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心理护理应采取的实施方案范文

心理护理应采取的实施方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护理应采取的实施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心理护理应采取的实施方案

1心理护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1心理护理浮于表面不能深入

实践证明,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成,具有同等价值,而心理护理在特定条件下,往往胜于技术护理的作用。近代心身医学发现,躯体疾病可导致情绪障碍,通过大脑皮质下中枢的反作用,可以加重疾病或使之久久不愈。如恐惧、焦虑、悲伤、痛苦、愤怒等。长期的心理刺激可引起机体内部的不良反应。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则有利于疾病康复。鉴于心理状态在整个疾病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心理护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虽然理论上论述详尽,但心理护理实际应用却举步艰难,实施上显得格式化。心理护理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法,心理护理方案多空洞和概念化,心理护理工作浮于表面,不能深入。

1·2心理护理不能等同于护理道德

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其根本特点在于它通过护士的态度、言语、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保证心身健康的目的。

道德是指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护士的职业道德是护士从事护理专业的行为规范。[2]对病人和家属进行耐心说服、解释、安慰,消除其恐惧、焦虑等情绪。这是每位护士在接待病人时起码应该做的,是一个合格护士必备的素质。虽然这些工作确实能稳定病人的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产生信赖心理和安全意识,但这些是属于职业道德和伦理学范畴,是针对所有病人而言,具有普遍意义。而心理护理的解释、暗示、安慰、劝导是相对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它是针对某个病人特定的心态而言。因此,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心理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状态优劣在疾病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已被护士们所认识、接受和重视。但是发现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目前对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和原理讲得过多,面对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讲得少。二是心理护理即使在有些医院做了些实际工作,但缺少理论上的效果评定和结果分析。作为心理护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心理护理的效果就应有其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无可辩驳的事实,结果让人信服,否则将失去科学性。

2首先做好认识上的准备

纵观我国护理工作中的心理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如何重视心理护理的功效性,在实施上如何下功夫,使心理护理在实际上发展和完善。要解决好这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首先应对以下两个问题提高认识。

2·1正确理解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原则

人体系统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系统。人体的存在决不是孤立的,人体这个系统不但受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所制约,而且也受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每个病人之间存着诸如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爱好等差异,所患疾病也不一样。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病人接受治疗和护理措施所做出的反应。因此,怎样使病人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护理和治疗,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目的。新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工作已不仅仅限于按医嘱进行工作,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从人的整体出发,从生活、心理、社会及疾病等几个方面制定出护理诊断和护理过程,取得最好的护理效果。[3]这样心理护理就构成了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说,整体护理离不开心理护理,没有心理护理则构不成整体护理。

2·2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修养是心理护理在实施上下功夫的关键

实施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修养,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施以不同的心理护理。有的放矢地通过自己的言行,对病人施以心理影响。激励病人对生活的热爱,使病人憧憬着美好,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机体内潜在的积极因素,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

3心理护理必须在实施上下功夫

认识到当前心理护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后,现在就有必要认真地对心理护理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研讨,下功夫把心理护理用在护理实践中去,使其与技术护理更密切地配合,切实解决护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和谐统一。心理护理真正用于护理实践,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建立科学的心理护理评估体系

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信赖的基础上,通过视、触、听、问、交谈并借助于调查问卷、心理评定量表、心理测验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按步骤地观察病人的情绪、言语、思维与行为的变化。根据观察进行分析、判断病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征与规律性,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观察病人在接受某些特殊检查与治疗时的心理活动或用某些药物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家庭社会因素对病人心理活动的影响等多方面,获得有关病人的资料,了解病人的需要、求医动机、智力、个性、行为、情绪状态等特征,依据心理学的实施方法,评估病人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以及对疾病的影响,从而决定采用哪一种具体的心理护理方法。

评估体系还应包括对心理护理是否有效的评估。在护士、医生、病人共同参与的基础上。从病人对疾病的态度、情绪状态、不良行为方式的改变,疾病恢复的程度、用药情况、生理心理指标的改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此判定心理护理的效果。

3·2一般性心理护理与个性心理护理相结合

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而不能主观臆断一概而论,这是心理护理在实践中应用产生效果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诸多病人中,所患疾病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是一类疾病的病人,由于其性别、年龄、文化素质、气质类型、性格特点、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差异,对疾病的认识评估,行为表现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疾病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护士在做好病人带有共性的一般心理护理的同时,要开展对病人进行个别深入的心理护理方法。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技巧运用于个性护理之中。

3·3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学方法的研究

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学方法的研究,是把心理护理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的重要工作。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再去指导实践,这样可使心理护理用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少走弯路。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调动组织和个人两方面的积极性,逐个疾病的探讨,逐个方法的研究,使心理护理形成体系。选择那些简便、准确、高效又易于被护士应用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推广,逐步形成制度,变为护士的自觉行动。

我国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这十多年来,心理护理基本上仍然处于普及阶段,与更广泛、更深入地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使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发挥同等重要作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在心理护理的实施上多下些功夫,将是我国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相信,良好的心理护理将伴随着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士群体素质的提高一起迈入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