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护理专业探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分析高职护理专业临床核心课程考试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临床核心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原则、思路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护理专业;临床核心课程;考试方法
社会的发展、健康观念的转变、卫生保健体制改革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以及护士角色和护理功能的扩展。高职院校必须适应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重视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培养。多年来,高职院校在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对高职护理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方法却没有足够重视,考试方法明显滞后于整体改革进程,甚至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护理专业考试方法改革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高职护理专业临床核心课程为例,对考试方法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
1护理专业临床核心课程
1.1核心课程的概念
核心课程是以社会基本需求和生活为核心,将若干重要的学科结合起来,构成一个范围较广的科目,并与其他学科相配合,成为每个学生所必修的课程。
1.2护理专业临床核心课程
护理专业临床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等,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是学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必须掌握的内容。
2临床核心课程考试方法存在的问题
2.1考试观念落后
教学管理者及教师对考试的本质、地位、作用、功能认识落后,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没有真正树立与职业院校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相适应的考试观。
2.2考试方法
单一,考核内容不全面
目前护理专业临床核心课程理论考试主要采用闭卷笔试这种单一的方式,技能考试主要采用单项技能操作考核方式。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储备量和记忆能力,技能考试则注重操作流程及熟练性,缺失对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的考核。这种考试方法与人才培养要求不一致,无法真实检验学生职业能力。
2.3考试重成绩轻过程
高职护理专业临床核心课程期末成绩评定基本采用“期末考试成绩(60%~70%)+平时成绩(30%~40%)”模式,其中期末考试成绩为卷面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参考学生到课率、作业完成情况及课堂表现。这种成绩评定方法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期末卷面成绩所占比例过高,使得学生不重视学习过程,平时不学习,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另一方面,平时成绩评定标准比较模糊,仅仅注重到课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比较普遍,忽略了知识与能力考核。
2.4技能考核项目少,考核标准不完善
护理技能考核注重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与娴熟性,侧重于基础护理技术考核,对内、外、妇、儿科操作技能考核较少甚至缺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综合护理水平。这种考核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只注重完成操作步骤而忽略了病人的感受,难以适应岗位要求。
2.5考试反馈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对考试结果分析反馈和考试后评价总结工作重视不够,未发挥考试对教学的调节作用。
3考试方法改革原则
考试方法改革原则:(1)充分发挥考试的督导激励和促学促教功能;(2)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考试质量保证体系,切实维护考试的客观公正性;(3)坚持知识考试与技能、能力考核相结合,并以技能、能力考核为主原则;(4)坚持学业考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5)形成性诊断考试与终结性考试并重,增加教学过程考核,提高平时成绩比重;(6)考试方法多样化、现代化、信息化。
4考试方法改革实践
4.1构建考试体系
以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护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考核为主线,建立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的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全面考试体系。
4.2调整考试成绩比例
调整考试成绩比例为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单元测试(30%)、单元作业(10%)、平时表现(20%)。这促使教师加强对学生日常测试、考核、观察,使学生重视平时表现、平时作业、单元测试,把平时训练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临床核心课程技能考核成绩单列,以百分制计算。技能考核成绩构成:实践课表现(10%),实验报告(20%),单项实践技能考核(30%),综合实践能力考核(40%)。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考核,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4.3优化考试内容
依据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护理岗位要求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每门核心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应明确能够充分体现课程目标要求的具体知识、技能与能力,尤其是最基础、最关键及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明确考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保证考试的针对性、客观性和综合性。
4.4改进考试方法
采用闭卷、开卷、口试、操作考试、计算机及网上考试和行为观察考核等方法。前3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认知领域考试,操作考试适用于技能和能力考核,而行为观察考核主要用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4.4.1理论考试方法
