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男性精神病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暴力倾向的男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案和精神科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后NOSIE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和出院后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分别为90.0%、26.7%,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和出院后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3.3%、6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暴力倾向男性精神病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将危害性降到最低。
【关键词】
精神疾病;男性患者;暴力倾向;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精神疾病是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类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因不同原因强制入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80%以上有过暴力行为,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患者心理活动紊乱,也多存在暴力倾向,尤其是突发的自伤、伤人及毁物等攻击性行为,危害性较大,对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处理较为棘手,这一直是精神科护理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1]。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4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男性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预见性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曾出现暴力行为,所有患者经精神科检查并确诊,符合ICD-10相关诊断标准,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2~50岁,平均(41.2±6.4)岁;病程1~5年,平均(3.1±1.1)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6例(53.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5例(16.7%),精神刺激所致精神障碍3例(10.0%),急性精神病性障碍4例(13.3%),其他2例(6.7%)。对照组患者年龄23~49岁,平均(40.3±5.7)岁;病程1~4年,平均(2.9±1.0)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7例(56.7%),酒精所致精神障碍4例(13.3%),精神刺激所致精神障碍4例(13.3%),急性精神病性障碍2例(6.7%),其他3例(10.0%)。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治疗方法、发病原因及暴力发生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和非特异性镇静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余患者用药以氟哌啶醇为主,部分患者给予氯丙嗪等镇静作用较强的药物。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健康指导、遵医用药、四防护理等内容,集中体现在加强环境管理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1)环境管理。对患者进行隔离管理,安置重症监护室,24h巡视监护,室内不可存放可能引起其情绪波动的物品,待其病情稳定后,允许与其他患者共处,根据患者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考虑是否需要在此隔离。(2)风险控制: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在出现打人、毁物等暴力行为初期,及时采取应对策略,避免暴力行为进一步发展[2]。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案,根据患者发病原因和暴力表现,制定预见性护理防范对策,具体内容为:(1)掌握暴力先兆,确保患者安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与其进行接触,寻找切入点,合理使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互信关系,在交流过程中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心理状态,掌握其暴力行为先兆症状,在一级、重点患者监测表上一一列名,予以重点防范;出于对保证患者及他人安全的考虑,应与其他患者间隔一段距离,保证病房环境舒适、安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确保患者及自身安全[3]。(2)明确控制方法,防范暴力行为。对于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应格外注意接触方式,对其进行语言及非语言干预,语言和行为不能刺激到患者,应保持一个平等、合作的姿态,减轻其激动程度、降低其攻击性;在冲动早期便对其进行劝导,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适当给予口头表扬和糖果奖励,提高其自信心和护理配合度;采取隔离治疗和开放治疗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要让患者自身感受到放松和安全,护理人员对患者暴力行为要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出现暴力行为后,应以沉着冷静、坚定果敢的姿态来处理现场,迅速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有效制止患者暴力行为,化解紧张局面[4]。(3)提供特色预见性护理服务。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工作,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生活及安全管理等内容,保证患者正常生理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丰富工娱和生活技能康复护理内容,通过健身操、手工艺品活动等康复训练,调节患者心智,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5]。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自制NOSIE量表,包括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情况,对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和病情状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暴力行为发生情况[6]。满意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NOSIE评分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后NOSI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和暴力行为发生情况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对精神疾病认识的加深,现已能够从生物学角度对精神疾病做出合理的解释,由基因或环境伤害引发的神经化学反应均可导致躁郁、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同时特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会引发精神障碍,因此,精神疾病患者除了需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外,也有必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辅导来缓解其病情,以免出现暴力行为,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7]。近年来,精神疾病病因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也为根本性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对暴力行为进行及时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组研究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案的研究组3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0.3±1.4)d,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3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7.6±2.8)d,其中研究组护理后NOSIE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改善病情状况;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和出院后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分别为90.0%(27/30)、26.7%(8/3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和出院后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3.3%(22/30)、63.3%(19/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对有暴力倾向男性精神病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本文所得结果与文献[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王宏等[8]对285例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预见性护理的研究组患者不良症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对有暴力倾向男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案,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去评估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综合分析暴力行为相关因素,提高暴力行为的预见和防护能力,将危害性降到最低,从而有效保证患者及周围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亚坤,叶君荣,罗添云.医护讨论模式在解除精神病患者约束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6):107-108.
[2]周彩莲,黄子娟,鲁荣莉,等.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37-38.
[3]胡传芬.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与组织承诺、离职倾向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4]严芳,王剑英,李栓荣.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698-700.
[5]姚秀钰.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风险评估的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6]杨为.预见性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2014,40(10):1244-1246.
[7]隋晶华.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55-656.
[8]王宏,邹文华.住院精神病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对照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3(7):116-119.
作者:叶丽浓 黄慈芬 黎丽华 郭华贵 单位: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