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临床护理特色突出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以整体观念为指导
中医护理的理论来源于中医学理论,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并和自然环境、社会密切相关。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的有机整体,是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二是指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是一个整体、即人在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能适应四时气候的变。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按护理程序全面分析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任何一个脏器发生病变,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从某一脏器器官这一局部去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概括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个体情况、所处环境及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全面分析评估,即对局部病变进行护理,还要从相应的脏腑经络了解病情施行护理。例如口腔溃疡,中医认为主要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会移热于小肠而出现小肠实热症状,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胸烦闷等症状。在口腔局部采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进行处理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调理。
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尤其因人体察赋不同对疾病的影响很大。三因制宜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为病人提供全面护理,是整体观的体现。在临床护理中,要学会全面看问题,除了掌握一些护理原则之外,还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掌握每一个患者每一个疾病的知常达变,提供护理时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四时气候特点,所处环境的差异和年龄体质的不同来决定保健。养生用药和护理原则,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三因制宜三个环节,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因时因地制宜强调了护理不仅要考虑人的因素,还要看到天时地理的因素;因人制宜强调了不应孤立地只看病证,而还应重视不同人体的不同特征。这都体现了整体护理的思想及方法。
2辨证施护
辨证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证候定性;施护就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既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又从辨证所确立的治则治法中制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症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辨证施护以辨证施治为基础,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例如:胃脱痛一病,若表现为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塘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辨证属脾胃虚寒。治疗当温中健脾,宜服黄蔑建中汤或理中丸。护理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局部热敷,饮食宜温热熟软,选择一些热性食品,如生姜、葱、羊肉、鸡肉等食品,并注意少量多餐。若临床以胃脱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为主证,且暖气频繁,善叹息,每因烦恼郁怒而痛作,苔薄白,脉弦,辨证则属肝气犯胃。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舒肝丸等。护理重在调节人的情志,要开导患者,避免郁怒,使其肝气条达。同时注意心情郁闷时或大怒之后,不宜饮酒、进餐。上述同是胃脱痛,因其证不同,故护理方法也不同,表现出同病异护的特点。与此相反,有时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表现出同一证候,护理措施也基本相同,表现出异病同护的特点。例如:小儿麻疹和丹疹这两个不同的时行疾病,在病程后期,都会出现邪去津伤之证,表现为身热渐退,皮肤开始脱屑,口唇干燥或干咳,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均宜养阴清热,可服沙参麦冬汤。在护理上都要注意保证患儿充分休息,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忌食油腻辛辣厚味,及时补充水分;以及具有养阴作用的食品,如梨、革葬、称猴桃等,并保持皮肤、口腔清洁。由此可见,辨证施护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科学方法及特点。
3中医护理的特色内容
3.1情志护理中医的医疗及护理活动自古以来是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活动。《素问.汤液醛酸论》指出: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说明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形响。中医认为喜、怒、优、思、悲、恐、惊为正常的情志活动,当情志过激时也可引起内伤疾病。中医护理利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来调节情志的异常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根据五行相克关系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优伤肺,喜胜优;恐伤肾,思胜恐。朱丹溪进一步提出:怒,以优胜之,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优,以喜胜之,以思解之;思,以怒胜之,以喜解之;恐,以思胜之,以优解之;惊,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以恐胜之,以怒解之。这些五行模式的以情胜情的法则,正是中医的独特护理方法,使患者得到身心统一,与西医的心理护理相并重。
3.2饮食护理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祖国医学在选择适宜的食物进行合理膳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整套食疗的方法及理论。食物有辛、甘、酸、苦、咸之味;有寒、热、温、凉之性,一方面讲究五味所人,各归所喜,即酸人肝、辛人肺、苦人心、咸人肾、甘人脾,是谓五人。不同脏腑疾病的患者,服用不同性味的食物,有助扶正祛邪,以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饮食调养配合治疗目的。如:寒证应忌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宜食温热之品;热症应忌辛辣、醉酒、炙等熟性食物,宜食凉性之品;阳虚者忌寒凉,宜厚味温补;阴虚者忌温热,宜甘寒滋养,葱、姜、蒜、辣椒、桂皮等,均属辛热,少食有健脾通阳之效,可辅助治疗寒证之胃痛、腹痛等;各种水果及西瓜、甜瓜、黄瓜,性味多偏寒凉,且有清热生津止渴之效,对热病伤津者,尤为适宜;羊肉、鸡肉、狗肉、对虾等,味甘性温,属厚味温补,适用于阳虚之证;甲鱼、木耳、河蟹、蜂蜜、冰糖,性味甘平或甘寒,功能滋补,尤宜于阴虚之体。在辨证配膳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饮食五味与五脏疾病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十分注意五味所禁。(素问,宜明五气篇》谈到: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所谓禁忌,一是疾病本身所要求,如水肿病忌贤盐,虚寒之证忌生冷粘滞等;二是服用药物时间的禁忌,一般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鱼腥类及不易消化,特别是有刺激性的食物,均应避免为宜。这些禁忌都是长期临床治疗与护理的经验总结。
同时中医饮食护理强调辨证配膳,应用食疗。它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个方面加以归纳、综合判断,并对所患疾病作出相应诊断,明确食疗方案。例如:失眠、夜间多梦、心烦不宁,饮食护理时,采用莲子桂圆百合汤(莲子适量、桂圆肉7一书个、百合3片、冰糖适量,加适量冷水,用文火煎煮)。而食积停滞、消化不良,可选用核桃山植茶(核桃仁三两、山植一两、白糖二两,将核桃仁、山植共研成粉末,然后加人清水适量,用文火煎煮,并加白糖拌匀煮沸即成)。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食同用、药食同理,中药和食物有着水乳交融的难解之缘,有防病治病的重要功能。
3.3独特的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有一套异于现代护理学独特的技术与方法。运用于临床,经济实用、效果好,受到患者欢迎。诸如脐疗、针灸术、拔雄术、推拿术、刮疹术、贴药术、熏洗术、坐药术、吹药术、药捻术、温熨法以及太极拳、五禽戏等保健活动。近年来,临床开发使用中药离子导人、超声雾化吸人术、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洗发、艾条熏蒸用于压疮护理等,丰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特点,又扩大了护理的范围。
总之,中医的护理技术和方法在护理工作中逐渐成为护理的特色和优势,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将使中医护理学在临床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