(1)单元测试:借助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于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在随堂练习基础上,学生用手机上网进行单元测试,根据题量设置考试时间和允许考试的次数。试题类型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同,网络自动生成成绩单,考试结束后可导出学生每一单元考试成绩,并进行汇总,按30%计入总成绩。(2)单元作业: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允许查资料和讨论。试题类型为应用题及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核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由教师与助教阅卷,按10%计入总成绩。(3)平时表现:采用定性评价方式,由任课教师、班干部、学生代表根据每位学生到课情况、组织纪律、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分为A、B、C、D4个等级,每一等级赋予不同分值,满分20分。(4)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以综合试卷或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相同的A1、A2、A3、A4选择题进行考核,占总分的40%。
4.4.2技能考核方法
单项技能考核:选择每门核心课程临床常用的护理技能若干项,在实践课或课外活动时进行练习,期末考试每门课程每人抽考1~2项。可进行现场操作,也可由学生操作并录像,把视频上传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操作后处理及操作熟练程度进行评分。综合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即顺利完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综合能力考核采用行为观察考核法,选取最能体现或代表所需能力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完成这些项目,然后根据项目完成质量、效率,对照评价标准评分。将专科护理与基础护理课程的知识、技能通过护理实训项目进行有机整合,每一项目包含若干个护理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的各项护理任务。评价者根据学生在护理活动中完成任务情况,从整体素质、情感态度、评估判断、操作技能、沟通合作、宣教指导6方面,对照评价标准评分。每一考核项目需要根据案例情景中的任务制定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4.5评价主体多元化
改变现阶段仅由任课教师评价方式,由任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标准化病人、同学、学生本人等多主体评价。4.6加强考试监控考试管理不能局限于考试环节管理,而应对考试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考试手段,以保证学生获得学历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为目标,对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根据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制定各门核心课程考试大纲(包括考试内容要点、方法、时间、条件等),完善教学与考试管理规章制度,实现教学和考试过程的质量管理与监控,落实考核结果的分析、评价、反馈及改进等工作。
作者:曹姣玲;吕文果;朱前进 单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态势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其效应涉及到众多国家和地区,同时也为相关地区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在日益严峻的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护理教育也存在着诸多挑战。笔者总结分析了涉外护理教育的现状及未来态势,从而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涉外护理;一带一路;态势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国内国外医疗领域急需大量既能熟练运用医学外语、又懂护理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培养符合国际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我国开办近涉外护理教育已近20年,但成功的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并不多。本院于2004年开办涉外护理专业,至今共有2600余名涉外护理专业毕业学,但已走出国门、在国外从事护理工作的人数甚少。这一现象也困扰着其他高职院校,如何突破涉外护理教育发展的瓶颈,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已成为高职院校涉外护理教育者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带一路”战略计划是我国近年来所推出的新的发展战略,是通过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来促进我国与国际学科间的交流。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战略计划不仅给整个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给职业教育也提供了很多新的发展平台。
1涉外护理教育现状分析
1.1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既须掌握常规的整体护理知识,又要具备跨文化的理解和沟通能力,以及在国内涉外医疗机构或国外医疗机构工作的能力[1]。但目前国内院校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护理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外语在教学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实习机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均与普通护理专业差别不大或根本无差别,使得学生涉外护理能力的培养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在国际护理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1.2涉外护理教育资源及师资力量不足
教育资源是指为教育提供一切可利用的物质与信息,如教具、教参、课件、师资、网络及多媒体等等。其中推动涉外护理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护理师资力量。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学历层次及外语水平不高、高学历层次的青年教师流失严重、教育理念落后、师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为提供双语教学环境,许多院校多聘用外教,然而外教则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因中外思维模式的不同,多数学生反映跟不上授课老师的节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培养造成了制约和不利影响。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还停留在普通医疗机构层面上[2],这与普通护理专业实习教学并无明显区别,国内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规范不明确,真正与国际接轨的医院凤毛麟角。同时,涉外医院对实习生的入院门槛要求较高,难以使所有实习生体验涉外医院环境及工作模式[3]。
