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医学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
1.课程导入与串联如何导入课程并将四门课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必须考虑以何种方法才能将四门课程合理的串联在一起,最后我们选择从一则临床病例入手,采用模块式教学的方法以疾病为中心讲授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是如何发展到疾病状态的,及用药物治疗恢复健康的过程。
2.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在确立了病例导入和模块式教学的方法后就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落实。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1)心脏正常解剖结构教师活动:通过病例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X线胸片与正常心脏胸片的对比引出对心脏正常解剖结构的讲解,通过视频、大体标本、模型加强学生直观感受,通过提问测评加强学生记忆。学生活动:观察大体标本和模型。分组讨论,想一想心脏的解剖结构,正常人应该有多少个心眼儿(心腔的出口、入口)。(2)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教师活动:播放血液循环的动画吸引学生眼球同时讲解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通过介绍正常高血压值和高血压分级引出第三部分内容。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思考患者属于哪一型高血压,什么原因导致患者的心呈靴型。(3)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理改变教师活动:通过对病例的提问引起学生对于长期高血压导致靴型心的兴趣,讲解心脏病理改变,总结靴型心形成的原因。学生活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观察大体病理标本。(4)观察家兔动脉血压及药物对其影响的实验教师活动:设计实验让学生对心脏泵血功能及动脉血压有更感性的认识,讲解实验原理及操作,通过让学生观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引出第五部分内容。学生活动:操作实验并观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5)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教师活动:着重讲解四类一线抗高血压药和硝普钠,介绍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和药物治疗的新概念,提问测评学生掌握情况。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思考病例中患者应选用何种药物治疗效果最好。
二、学习效果测评
针对于这堂课的授课方式,我们制定两种测评办法:一种是课堂测评,在每个授课内容结束时都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另一种是课后测评,让学生把身边的一名高血压亲属做为调查目标,以浅谈高血压病人的自我护理或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为题并结合相关文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综述。
三、教学设计的亮点
(一)多门课程的整合将四门医学基础课程即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以往我校进行的“三理一剖”单个科目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经验成为这次课程整合的基础。整合课程时注意了三点问题:①选择从一则临床病例入手,采用模块式教学的方法以疾病为中心进行讲授;②制定出符合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目标,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合理筛选教学内容,保证每一学科的教学内容都能合理过度自然衔接;③设计了一个实验将生理与药理的实验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能观看到家兔的正常血压及药物对血压影响的全过程。
(二)理论实践的一体化在整合“三理一剖”课程的同时还采用了理论实践的一体化。一体化教学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践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突出能力本位,强调经验知识,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教学手段。理论实践一体化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在本次课程中,应用了所有能够应用到的学校现有资源:例如模型、大体标本、高清摄像头、显微镜、多媒体、避光输液瓶输液器、各种动物实验用物。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这次课程中,不仅采用了教、学、做同步教学的手段,还同时采用了启发式讲授、主题讨论、病例分析讨论、多媒体课件、直接示教、实时网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内容立体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综合运用基础医学知识的能力。
作者:韩璐付广全吕昕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