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青少年患者中家庭干预护理模式的应用范文

青少年患者中家庭干预护理模式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青少年患者中家庭干预护理模式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患者中家庭干预护理模式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干预护理模式在口腔科青少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该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55例青少年(年龄12~18岁)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口腔科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管理;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58例青少年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家庭干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监督与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返院复查率、家庭口腔护理行为实施情况督促表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干预模式能改善口腔科青少年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提高患者依从性,优化治疗效果。

[关键词]家庭干预;口腔护理;青少年

口腔疾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对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口腔健康尤为重要[1]。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而口腔疾病会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利之处,如口腔疼痛、咀嚼困难、张嘴受限,从而影响青少年的性格及学习成绩[2],因此口腔健康深受各位家长的重视。由于口腔疾病治疗效果与青少年患者在家中的日常行为及其对医嘱的依从性相关,故寻找最佳的护理模式对青少年患者进行更好的宣教及督导成为口腔疾病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探讨了家庭干预模式在口腔科青少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增加青少年患者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58例青少年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2~18岁,平均16.2岁;龋齿26例,牙菌斑10例,牙石8例,牙本质敏感8例,牙齿不洁白2例,牙龈出血和口臭各1例。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55例青少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13~17岁,平均15.6岁;龋齿20例,牙本质敏感11例,牙菌斑10例,牙石9例,牙齿不洁白4例,牙龈出血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口腔疾病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12~18岁;(2)接受完整的口腔治疗;(3)患者及其父母均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患者父母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标准:(1)严重身心疾病及精神障碍者;(2)唇腭裂畸形者;(3)不需要返院复查者。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口腔科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向患者介绍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要求家长进行监督,嘱患者定期返院复查等。观察组采用家庭干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监督与指导。首次就诊时要求家长填写全家人的口腔健康调查表,包括全家人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间、刷牙方式、牙刷牙膏类型、饮食习惯等。护士根据患者及家人的口腔护理习惯制定针对性的家庭干预方案。在患者就诊结束后,由口腔科护士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的口腔行为进行监督。具体随访方式:就诊后前1个月内每周1次电话随访,就诊1个月后每月1次电话随访。具体干预方案:(1)发放宣传册。普及口腔健康的基本知识。通过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向患者及家长介绍口腔疾病的基本分类、发病原因、并发症、相关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方便患者及家人都能了解口腔疾病的本质。将青少年患者家长纳为重点宣教对象,使其全家人都能充分认识口腔问题的严重性,为后期家长监督就诊患者,并为患者树立榜样做准备。(2)行为干预。通过门诊宣传栏播放口腔疾病治疗后正确的口腔护理视频。让患者及家长在候诊大厅里通过视频学习正确口腔治疗过程中口腔护理的关键点,使其回家后可按照视频的内容更好地进行口腔护理。(3)饮食干预。在维持营养均衡的原则下,尽量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等食物。护士可通过电话推荐相关饮食菜单。如患有龋齿者,禁食花生、甜食类食物,宜选鸡蛋、瘦肉类等食物。(4)心理干预。患者就诊前后,需详细向其讲解口腔疾病的治疗前景及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通过举例,让患者充分认识口腔疾病的危害,使其能自觉遵从医嘱,定期返院治疗。(5)建立医院及家庭双重监督模式。除门诊护士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监督患者在家中的口腔护理习惯外,患者家长需充分配合护士对患者进行严格要求,并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1.2.2观察指标记录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症状明显好转;一般: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症状无好转)、返院复查率(遵医嘱定期返院治疗的患者占总患者数百分比)、就诊后患者的口腔护理正确性(由本科室自制口腔护理行为督查表,包括选用柔软的刷毛并定期更换牙刷,每天早晚各刷牙2次,要求每次刷牙时间大于3min,采用上下式的刷牙方式,每餐后必须用清水漱口5项基本要求)。在患者返院复查时由门诊护士进行打分,每项1分,总分0~5分)。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48%)明显高于对照组(6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P<0.05),见表1。

2.22组返院复查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返院复查率[98.28%(57/58)]明显高于对照组[83.64%(4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P<0.05)。

2.32组口腔护理正确性比较

观察组口腔护理正确性得分为4~5分,平均(4.3±0.3)分;对照组得分为2~5分,平均(3.7±0.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2,P<0.05)。

3讨论

3.1家庭干预护理模式可更好地改善青少年患者日常口腔护理行为

口腔疾病是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有关口腔健康的各种知识不断被人们所熟知,因此家长们对口腔疾病产生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重视,口腔科就诊的青少年患者也不断增多。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患者口腔疾病的形成与其在家中的日常口腔卫生行为直接有关[3]。同时,儿童及青少年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主要依赖家庭中父母的生活方式[4-5]。因此,家长是青少年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家庭干预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中,传统的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仅对患者进行口头教育,作用不明显。而观察组采用家庭干预护理模式在青少年就诊结束后进行持续性的护理干预,以宣传册宣教方法,将宣教内容不断形象化,并将宣教对象扩展为患者及家长,使他们均能更好地认识口腔健康、理解口腔疾病的危害。便于患者全家共同学习正确的口腔护理方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此,观察组青少年患者的口腔护理正确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丁静等[6]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家庭干预有利于患者履行正确的口腔护理行为。

3.2家庭干预护理模式可更好地提高青少年患者口腔治疗效果

青少年口腔疾病的治疗效果与其就诊后在家中的口腔卫生行为息息相关[7]。因此,本研究观察组采用行为干预与饮食干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监督。门诊宣传栏不断播放口腔疾病治疗后正确的口腔护理视频。生动形象地向患者介绍口腔疾病治疗后正确的刷牙方法及口腔护理注意事项,以及生活中容易忽略的地方。相比传统组,患者能更好地掌握口腔护理的重点。使其在首次治疗回到家中能更好地改正以往错误的行为,并更好地执行医嘱要求。除此之外,观察组护士定期通过电话对患者及家长口腔护理情况进行随访[8]。采用这种方法,与患者家长组成医院及家庭双重监督模式,能更好地对患者就诊后的行为进行管理与约束。因此,观察组青少年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VANDERPOL等[9]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家庭干预对青少年口腔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3家庭干预护理模式可提高青少年患者返院复查率

大多数口腔门诊青少年患者的治疗时间长,治疗过程中需要多次地返院复查[10]。而患有口腔疾病的青少年患者由于个人或外界因素往往容易出现不按预约时间进行返院复查的情况。因此,青少年患者返院复查率与其本人及父母的治疗观念、医患沟通的程度,以及患者父母长期有效的配合密切相关[11]。邓秀华等[12]研究指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可以借助模型、多媒体演示等,帮助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其次还需注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时间、治疗过程中需复查的次数及所有的费用等,让患者在治疗时有心理准备,避免治疗后引发医患和护患矛盾。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传的基础上,注重对青少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青少年患者返院复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陈真[13]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家庭干预能有效保障口腔疾病后期持续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道华,赖璟妍,程丽君,等.重庆市万州区儿童口腔行为与家庭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25-227.

[2]任小华,韩红娟,吴浩.四川省青少年错颌畸形与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8):1169-1172.

[3]徐志荣,王丽,杨玉森,等.昆明市官渡区儿童,青少年口腔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9-12.

[4]高成萍,崔俊燕,许晓,等.家庭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5,7(3):276-277.

作者:邓慧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