1.3学生生源质量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招生门槛不高,学生来源有应届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对口升入专科学生,但英语成绩普遍偏低。学生基础差,很难适应较高的教学要求,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学习。若降低教学难度,则不能应对国际化考试,而达不到出国就业目的。同时,经济状况也是困扰学生出国择业的一项重要因素,尤其是内陆省份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多数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有限,10-20万元的出国费用对多数学生家庭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这也限制了其出国就业的愿望。
2未来发展趋势
2.1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各地区高职高专院校要抓住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机遇,结合当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促进当地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优化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和结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应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偏远地区高等医学院校的支持力度,缩小区域院校和学科专业之间培养水平的差距。因此,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涉外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2全球护理人员的需求量剧增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约束与卫生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持续存在。据估计,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及全球其他国家将需要10万护理人才[5]。国内虽然诸多城市设立以保健为主的涉外医疗服务机构,但医疗服务人员主要是普通医护人员,并未建立涉外门诊或病区的专职医护人员队伍。此外,保健疗养、健康咨询等服务开展较少,远不能满足外籍人士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6]。所以在未来大量的涉外门诊建立之后,涉外护理人员就算不用出国也会有更广阔的就业市场。
2.3积极探索出国途径
涉外办学较好的几所学校基本都位于国内经济比较发达城市,其信息量、与国外交流合作的机会远远比内陆省份的学校多。再加上大部分高职院校本身办学水平还达不到较高的涉外护理教育水平,很多教师跟外界交流较少,从而造成信息闭塞的现象。目前,涉外护理出国途径主要有两条[7]:一是与国外大学进行合作办学或与国外某些医疗机构进行实习合作;二是与国内或国外某些中介公司签订劳务输出合同。若涉外医院能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不仅有利于学生医学英语水平的提高,也可为毕业后涉外就业积累经验。据了解护士出国考试次数太少(1年1次),办证时间又较长往往需6个月,这些都是影响护士出国数量减少的原因,国家政府应积极有效地改善这些问题才能提高护士出国数量。
2.4转变授课模式
涉外护理学生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外语课时相应增加,其他专业课程学习与普通护理差异不大。由于跨文化护理教育欠缺,导致学生只顾刻板学习英语而涉外就业意识薄弱。加之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和国外专科护士模式相适应,使得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东西多但不精。且相对于理论课程,学校的实践课程还相对不足。据调查显示,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开放状态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各地区高校教育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学校可以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仿真模拟教学实验室[8],转变授课模式,利用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ECS)进行实践技能考核,实现知识点与实训项目、医院完全联系起来。使学以致用,将会有助于专业素养、综合素质的提高。
3总结
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在国内的就业局势相对较好,但是由于劳薪不成正比,工作强度及压力较大,存在部分护理人才流失的现象。为改善这种现象,建议各级部门能为护士在政策、社会地位等,谋求更多的尊重和福利。而国际方面,由于目前培养的大多数涉外护理人员未达到国际水平,所以护理人员输出不多,建议各高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跟一些国外医疗机构签订实习就业协议,根据用人机构的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做到“一对一的培养”专项培养,同时加大物资、精力的投入,并且向护理人才输出较多的国家学习教学经验和教育成果,尽快使我们培养的涉外护理人员接近国际标准,扩大就业范围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世坤,张艳平,柳丽玲,等.浅谈对临床实习护生带教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0,1:83.
[2]刘鹏丽.中国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与建设途径探索———以广东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6,2:165-172.
[3]李睿淳,吴华富.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剖析与改进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39-42.
[4]柏靖.关于涉外护理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14:96-97.
[5]贺新宇,易连云.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8:14-17.
[6]崔红,周菊芝.涉外医疗服务与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涉外护理人才为例[J].浙江医学教育,2014,3:7-9.
[7]胡雪芳,李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政策评析及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4,13:51-56.
[8]杨术兰.SimMan仿真模拟人在成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6:140-142.
