺血区心肌细胞受损情况下放电异常;心肌局部缺血坏死情况下交感神经分布不均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区域房室传导阻滞,诱发心律失常[6-7]。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发病较急,需配合急诊护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改革后心电监护、疼痛护理、器械护理等急诊护理可以在优化急诊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明确各个工作执行的时间安排,实现了护理工作的有计划性、时间性概念以及医护工作人员之间的有效配合,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并在护理干预中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及预后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R、QTd、QT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进行急诊护理改革更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护理需求,维持患者最佳治疗状态、心态,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综上所述,改革后急诊护理更利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5,28(52):143.
[2]秦晋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6):831-832.
[3]郭玮.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121-122.
[4]杨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7):169-170.
[5]曾影红,王磊,路悦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9):35-36.
[6]赵静.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7):1919-1921.
[7]薛雅瑜,徐琼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2):3637-3638.
作者:陈琼容 单位:莆田市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