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康复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急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11例(36.7%),有效12例(40.0%),无效7例(23.3%),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显效18例(60.0%),有效11例(36.7%),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胸部不适4例(13.3%),抽搐2例(6.7%),反应迟钝5例(1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观察组胸部不适1例(3.3%),抽搐0例(0),反应迟钝0例(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使用急诊护理干预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预后更好,应在临床中予以推行。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康复
心肺复苏是急救过程中重要的措施之一。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得不到及时抢救复苏,会造成脑以及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立即进行[1]。据有关资料[2]显示,心肺复苏在黄金4min实施抢救成功率为50%。心肺复苏的正确实施与患者的护理质量相关。对此,本院特选取在本院进行不同护理方式的心肺复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7.40±5.26)岁;脑出血16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一氧化碳中毒3例,肺栓塞1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8.20±4.68)岁;脑出血13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一氧化碳中毒3例,肺栓塞2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
采取急诊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对其治疗过程进行讲解,讲解中应注意有耐心,尤其是针对病情严重,具有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患者。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安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同时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为其讲解治愈成功的案例以及做法,使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使患者更加积极的面对治疗,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治愈信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实时沟通,了解患者对护理以及治疗的看法,并根据其意见调整护理方案,争取在护理以及治疗中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要求。
1.2.2.2环境护理
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光照适宜以及环境整洁。护理人员定期对病房予以环境检查,确保病房环境的干净、卫生以及整洁。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性以及干燥性。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在室内放一些绿色的植物或者鲜花并予以定期更换,还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达到缓解患者情绪的目的。使患者处于温馨、阳光、整洁的环境中,从环境上保持患者积极乐观的情绪,全方位的确保患者生理的舒适感。
1.2.2.3脑部护理
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后,护理人员应重点对脑部进行护理。用柔软的湿毛巾湿敷额头和颈部,有助于患者更快复苏,并把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左右,湿度控制在50%~60%,以降低患者脑部的氧代谢率以及再灌注损伤。
1.2.2.4气道护理
确保气管湿化有效,为防止气管插管脱落可用胶布固定,护理人员监测和记录呼吸机的参数(吸入氧浓度、呼吸频率以及潮气量),观察有无人工气道堵塞、皮下气肿、管路衔接松脱、通气不足或者过度等情况发生。吸痰操作前后应先给予2~3min纯氧,在吸痰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发生,应予以及时解决。还应在治疗前后对所有仪器进行彻底消毒,保证患者治疗的无菌性以及安全性。
1.2.2.5生命体征监测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尿量<30ml/d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防止患者出现肾衰竭、肺部感染等情况。心肺复苏初期的大部分患者具有心电功能不稳定的情况,再次停跳的可能性较大,应对患者予以心电监护,并每隔1h对患者的脉搏、心率、血压、末梢循环(皮肤、四肢温度、口唇颜色、湿度、指甲以及趾甲的颜色和静脉充盈情况)等相关生理指标予以详细的记录,定期检测动脉血气,确保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做好相关并发症的观察防控。
1.2.2.6健康指导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方案、运动方案等,并就其训练情况予以跟踪指导。还要对患者予以一定康复知识宣传,在宣传中设定一些知识抽问环节,对回答得较好的患者予以一定的奖励,从而使患者在学习中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从而使患者的康复达到最优化。在饮食方面,告知患者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昏迷的患者可给予高蛋白食物等,以维持患者足够的热量。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效果分为3个级别:显效:临床症状完全好转或消失,心理情绪状态好,无并发症发生;有效: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心理情绪状态相对较好,但伴有轻微的并发症;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心理情绪状态较差,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胸部不适、抽搐、反应迟钝。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1例(36.7%),有效12例(40.0%),无效7例(23.3%),总有效23例(76.7%);观察组显效18例(60.0%),有效11例(36.7%),无效1例(3.3%),总有效29例(9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胸部不适4例(13.3%),抽搐2例(6.7%),反应迟钝5例(1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观察组胸部不适1例(3.3%),抽搐0例(0),反应迟钝0例(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血流不能自然地流出和流入心脏。临床上造成心跳呼吸骤停原因很多,如严重创伤、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休克、溺水窒息、心肌梗死等,给患者的内脏、四肢、大脑等部位造成严重的损伤[3]。心肺复苏的目的是保证脑供血,避免患者的脑细胞因为缺氧导致坏死[4]。在心肺复苏成功后,较好的护理质量对患者的恢复以及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5-7]。在急诊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对患者的大脑以及气道加强干预,并对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予以了解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各个方面加强对患者的情绪改善,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并在后续治疗中有更高的信任度以及配合度,保证了后续治疗的正确实施,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达到最优化[8-10]。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显效11例(36.7%),有效12例(40.0%),无效7例(23.3%),总有效23例(76.7%);观察组显效18例(60.0%),有效11例(36.7%),无效1例(3.3%),总有效29例(9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胸部不适4例(13.3%),抽搐2例(6.7%),反应迟钝5例(1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观察组胸部不适1例(3.3%),抽搐0例(0),反应迟钝0例(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洁,侯丽.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85-186.
[2]张艳梅.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73-174.
[3]粟芳.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9):226-227.
[4]黄美娟,陈智萍.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457-1458.
[5]陆婉晖.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15-217.
[6]焦洋,黄海燕.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及护理干预的疗效.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1):116-119.
[7]陈慧琼.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6):122-124.
[8]石巍.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6):141-142.
[9]黄燕红.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5(23):17-18.
[10]郑大环.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当代护士旬刊,2014(9):110-111.
作者:邢惠萍;富霞;梁艳;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