作者:谭冠文;袁婕;田平
第三篇:卓越护士培养在高职护理专业建设中的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培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护理人才,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任务。卓越护士培养项目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重素质、强实践、会应用、可持续”为原则,在学生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可以为高职护理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卓越护士;成人护理;护理专业建设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增加。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1]。促进护理专业发展,将护理的内涵和外延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对接,真正培养出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每一个护理教育工作者的追求。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随后教育部陆续出台了有关卓越人才的培养计划,首先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继而扩展到医学等专业领域[2]。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9月启动了卓越护士计划,经过3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1卓越护士实验班的组建
1.1整群抽样,自愿原则
我院护理专业学生均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入学后按照高考分数、心理测试结果、自主学习能力测试情况等组建卓越护士实验班。目前已有3届学生,其中2014级两个班59人,2015级两个班60人,2016级两个班60人。卓越护士实验班学生入校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测试结果与普通护理班学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医教协同,明确目标
卓越护士是具有较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评判性思维、自主学习、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应用型技术型护理人才[3,4]。我院卓越护士培养采用医教协同方式,通过对多家医院的专业调研,分析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与普通高职毕业护士在知识、技能、素质上的差异。同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分析护理教育质量的提升空间,以“重素质、强实践、会应用、可持续”为原则,最终确立培养目标,即培养“厚人文、精技术、懂关怀、能胜任、会学习”的未来护理行业精英。我们采用小班化教学,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突出“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5,6]。
1.3优化课程,创新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卓越护士培养过程中我们打破传统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阶梯授课体系,构建通识课程平台、岗位胜任力课程平台和职业素养课程平台。通识课程“厚人文”,通过文化传承、哲学教育、沟通协作及生命关怀,引导学生进行人生和社会多方面的反思。岗位胜任力课程“强实践”,按照生命周期进行疾病知识的讲授,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使在校教育和岗位胜任力紧密结合。职业素养课程“重内化”,构建护理与人、护理与社会、护理与技术课程群[7],形成“人文有底蕴,岗位能胜任,发展可持续”的高职卓越护士课程体系。
1.4课程教学改革(以成人护理为例)
1.4.1建设三维立体教学环境,与临床无缝对接,培养学生临床实战能力
依托江苏省示范实训中心,将多媒体教室与信息化仿真实训室加以整合,形成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室,兼有多媒体教室和高仿真实训室双重功能。实训室配备了实时拍摄和转播设备,便于开展探究式学习;配备了高端仿真模拟人和临床救护仪器设备,便于开展实训演练。打破传统专业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在仿真实训室以临床案例分析、团队协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展开疾病诊断、处理等理论和技能教学,学生可以扮演医生、护士角色,换位思考,体验护理岗位的职业要求与价值。
1.4.2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知识面
信息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工具[8]。我院组织教师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将与教学有关的图片、音频、视频、3D影像、Flash动画等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学生课前根据教师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的教学任务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将知识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化难为易、理解记忆,课后进行网络测试以巩固知识。同时网络平台设有师生交流互动论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1.4.3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成人护理教学横贯两个学期,共270学时(理论216学时,实践54学时)。卓越护士实验班采用单科推进、多学段教学法,将成人护理课程分为成人护理1、成人护理2、成人护理3几部分,在一个学期完成授课(理论158学时,实践96学时)。每个阶段学习结束后会有1~2周的见习时间,学生通过在临床病区轮转,切实掌握并巩固相应内、外科知识和技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团队根据临床实际编写典型教学案例,采用案例引导的PBL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高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熟悉护理临床工作,提升综合能力。
2卓越护士培养效果
2.1学生认可度高
在卓越护士培养过程中,我们应用以任务、问题为引领,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我们对3届卓越护士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护理不同于一般的服务性行业,其服务对象是人的生命与健康,这就对护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9]。对卓越护士实验班学生通过实施模块化课程体系及翻转课堂、情境教学、小组讨论教学等,使其评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受到各见习和实习医院的一致好评。研究表明,在卓越护士培养过程中,通过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10]。我院卓越护士实验班学生在课题申报、技能比赛等方面表现突出,对于其他班级教学也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2.3提升师资队伍教学设计能力,激发教学热情卓越护士实验班实施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教师深知在课前设计整体思路、课中进行引导的重要性,所以课前会查阅较多资料,并做充足的准备,以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开展。新颖的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教师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将教学方法改革落到实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参考文献:
[1]郭燕红.加快护理专业发展,提升人民健康水平[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6-7.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年工作计划要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0):56-57.
[3]徐莎莎,曹宝花,倪春平.用护理改变世界———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育解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6):33-35.
[4]VictoriaL,Rich.美国提高护士留任率的策略研究:HUP卓越护理专业实践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9-12.
[5]郑洁,刘雨清.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培养”病理学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4,23(6):557-559.
[6]秦雯,臧伟红.高职护理专业“校院循环实境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7):94-96.
[7]郭丽.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内涵建设[J].职教论坛,2016(11):36-39.
[8]周丽欣.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12):58-59.
[9]濮海慧.护理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开发的特殊性问题[J].职教论坛,2014(13):19-22.
[10]张娟,彭晓燕,孟燕,等.卓越教学法应用于实习护生临床教学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13,10(30):104-107.
作者:庄前玲;吴丽荣;闻彩芬 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