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解剖学实验与临床操作教学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是医学生非常重要的课程部分,是最接近临床的实验操作,是连接临床和教学的桥梁。对于中医院校的骨伤专业来说,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依然很重要,是学习人体结构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中医院校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不是太高,为了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积极性,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入相关临床操作及病例分析。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实验;临床操作;病例分析;中医院校
对于中医院校骨伤专业而言,掌握人体结构和临床基本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我校针对此专业的学生开展局部解剖学实验,近几年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由以前的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实验方法模式改为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的实验模式。然而,部分学生在局部解剖学学习时,未进行课前预习,在实验课上未积极主动地进行解剖操作,课后未及时复习,致使教学效果受到局限;因此,我们针对2014级中医学(骨伤方向)班进行了局部解剖学教学实验改革尝试,不影响局部解剖实验教学前提下,可在一些实验步骤中加入缝合皮肤、拆线、打结及模拟的阑尾炎切除术[1],并分组讨论“肩周炎”“肘关节脱位”等案例,通过这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对局部解剖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人体结构更深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3]。
1研究内容
在完成局部解剖学实验前提下,增加一些相关的临床外科基本操作及临床案例,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具体方案如下:1.1教师示范实验课正式解剖前,结合局部解剖实验基本操作,代课老师先示范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基本操作,后学生实践,示范内容如下:解剖刀执刀方式:执弓式、执笔式、握持式,此3种打结方式中,执笔式是重点掌握且是主要的执刀方式。并说明每种执刀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切开皮肤的方法:沿划痕从起点将解剖刀刀尖垂直刺入皮肤,后立即将刀刃倾斜呈45°,切开皮肤。缝合后打结[4]方法:单手打结、双手打结、持钳打结,常用的打结方法是双手打结和持钳打结,嘱咐学生下课后多加练习。示范结束后,学生在进行局部解剖实验时,就可运用上述操作,此部分实验结束后,由教师评出上述操作最为规范的组,如:打结合最好的一组,加以表扬!1.2胸前区解剖解剖胸前区时,首先,各组学生切开皮肤,剔除浅筋膜同时,找到浅层血管后模拟实践“血管结扎”,胸部解剖结束后,可在切开的皮肤模拟实践“缝合,拆线”。路线如下:切开皮肤→剔除浅筋膜→找到血管模拟实践“结扎血管”→缝皮→拆线。局部解剖实验时,第1、2组学生不加外科相关操作,只是切开皮肤并剥离皮肤,剥离浅筋膜再进行胸前外侧壁深层操作并自己进行分析、总结,而第3、4组除进行胸前外侧壁操作外,还要进行“结扎血管”、缝合皮肤和拆线操作,教师评出结扎和缝合做的最好的一组,加以表扬,并同时对4个组提问同一问题:“胸腔穿刺经过的层次结构?”。1.3腹前外侧壁解剖解剖腹前外侧壁时,第1、2组学生不加阑尾炎切除术,只是进行腹前外侧壁的操作,即:沿腹前正中线、腹部上、下界切开皮肤,剥离浅筋膜、深筋膜,打开腹直肌鞘找到腹直肌及深层的腹壁下动脉;第3、4组除了进行腹前外侧壁操作外,还模拟进行阑尾炎切除术,即:解剖腹前外侧壁之前,找到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之间连线的中外1/3处),在此点做斜形切口,由浅入深切开腹壁找到阑尾,切割阑尾并结扎,后进行逐层缝合。操作结束后对4个组的同学操作进行点评,比较哪个组操作比较好,并同时对4个组的同学提问:“腹前外侧壁由浅入深层次结构?”。1.4临床案例分析与局部解剖实验相关的临床案例分析、总结:进行局部解剖实验课前,通知第3组学生查阅“肩周炎”病例,第4组学生查阅“肘关节脱位”病例,上课时在解剖过程中验证该组所查阅的临床案例相关的解剖结构,实验结束后,由3、4组学生自己总结该组临床案例及其相关的解剖结构。第1、2组不进行临床案例分析,第3、4组分别进行“肩周炎”和“肘关节脱位”案例分析并且让第1、3组回答:“肩袖”结构?第2、4组回答:肘窝结构?1.5问卷调查对3、4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看这2组对加入相关外科操作必要性及效果,若效果好,可在不同班级进行推广;若效果不佳,找出原因。
2研究结果
(1)胸前外侧区操作后,1、2组回答问题准确的人数20人,正确率为57.1%;3、4组回答问题准确人数为25人,正确率为71.4%;(2)腹前外侧壁操作后,1、2组回答问题准确人数为15人,正确率为42.9%;3、4组回答准确人数为30人,正确率为85.7%;(3)第1组回答:“肩袖”结构正确人数为7人,正确率为:41.2%;第3组回答:“肩袖”结构正确人数为15人,正确率为:83.3%;第2组回答肘窝结构正确人数为8人,正确率为:44.4%;第4组回答肘窝结构正确人数为16人,正确率为:94.1%;(4)以下是调查问卷结果:35人参与调查问卷的回答,1人弃权
3讨论
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的层次结构及其内的器官与结构的位置、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5-6]。局部解剖学与医学其他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由于局部解剖学的实践性很强,所以实验课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特殊意义。对于中医院校,一直以来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由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的实验教学方法模式改为了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模式”。也就是教师指出要点,将学生分组;由学生们协作亲自实施尸体解剖操作,整个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负责巡回指导而不代替。学生通过对每一部位(比如:腋区、臂前区等部位)由浅入深,逐层解剖,观察每层组织结构和器官,即按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神经血管的顺序解剖并观察。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对人体正常解剖结构有较清晰的认知和理解,并能熟练掌握解剖器械的使用和基本解剖技能,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也同时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兴师生关系,因此,各个医学院校局部解剖学实验基本上都是采取的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但是,这种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结束后,往往会出现操作过后同学仍然对所做的局部解剖层次结构记忆不够准确和牢固。此项目开展后,2014级中医学(骨伤)班共70人参与,分成4个组,第一组17人、第2组18人、第3组17人和第四组18人。以上结果显示,进行胸前外侧壁操作时,通过回答问题准确率来看,1、2组和3、4组局解实验操作的效果相差不是很大,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3、4组操作积极性要大。进行腹前外侧壁操作时,3、4组同学回答“腹前外侧壁由浅入深层次结构”准确率明显高,说明3、4组同学实验操作的效果好很多,3、4组效果好很多的原因是通过模拟“阑尾炎切除术”进一步加深了腹前外侧壁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通过案例分析3、4组对肩关节和肘关节结构了解的更清楚,效果更加的明显,原因是通过对“肩周炎”和“肘关节脱位”2个病例分析,学生又一次对肩袖和肘窝结构重新认识一遍,故3、4组效果比较明显。通过3、4组加入相关的外科实验操作和病例分析,不仅没有影响原先的操作而且会提高实验操作的效果,使学生对人体结构有更深的认识。因此,在传统的局部解剖实验操作中加入相关的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有助于实验课的效果,以后可在其他班级实验课推广。
参考文献
[1]薛明月.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评估[J].大家健康,2014,8(9):196-197.
[2]姜宪,金昱,李光昭,等.局部解剖学与临床手术外科融合教学探析[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8,41(3):229-230
作者:吴春朋 罗亚非 唐中生 谢高宇 陆莹 寇云芳 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解剖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