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内科护理学说课设计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提要]内科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各门临床专业课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该文将从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学情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课程特色与建设思路这5个方面阐述该课程的教学创新,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收到了一定成效。
内科护理学作为一门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职业技术课,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临床应用学科,是一门关于认识内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患者、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途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贯穿整体护理的思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为更好地解析内科护理学课程和总结我们的经验得失,本文将从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情与学法指导、课程特色与建设思路等方面来介绍内科护理学的说课设计。
1课程标准
1.1课程定位
本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专业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面向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内科护理学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是一门护理专业必修的职业技术课,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对成人内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使学生能以全面、系统、整体的观点认识患者的需要,以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需求。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有解剖学、免疫学、药理学、护理技术和健康评估等,平行课程包括外科护理学、母婴护理、儿童护理等,后续课程有康复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等。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是临床各专科护理学习的基础。
1.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具备对内科常见疾病患者整体护理的能力,能顺利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证书。知识目标要求护生掌握各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熟悉相应患者的护理诊断和治疗要点;技能目标主要强调学生能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素质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并且具有“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的品德,在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过程中能体现相应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1.3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课程中按内科系统疾病分成8大项目,各项目中按照某一种疾病患者的护理分成若干个任务,以案例为载体,按护理程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学时分配见表1。
1.4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课程的重点是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划分重点的依据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越来越影响人们的健康。针对这些重点,我们平时在教学中给予分配相对多的课时,实践课中也适当增加视频讲解及操作练习,教师做到精讲细讲,把知识点讲细讲透,课后适当布置作业进行巩固,考试中重点考察。课程的难点是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特别是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划分难点的依据是这部分内容相对抽象,理解困难,而本校学生文理兼收,入学成绩不高,思维能力参差不齐,理解能力有限。针对难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联系之前学过的健康评估和药理学的知识进行讲解,利用典型的案例进行导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并且应用心电图图例讲解心律失常患者的评估,在实践课上利用视频强化心室颤动患者的护理措施,效果较好。
2教学资源
2.1教学团队
担任本课程教学的教师有8名,均具有双师素质,专业背景涵盖护理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其中校内专职教师5名,来自临床一线的兼职教师3名。其中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3名,都有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每年到临床工作1~2个月,熟悉内科临床护理过程和基本要求,了解最新进展。而兼职教师都是高级职称。参与教学的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技能熟练,优势互补,职称、学历、年龄、学员比例合理。此外课程组教师还积极开展科研,至今已经主持了市厅级以上课题10余项,30余篇,获奖项目10项。
2.2教材、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
教师用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陈丽云和陆红梅主编的《内科护理》,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教材特色是适应临床整体护理要求,按护理程序编写疾病护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人文关怀精神的渗透;在相应章节前利用病例导入,将基本知识叙述与病例分析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学生用书还有《内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由李秋萍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此外,本课程还有自编《内科护理学实训指导和内科护理练习题集》。其他的参考用书有《临床“三基”训练指南与习题集》丛书,由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除了以上书本资料,本课程还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如: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内科护理学),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内科护理学)等,另外还有在线辅导、教师信箱、QQ、微信等工具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师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2.3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有央财支持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配备有先进的内科护理教学实训设备,可承担内科专科护理的各种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需要随时开放,满足了内科护理学课程技能训练的教学需要;校外实训基地包括苏北人民医院、南京军区总院、无锡四院、徐州医科大学附院等23家大型综合性医院。这些医院拥有完善的护理管理模式、充足的病员和丰富的临床教学案例及先进的医疗器械与设备,为内科护理学的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能充分满足本课程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的需要。
3学情与学法指导
3.1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学生经过第一学年基础课程如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结构与机能、护理药理学等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普遍接触临床时间少,对临床护理工作认识不够,学习目的不明确。另外学生入学成绩相对低,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虽然经过高中系统的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学习方法相对单一,效果欠佳。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此外由于动手机会不多,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弱。
3.2学法指导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中按照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教学,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边讲、边做、边教,学生边听、边练、边学。实训室全天对学生开放,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仿真训练,并安排2周临床见习,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能力的加强。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主要采用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导的多种教学方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选择典型的教学病案为载体,充分利用图片、视频、PPT等多媒体资源,按照临床护理程序来设计课程内容,教师引导,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4.1.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教学方法[2]。这种教学方法广泛适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围绕临床内科护理实际工作任务展开,将各专科中每一种疾病患者的护理作为工作任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具体教学中,教师运用典型案例结合角色扮演法创设情境,学生明确任务后,通过自主学习和互相协作完成相应的任务,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4.1.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4]。此种教学方法可配合任务驱动法进行。在实践教学中主要用于病案分析训练。教师提供典型的教学病案,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理论知识按照护理程序对病案中的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制定出计划及实施措施并给予评价。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相应疾病形成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熟悉疾病的护理程序,形成临床思维,并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锻炼学生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可弥补学生临床实践机会的不足[5]。
4.1.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学到实际工作中的知识,更直观形象且深刻地丰富实践技能的一种方法[6]。在实践教学中,结合案例分析法,模拟临床工作过程,事先安排几位学生扮演患者、护士、医生等职业角色,教师在课前对扮演者进行角色分析及知识储备的要求,为了完成角色扮演,学生需要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和梳理。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可以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难点,可促使学生事先掌握作为角色应该具备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7]。
4.1.4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生动具体场景,使学生在此场景中体验,帮助其理解教材内容,并发展学生心理机能的教学方法[8]。这种教学方法普遍应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由教师结合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及相关的仪器、设备模拟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直接由临床带教教师在见习医院进行实践操作讲解,教师一边讲解设备器材的应用,一边对相关知识进行强化和总结,学生边看、边学、边练,教学做一体化,直接与临床接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形象、生动的模拟情境、实验情境及事先设立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模拟分析和解决仿真工作中的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9],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及护患沟通能力[10]。
4.1.5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完成特定的任务[11]。这种教学法广泛运用在教学中,如理论教学中结合案例分析法和任务驱动法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实践教学尤其是见习中提出相应的工作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则在旁加以适当引导并观看操作,最后点评。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12]。
4.2教学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学生评价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满分均为100分(折合成70分),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50%;实践考核满分100分(折合成30分),其中操作技能占50%,考核方法采用模拟患者考核,临床实训考核,包括实训报告、实训课表现和临床见习病历、技能考核及见结;总分60分为及格。评教方面采取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评价体现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以及评学与评教相结合,做到了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目标的考核,符合课程目标。
5课程特色与建设思路
本课程以护理程序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校内校外2个实训基地、教学做三位一体”,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评价注重多角度、多途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共建项目化课程,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库及网络资源,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实现校内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零距离”。
参考文献
[1]王敏.基于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的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7):1044-1045.
[2]祁舒慧,徐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1,128(4):16-17.
[3]李佳.任务驱动法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1):142-144.
[4]梁文镔.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2):124-125.
[5]于辉.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120-121.
[6]陆慧.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职业教育,2016(23):132-133.
[7]展小燕.内科护理教学中角色扮演法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26):67-68.
[8]朱晓玲,张娅娅,李利菊.情境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3):143-144.
[9]王怡.仿真情境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内科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7(36):70-72.
[10]孙言话,余哲,金裕苗.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4):110.
[11]梁方丽.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法的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192-193.
[12]张凤娟,王雪芹.小组讨论法在内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5):671-673.
作者:杨靖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