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家庭对精神病者危害干涉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邹燕梅单位:广西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
影响社区精神病人危险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
1家属对病人管理不到位,病人不按医嘱维持药物治疗,服药依从性差,间断服药或停药,导致病情波动或复发。
2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不熟悉,对精神疾病复发先兆症状观察不到位,不能及早发现逐渐升级的情绪变化。
3病人家庭经济困难,维持服药治疗的费用未解决,病情复发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人危险行为逐渐升级。
4监护人未履行监管职责。病人病情反复发作,家人厌烦,对其失去信心,放弃不管,让病人流浪街头。
5社区管理网络不完善,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安部门之间共同协调不够,对本辖区内危险行为级别高的精神病人不掌握,出现危险行为时未能及时协调处理。
干预措施
1社会干预
1.1加大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
定期到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站)开展精神卫生知识专题讲座,讲解精神疾病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患有精神疾病要及早到精神专科医院治疗;关心、不歧视精神病病人,帮助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防治精神疾病是全社会的责任等。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及对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促进病人坚持药物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使其病情稳定。
1.2建立三级管理治疗网络
成立由686项目办、社区居委会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医生、家属或监护人等组成的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治疗小组。管理治疗小组成员对社区内危险行为级别高、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倾向的精神病人登记在册。定期举办社区医生、社区居委会、民警、家属培训班,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对有肇事肇祸或倾向病人社区管理的技术水平。管理治疗小组建立定期联络制度,对每一个危险行为级别高,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倾向的精神病人,及时进行社区重点管理。
社区干部定期上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了解病人病情,与家属一起督促病人按医嘱服药,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家庭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帮助其参与社会生活。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协助紧急处置。社区精神病人出现肇事肇祸行为倾向时,监护人及时与社区医生或护士取得联系,并报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及时出警协助处置,预防或减少社区精神病病人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
1.3争取
686项目的支持社区医生积极与686项目办公室联系,协助家庭贫困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办理686项目,提供门诊免费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和一次性住院补助;686项目办的精神科专科医生定期免费为病人进行药物调整和用药指导。有暴力倾向或出现危险行为时,686项目办及时出诊进行应急处置。通过686项目,减轻其经济负担,增强生活的信心,提高病人坚持服药的依从性,促进病情稳定。
2家庭干预
2.1社区医生行随访指导
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每月定期上门开展家庭随访。了解病人病情,指导病人规范用药,讲解精神疾病的性质、特点,病情复发的先兆症状,家庭护理的基本知识,坚持服药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等,教会如何及时发现疾病加重的征兆、逐渐升级的情绪变化,出现紧急情况时进行紧急处理的方法。
2.2强化监护人责任,发挥家庭作用
精神病是一种慢性病,需长期维持服药治疗,有些病人病情反复发作导致多次住院治疗,家庭经济耗竭,家属苦不堪言,加上病人患病后性格改变,暴躁、固执,家人很厌烦,对其失去信心,放弃不管。由于精神病人自控能力差,如没有家属督促和管理,易造成停药导致病情复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每月上门随访时,动员每个病人的家属负起家庭责任,加强看护,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保持与管理治疗小组成员的联络,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报告,并主动将病人送往当地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告知因监护人不履行责任、不送医就诊而发生肇事肇祸,应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等相关知识;家属应给予病人关爱和亲情,使其树立生活的信心,督促坚持服药治疗,保持病情稳定。
社区精神病人危险行为和肇事肇祸的发生与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治疗网络不健全、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足、监护人对病人缺乏监管、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有关。鉴于存在以上因素,应加大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建立三级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治疗网络,有针对性实施家庭干预,帮助解决病人家庭存在的困难,指导和督促家属做好病人的日常监管,对于稳定病人病情,降低危险行为级别,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降低肇事肇祸率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