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临床护理的自我增效范文

临床护理的自我增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临床护理的自我增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临床护理的自我增效

1自我效能的健康意义及机制

自我效能在健康方面的意义表现为人们对追求健康能力的信念。Honig对城市少数民族青少年的知觉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是其健康状况的预测因子[2]。我们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与心理压力呈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自我效能以多种方式影响健康。

1.1自我效能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状态。自我效能和生活态度互为因果。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还是悲观厌世理所当然要影响到健康状况。

1.2自我效能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目标设定。目标的挑战性程度不但能激发个体的动机水平,而且还决定其投入程度。自我效能越强的个体,其健康需求越高,所选择的健康目标也越高,达到的成就水平越高。

1.3自我效能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自我效能强的人往往把健康或疾病归因于自我原因,而不是外在因素。这样的思维方式能促使个体提高动机水平,发展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实。Resnick[3]研究发现,在其所设计的老年人康复方案的实施中自我效能信念能激发他们活动的能动性。

1.4自我效能影响着个人的动机,决定在实现行为目标中人们的付出和行为持久性。高自我效能的人对环境中的威胁的控制力有信心,能坦然的面对出现的健康问题,做出更多的努力并持之以恒;而低自我效能的人一遇到困难就会自我怀疑,降低成就要求,甚至半途而废。Brassington等[4]的研究显示老年人自我效能显著贡献于其坚持锻炼,作者认为增强他们克服行为障碍的信心至为重要。Tattersall[5]倡导在慢性病的治疗中通过增强病人信心、提高自我效能、鼓励他们自我决策、应用自己的见识和技术等实施自我管理。

1.5自我效能决定着人们对于困难和挫折的处理方式。当面临危险情境时,自我效能高的人能够沉着应对,而自我效能低的人则往往惊慌失措,采取过分或逃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从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中人们的各种反应完全可验证这一说法。有人针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社区1万名居民进行了生活方式的干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相关于危险因素的处理[6]。

2自我效能理论和方法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自我效能理论可以看作是社会认知理论的一种思想和方法开始应用于个人发展的心理咨询,目前已涉及到很多领域。近10年来,自我效能理论在护理领域的研究颇为活跃,概括起来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2.1描述性研究。这种研究在于显示自我效能与各种临床问题的关系,为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有人对152位老年性骨质疏松病人用药的依从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与自我效能有着密切的关系[7]。又有人对100名心力衰竭病人资料的通径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对抑郁症状有直接负作用,并通过此间接作用于其功能状态[8]。

2.2护理干预研究。近几年来针对自我效能的护理研究已从描述性的研究逐渐过渡到增加自我效能的干预研究。针对增加自我效能的护理方案已在广泛的使用。Robinson-smith和Pizzi[9]发现自我效能技术可激发创伤性病人的自我照顾动机,减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复杂的身心现象,对疼痛的主观感受不仅取决于感觉刺激,还取决于人们的认知状况。在临床,护理工作者通常使用多种非药物和健康教育方法来减轻病人疼痛。研究显示,通过改善自我效能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10]。

2.3理论和工具性研究。护理工作者不但进行自我效能的临床应用研究,也涉足其理论和工具性研究。他们不但对原有的自我效能的理论进行证实,而且构建出一些其他的理论模型并进行验证[8],同时也发展出适合于不同疾病的自我效能测量方法[7,11-13]。

2.4护理教育和管理研究。有不少研究揭示自我效能与护理教学、护理工作绩效的关系,以及应用增强自我效能的方法发展有效地促进学习和管理的方案。

3针对增强自我效能护理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增强自我效能的策略可改善人们的健康和达到临床治疗和护理的目的。针对增强自我效能的护理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3.1激励。激励就是鼓励人们做出抉择并行动。疾病对于每个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有些人面对疾病特别是严重的疾病常常会惊慌失措、悲观失望,这对治疗和康复是十分不利的,这时激励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目的在于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自身的潜能,发挥他们在治疗过程的能动作用。护理工作者应学会用有效的态度和取悦他人的方法说服病人,让病人相信他们有能力战胜疾病。护理工作者要善于利用他人战胜疾病的成功实例对病人进行开导和鼓励,使他们认识到别人能办到的,自己也能办到。同时向病人介绍一些自我激励的方法也为有益之举。

3.2社会支持。要让病人明白自己不是在孤军作战,他有坚强的后盾。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等人的社会支持颇为重要。护理人员与病人建立一种亲切、信赖的关系有利于增强病人的自我效能。这里要强调的是病员之间的支持关系也应得以重视,因为他们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共同的处境,他们不但在精神上可以互相鼓励,而且行动上可以互相支持和促进。

3.3行为学方法包括:①目标设置。成功会提高自我效能,而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将护理的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易于实现的和可以逐步提高的小目标,这样可使病人不断有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有利于下一步目标的实施和完成。②行为契约。这一方法可使病人明确奋斗目标和强化条件,加强行为表现。③替代经验。自我效能很易受到相关榜样的影响,尤其在自我经验缺乏的情况下,他人成功的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我效能。临床护理中可精心安排一些治疗成功者向病人介绍战胜疾病的经验,对于有些具体的问题还可以进行行为示范。④监控和强化。适时知道行动的结果和不断的给予鼓励可减少完成治疗目标的焦虑,增加自我效能。这一过程应注意使用病人的自我监控和强化。⑤负性刺激回避。任何与病人有关负性事件的消息特别是同种疾病的其他病人恶化或死亡的消息会都对自我信念构成严重的打击,并会削弱他们的努力,故应尽量使病人避免知道这类消息。在病房管理上应考虑危重病人与普通病人分离治疗。⑥其他。疾病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情绪的不良反应会影响到病人的自我效能和行为表现,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这些症状的消除和减缓。

4自我效能理论和方法在临床护理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自我效能理论重视人的主体意识对行为的控制作用,强调从调动人的潜能入手来达到行为的目标,这方面在我国文化中蕴藏着极丰富的思想,我们主张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这一理论的操作框架有机结合,进行创新和发展。这一理论没有复杂的理论体系,研究和应用只是一个概念的领悟和实施操作问题。只需对概念有一个深入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参考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和结合临床实际问题设计出操作方案,按照规范进行测量和评价,并对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即可。其适用解决的问题应是目标明确并具有意志控制性,适应于意志控制性行为和慢性疾病的干预研究。对于疾病的处理即可通过行为管理,也可直接针对疾病本身来达到目标。

为了解病人的自我效能并对相关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需要对自我效能进行评估和测量。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是一个领域特定的概念。但同时也存在着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挑战的总体信念。总体自我效能的测量使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它由德国学者Schwarzer等研制,中文版由张建新和Schwarzer研制,共有10个条目[14]。王才康和本文作者对祖国大陆大学生人群进行了研究,显示这一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5]。现代护理是系统地应用多学科的方法提供医学服务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和行为护理方法已经逐步得到重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所介绍的自我效能理论是一种心理行为的思想和方法,强调在护理过程中调动病人自身潜能,提出从增强自我效能的角度为护理提供问题解决的视角和切入点,显然这对提高护理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可以作为一种通用的策略应用于整个护理过程之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方法针对某些临床护理问题的解决。自我效能理论在我国缺乏研究和应用的经验,本文只作一个初步的介绍,希望大家共同探索,以使这一理论和方法在我国的护理科研和实践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