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血液预防护理范文

血液预防护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血液预防护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血液预防护理

【论文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摘要:探索血液透析中如何防治低血压的发生。方法摘要:采用一系列预防、治疗及护理办法,高/低钠序贯透析法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结果摘要: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约为10%~15%),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摘要:采取有效地预防及护理办法是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保证透析效果的关键,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0%~30%[1,是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4kPa以上,或收缩压降至12kPa以下,伴或不伴有低血压症状[2。低血压可使透析治疗不能顺利进行,影响患者透析效果。加强和重视透析患者低血压的防治,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患者透析过程中适当调整透析液中钠的浓度,降低透析液的温度,预防及减少血透中低血压的发生,效果满足,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摘要:本组透析患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龄29~85岁,平均57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高血压性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10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多囊肾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2例。

1.2方法摘要:使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B,4008S血透机;F6透析器,面积1.3平方米;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ml/min,透析每周2~3次,每次4小时,血流量150~250ml/min,应用肝素0.3~0.5mg/kg。血管通路采用动静脉内瘘或锁骨下插管的方式。

2透析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办法

2.1密切监测血压摘要:除常规透析前、透析后监测血压、以后每小时监测血压外,透析3小时以后每5~20分钟监测血压1次,假如血压%26lt;18.67/8.67kPa,即降低超滤率(单位时间内的脱水量),使血压维持在16/9.33kPa以上。同时观察是否有低血压症状,及早发现,即时处理。

2.2低血压的症状摘要:低血压早期症状多较稍微,当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出汗、脉细速等明显症状时,收缩压常已降到70mmHg以下。故作为血透室护士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灵敏的观察力,从细微之处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摘要:患者性格比较外向,在透析前和透析中言语较多,但在透析一段时间后,患者懒于言语,对四周环境反应淡漠,护士应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并测量血压、脉搏,警惕低血压的发生。

2.3低血压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摘要:立即使患者平卧,头低位,将血流量调低,降低超滤速度或暂停超滤;快速静滴生理盐水100~200ml或50%葡萄糖100~200ml;如有可能,给予输血、白蛋白、血浆,并给予氧气吸入。对心源性低血压或感染性休克,根据情况给予强心剂或升压药。如经上述处理仍无改善,立即终止血液透析。患者下机后应平卧15~30分钟后再起床,起床动作应缓慢,不宜过快,如继续头晕无力,血压无明显回升者,可留院观察。

2.4调整透析方案摘要:对反复发生低血压或具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可以考虑增加透析次数,缩短每次透析的时间,可调整超滤脱水,采用“先快后慢”的方法即透析开始2小时内的脱水量占总脱水量的1/2~2/3,减少透析后期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担[3。或者采用(1)高钠透析摘要:对于在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可采取在透析开始前立即提高钠浓度(150mmol/L),在结束透析1小时以前,把钠浓度调至140mmol/L,防止患者透析间期口渴等不良反应[4。(2)序贯透析摘要:即在透析前1小时行单超滤,不透析快速除去血液中的水份,使血浆渗透压得以维持,同时使组织间隙中的水分向血浆中移动,使血浆充盈而维持血压,而后透析过程中,每小时的超滤率降低使患者血压相对稳定,适用于所有体重增长过速、透析中血压不稳定或心血管功能差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者[5。(3)低温透析摘要:透析1~2小时将透析液温度由37℃逐渐调至35.5~36℃,低温时可防止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肾上腺素水平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稳定;低温透析还可引起冷反应,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从而升高血压[6。

2.5做好健康教育摘要:积极宣传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知识,告知患者在透析间期须限制水分的摄入,体重增加不超过原来体重的5%。透析患者要进高蛋白低钠饮食,防止严重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不能耐受透析超滤,引起低血压。透析时不宜进食,因进食会增加腹腔脏器的血流需要量,减少了回心血量,从而诱发低血压。透析前不服用降压药。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是透析常见并发症,如不及时预防处理将危及患者生命。我们的心得是除严格控制患者体重、改善营养、纠正贫血、改善心功能以外,要把握每例透析患者尤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到个体化护理至关重要。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