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现收集我科2003年6月~2006年6月31例住院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70岁),对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讨论。
1一般资料
本组31例患者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70~85岁,平均75岁,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半髋置换术)。髋关节假体包括生物型和骨水泥型,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术后3d开始下床,术后1周坐直或应用座椅,但每次不超过1h,2~3周可扶双拐行走,3周时,护士可握住患者的手平起行走,开始时要2~3d下床锻炼1次,每次不超过30min。假体为非骨水泥固定型一般5~7d可下床,但绝对不能负重,2周可下床锻炼,6周后方可离床练习走路。
2护理常见问题
2.1穿刺问题
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和功能上均出现不同的衰老特征,加之疾病对机体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穿刺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困难。血管不易固定,针尖进皮后,血管随针头移动、弯曲。由于老年人血管内皮增生、中层纤维化和透明变化,使血管发生狭窄,甚至闭锁。分子水平研究发现,肺血管纤维中弹性蛋白mRNA表达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找血管困难,即使找到,穿刺成功的把握也较低或维持时间不能保证。糖尿病、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这些老年人的多发症、慢性病,使部分老年人常常处于长期的药物治疗中,血管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疾病本身造成的组织水肿;还有生理老化的特征,如静脉血管蛇行迂曲、硬化,均可使供穿刺使用的静脉血管明显减少,充盈度差,回血缓慢。在部分老年患者中,由于疾病造成的血容量不足、血液循环不良或进食少等,使血管充盈欠佳,加之衰老形成的血流缓慢,穿刺时直接表现为进针后回血缓慢甚至不回血而误认为穿刺失败。
2.2渗液
2.2.1股体活动过多老年性不自主颤动、各种原因所致的尿频、老年性健忘症、痴呆、因疾病而造成的痛苦、烦躁或意识障碍等,均可引起患者股体活动过多,加之看护不周,均能使针头滑出,胶贴脱落而渗液。
2.2.2穿刺部位选择不当进针点选择在关节活动处、虎口处等。
2.2.3皮肤过于松弛远离穿刺处的同侧肢体关节活动或穿刺肢体拖拉,也能因牵拉皮肤而致针头滑出。
2.2.4非人为因素由于老年人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致。
2.3并发症的护理问题
2.3.1尿失禁、尿潴留夜尿频妨碍睡眠,尿失禁使老年人自尊心受挫,总之,排尿障碍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护理应以有效排尿为目的,有条件时应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设置专用厕所;诱导排尿者,可用手按压耻骨上部,温水清洗外阴;留置导尿者,注意尿管护理,为防止因长期留置尿管而引起尿道括约肌功能丧失、膀胱挛缩及逆行性感染,注意无菌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尿意或膀胱充盈度决定放尿时间。
2.3.2便秘31例病例中,便秘多属于机械性便秘。主因:食物过于精细,缺乏机械和化学刺激物,如纤维素、食物过少、饮水不足、脂肪食物过少、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或环境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缺乏锻炼、久病卧床、过度激动等。因此应鼓励老人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多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要定时,要集中精力。经常按摩腹部,增强结肠蠕动,必要时使用通便剂,从而预防并减轻便秘。
2.3.3压疮老年人因长期卧床、皮肤长期受压、血液供应不足、营养不良,易发生压疮,应注意保持床铺干燥、整洁,定时变换体位,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发生压疮,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创面,必要时理疗,本组无一例发生。
2.3.4心理异常老年人资历深,贡献大,经验多,在家有地位,退休后心理不适应,自尊心强,固执,易产生老而无用的失落感、孤独、寂寞、烦恼、焦躁、健忘、唠叨、反应迟钝、食欲不振、恐惧死亡等负性心理,这些负性心理必定降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3老年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随访和康复知识普及的问题
术后失访患者中,3例患者因年老、文化程度低,接受健康教育能力差,不能充分理解随访的意义,出院后离开医务人员的视线,不能得到医护人员的监督,以致不能坚持随访。5例患者体质差,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疾病,其中1例同时患有以上2种疾病,因疾病影响不能来院;2例患者家庭支持系统缺乏,子女不重视不关心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术后预期效果的设想过低,缺乏健康保健知识,存在不良习惯,认为关节的功能锻炼无足轻重,难以坚持。个别患者认为手术后就结束了治疗,如出现疼痛等不适,则自己不恰当地服用止痛药等。
4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由于老年人股骨近端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也随之增多。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合并其他疾病,不当的功能训练及体位、营养不良等因素都是导致手术及康复受到影响、以致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围术期护理质量与患者康复关系较为密切[1]。
4.1护理对策
4.1.1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沟通艺术,帮助并参与建立完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医护人员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向其讲解疾病的可控性,采取尊敬、主动和真诚的态度与之交谈,并贯穿护理的全过程,尽最大努力避免引起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
4.1.2苦练输液技术,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认识老年患者的血管特点,透彻理解、掌握穿刺要点,必要时用夹板固定;对少量输液者,可充分利用手背部及掌指关节血管,行离心方向穿刺;对水肿较重者,先行局部按压使水肿暂时消退,而后快速穿刺,对血管充盈不佳、硬化者可给予热敷。此外,尽量避免下肢过多、过久输液,以防静脉血栓形成。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减少输液反应。
4.2坚持随访和康复训练的护理对策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患者坚持随访的关键[2]。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全面、正确地收集资料、明确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的基础。因此,首先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理解和尊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以及时了解患者在康复中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其次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掌握大量的相关学科知识,以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
在患者出院前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情况,通过翻阅病历、会谈及出院时疾病预后评估等方式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伤口情况、自理能力、康复的愿望、家庭环境、住址、子女情况、有无其他疾病以及对健康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制订随访计划和功能锻炼方案,遵循个体化渐进性的原则,告知患者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后定期来院随访,以后2年来院随访1次,以便按不同阶段制订相应的功能锻炼计划。如果出院后出现意外情况,应随时来院随访。科室建立互动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避免延误最佳康复的诊疗时间。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3]。从术后失访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患者理解能力差、文化程度低、家庭支持系统缺乏等原因占很大比例。因此,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劝说和反复强调随访的重要性及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定期来院随访。出院前发给患者我科自制的图文并茂的小册子,示意如何进行锻炼,让患者一目了然。针对体质差、患有其他躯体疾病的患者,我科已进行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据报道,实施出院后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可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地处偏远地区的患者可减少随访次数,但必须进行电话咨询,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况有动态的了解,并给予相应的指导[4]。针对经济条件欠佳者,可告知患者免费随访,消除患者的顾虑。
综上所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坚持随访,采用科学而有效的康复手段,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