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范文

论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

1实施风险管理的思路

国务院新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既让医务人员看到了我国相关法规走向健全的一面,同时也给医疗机构尽快规范医疗行为,规避医疗风险拉开了“倒计时”。法律本身对医护、对患者都是要保护其合法权益[1],从既要保护病人权益,又要保护医护人员的自身利益出发,医护人员都应主动学好法,用好法。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高风险的护理行为,我们曾遇到在给一名危重病人吸痰时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而发生纠纷的事例,原因是我们的护士在操作前未向家属解释吸痰的必要性,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就是未讲明吸痰中存在着风险因素。针对这一事例,我们举一反三,将与急诊护理行为有关的高风险操作项目通过识别、评价制订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应运于护理管理中,将每项所要进行的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病人及家属,这样做不但可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达到了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病人及家属知情权的需求,最终的目的是降低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

2实施风险管理的具体做法

2.1急诊护理操作中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急诊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我们将近年来在急诊护理操作中易发生投诉、纠纷的主要项目进行了调查分析,掌握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信息,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价。如:吸痰护理操作中发生意外、易导致投诉或纠纷的发生的后果。诸如此类高风险的护理操作都可能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价将筛出后进行针对性的风险处理。

2.2制订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而最重要的是风险预防,即采取积极措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在运用风险识别

和风险评价对急诊护理操作中易发生纠纷,投诉的主要项目调查分析后,制订出每项操作过程中要遵守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目前已在执行的制度有:褥疮预防告知,防各种意外告知,吸痰告知,输注刺激性药物告知,防自杀病人再自杀告知,约束病人告知等项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涵盖了3个基本内容:操作的目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2.3组织学习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制订后,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教育全体护士提高对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使大家统一思想。在此基础上再组织认真学习各项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采取自学和早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以考核的形式验收,做到人人熟练掌握风险管理制度中的所有内容,为更好的在工作中落实各项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2.4督导检查制度落实情况

要使风险管理制度贯穿于急诊工作的各个环节过程中,就需要每一个班次,每一位护士认真的落实在工作中。护士长严格的督导检查是保证制度落实的关键环节。鉴于急诊工作抢救频繁,工作随机性强、时间性强的特点,除要求护士长每日跟班检查督导外,在双休日、节假日、晚夜间这些薄弱的时间段,也是急诊病人就诊的高峰时段,坚持护士长和组长值班制把关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工作中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及时指出整改,在每月一次的护士工作例会上讲评并与奖惩挂钩。

3效果和体会

我院急诊护理操作中实施风险管理1年多来,取得了护士、病人双互利的效果,护士风险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增强了。而病人在获得护士传授的风险管理的知识后,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事先了解。例如,以往护士给病人吸痰时,有时吸痰管中带有一点血丝,常引起家属的不满甚至投诉。风险管理实施后,护士在每次吸痰前有告知意识,主动告知家属吸痰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措施,通过告知解释,很快得到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急诊护理投诉和纠纷从2000年前年均发生10起,降为年均2起,同时医疗秩序也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急诊的护理工作质量。急诊工作在多次接受上海市明查暗访中均得到好评。

4讨论

4.1实施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风险管理是一种专门的管理经营方法,其基本的内容是通过识别、评价及处理服务或经营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以减少或避免机构或部门的经济损失[2]。美国杜克大学对医疗风险的定义是“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也可以是医疗为此付出索赔的代价,甚至影响到医院丢失市场份额。医疗风险管理的职责就是将风险化解到最小。风险管理在国外许多大医院应用研究得较早,而且已建立了完整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规避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我国医院及医护人员风险意识还不强,对医疗纠纷事先缺乏针对性措施,一旦发生纠纷难以拿出有力的法律证据,以致许多正常的医疗缺陷成为医疗纠纷的起因。因此,全面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势在必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也将促使我国医院尽快更新观念,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以保证病人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4.2实施风险管理,变“家长制”模式为“理解配合”型模式

在急诊的医疗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如何将高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光靠医护人员努力还不够的,还需要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才能达到。长期以来,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中是以病人服从护士为主的“家长制”模式,如需要给病人吸痰,输注化疗药物等项操作时,护士更多的是解释治疗的目的,很少给病人及家属告示所做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风险性,以及解释需配合的方法等,往往由于家属和病人不理解操作中出现的问而引起纠纷或投诉。国际公认的“医疗风险,无处不在”,护理人员在急诊护理操作中也承担了较大的法律责任,在医疗法律、法规逐渐完善的今天,医护人员有告知病人实情,尊重病人意愿的义务,病人及家属有知道各项护理操作内容及可能出现问题和承担风险的权力。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将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因素在护士和病人间透明化,变“家长制”模式为“理解配合”型模式,受益的不仅是病人还有医护人员,达到了双方互利的目的。

4.3护士在执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来院就诊的病人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手术,更需要沟通和理解[3]。护士在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中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解释到不到位,直接影响到病人及家属理解配合的效果。

我们除了组织培训护士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外,还组织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急诊病人”的讨论活动,要求护士以爱心去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以文明语言规范行为去接待每一位就诊者,给病人创造一种温馨的医疗护理环境。从操作环节上,采取预防纠纷发生的措施,有力的保证了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