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手术室护士加强自身防护意识范文

手术室护士加强自身防护意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手术室护士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护士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工作的群体,正是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经常暴露于被病人感染、被锐器刺伤、放射线、麻醉废气等多种职业性危险因素之中。由于工作需要,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长时间站立、不规则进食等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体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了保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探讨防护措施、笔者对67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调查对象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含进修、实习护士)67名,年龄18~37岁,工作年限1~18年;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6人、护士18人、实习护士25人、来自其他医院进修人员6人。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和访谈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0个项目。调查前向答卷者说明答案只做统计之用,无需填写个人姓名及一般情况,以减少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回答的真实性。共发放问卷67份,收回67份,回收率100%。

2结果

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防护知识欠缺,见表1。表167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现状[n(略)]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淡漠,知识缺乏从表1可以看出,100%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直接传递锐器(主要是指手术刀)。虽然近几年一直在强调用硬质容器(弯盘)传递锐器,护理人员也知道直接传递锐器极易损伤自己或他人,但仍认为直接用手传递是正常的操作方式,无可非议。48(71.64%)人使用注射器习惯性将针帽再套上;19人(28.36%)不回套针帽也不是为了保护自己,只不过是习惯而已。实际上在注射器针帽重新套上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意外刺伤自己。国外有报道提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被锐器刺伤过[1],国内虽无明确统计,但估计会更高。护理人员有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很容易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种疾病中最常见也最可怕的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几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防护做得最好的是第5项,因为大家知道消毒液能导致皮炎过敏等以及此项防护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最不好的是第4项,大家知道病菌可通过医生人员的手在病员间相互传播,而在实际工作中习惯成自然,淡化了这种意识,忽略了洗手这一重要环节。曾有检测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未洗手的带菌率为100%[2]。调查中还发现,54人回答知道实际工作和骨科、颅脑、肝脏等出血较多的手术要戴防护镜及配戴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只有27(40.30%)人坚持要戴防护镜,不愿戴的原因是戴防护镜感觉不舒服,会影响眼睛余光的观察。骨科、肝脏、颅脑等手术出血突然、血液易溅入眼内。有10%的人通过粘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而感染了疾病。因此在配合此类手术时防护用具的配戴是非常重要的。仅20人(29.85%)在较长时间站立时经常活动颈部、腿部,配合手术站立时一般颈椎要前倾15~20度,长时间保持该姿势易导致颈椎病,腿部不经常活动,静脉回流受阻易致静脉曲张。本次调查发现接触病人体液或被病人体液污染的物品不是每次都戴手套的原因是:操作不方便,对没有病症的患者没有必要。这种观点是极错误和危险的,那些没有被标明为高危病人者,并不意味者低危险或没危险,而更具危险性(因医护人员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总体来看,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自身防护意识淡漠、知识尚缺乏,长期只强调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忽略了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阶段的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致使她们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充分利用防护用具和正确操作规程很好地保护自己,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3.2应对措施

3.2.1做好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由手术室护士长、感染检测护士组成感染管理小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讲解有关医院感染及自我防护知识、职业防护方法及重要性。平时加强业务学习,熟知手术步骤及解剖知识,了解并预见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掌握被锐利物品刺伤后的处理措施、注射器的正确使用和丢弃、手术室医用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手术期间如何活动颈部和腿部以及HIV.HBV等传染病方面的知识。以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2.2合理、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清洁或无菌手套、塑胶围裙、防水手术衣、防护镜或面罩、铅屏风、铅衣、弯盘、锐利物品回收器(SharpsContainer,Tyco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有售)等均为手术室不可缺少的防护用具。管理者不要被科室成本核算的理念所束缚,要更新观念,以人员健康为本,提供足够的保护用具并鼓励大家正确使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规定医务人员操作者应戴手套,检查治疗后应更换手套[3]。

3.2.3制订严格的操作制度及合理的实施方法在国外,有较为规范全面的防护措施。国内成文的手术人员防职业暴露的规范很少,大多数护理人员是在被发生职业暴露后才意识到防范的重要性,这个过程所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有可能引起致命的感染。因此,必须建立预防规范措施,制订手术室成文的护理操作程序:(1)规范手术器械台的摆置。(2)明确规定手术台上所有锐利物品均需放置于硬质容器内。利器的传递不直接用手传递(尤其对血液检测异常者),要通过硬质容器(弯盘)传递。(3)规范手术病人术前检查项目,准确了解其病毒携带情况。(4)重点做好急诊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防护,此类病人均应视为特殊感染手术用物进行处理。(5)注射器用后不回套针帽,直接弃入锐器回收器。术后将手术刀片、安瓿、手术间内打碎的玻璃等易造成损伤的物品弃入锐器回收器内,避免在清理过程中造成意外损伤。

3.2.4制订医务人员意外受伤的紧急处理条例损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大大减少疾病感染。随着病毒性肝炎、性病、艾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加之对病毒的有效消毒方法缺乏,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易被传染,笔者认为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意外受伤管理条例的制订是必要的。它是我们防护失败后的补救措施。该条例包括:意外受伤时的现场紧急处理、报告护士长和感染检测的护士,抽血化验,填写意外受伤报告(附化验单)。必要的治疗及登记备案。(发生锐器损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首先把伤口的血向外挤,用流动水冲洗伤口,擦干后消毒伤口,即刻上报;必要时抽血检测,注射相应的药物,建立追踪档案,进行相应的处理)。

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日益受到关注,我们应采用综合有效的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制订合理的措施、增强防范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完善防护措施、改进医疗器具、建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必要时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做好预防接种。以有效地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预防和控制血液性疾病的职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