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放射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放射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放射科工作中,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体化护理管理干预。分别评估和比较实施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检查相关指标、患者和技师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后,穿刺成功率(96.15%vs.69.23%)、准备完好率(100%vs.76.92%)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4、3.889,P<0.05);经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后,患者满意度[(98.34±1.66)%vs(79.47±5.68)%]和技师满意度[(98.23±1.77)%vs.(87.23±6.77)%]明显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32、8.914,P<0.05);同时,管理后的投诉率(3.84%vs.19.23%)、碘过敏率(3.84%vs.15.38%)以及暴力事件发生率(0vs.3.84%)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3,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助于清晰划分责任,更好的满足了放射科护理发展和患者检查的需求,同时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对推动放射科护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管理;放射科;护理质量;不良事件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由诊断、技术及治疗护理三部分组成[1-2]。临床各科许多疾病都需通过放射科设备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其影像技术与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近年来,随着护理队伍的不断壮大,其影响力日趋凸显,护理人员的配合好坏直接影响到检查的速度、质量、安全与效率。因而放射科的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3-4]。但就目前护理研究的状况而言,关于临床科室的护理管理方面的文献较多,但涉及到放射科护理管理的报道较少。因此如何综合分析放射科的实际情况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案,同时有序开展护理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放射科实施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岗的护士26人,包括护士长1人,总务护士1人,区域责任护士各1人(共4人);CT共3台,每台设备配备2人,MRI共3台,每台设备配备2人,其他设备4台,每台设备配2人。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27.8±7.9)岁。
二、方法
1.成立一体化护理管理小组,确定岗位职责:由放射科主任领导,护士长组织发起,影像中心总务护士(由放射科主任授命)以及责任护士成立一体化护理管理小组,制定管理提纲。其中科主任的主要职责为负责放射科工作职责的划定、机器设备管理、工作质量监管等。护士长负责职业技能培训、护理人员调度以及绩效考评等问题的处理。影像中心总务护士配合护士长完成CT、MRI、DSA及普通放射等区域的管理和临床护理工作,负责制定和落实护理和影像技术人员结构调整、奖罚制度、排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制定,以及负责从科室护理人员处了解放射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制定、实施、汇总和科室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同时,责任护士重点负责患者评估、宣教、查对、检查前准备、检查中配合和检查后急救工作等。2.一体化弹性排班形式:管理小组的放射科主任和护士长制定白班、一线班、二线班和加强班三个班次。其中白班有技师、总务护士、区域责任护士以及护士当班,一线班主要由技师与护士当班,值班时间为上午8点至12点,下午6点至次日上午8点,其主要负责夜班的护理工作,遇到问题积极处理,同时详细记录夜班的交班报告,并将遇到的问题及时上报二线值班;二线班的值班时间为上午8点至次日上午8点,由承担区域负责以上岗位的护士参与,协调处理当天护理组行政、业务管理工作,并负责督查护理操作是否规范执行,临时调护岗位需求及护士加班认定,审核护理质量达标。及时汇总和上报当日护理组工作完成情况,次日交班。之后电话值班,紧急情况30min内到岗;加强班协助护理一线完成加班工作,时间为下午大批量检查结束后至晚上10点30分,或根据患者检查情况制定弹性工作时间。整个排班工作做到新、老搭配,岗位互补。3.规范质量标准和操作流程:小组应规范CT、MRI、DSA及普通放射等区域的质量指标,如准备完好率达到98%(取下金属异物、心率准备合格率、呼吸训练合格率、评估是否充分、高危因素筛选、物品准备及非照射部位防护等)、对比剂渗透率在0.1%以下、健康宣教达标率在90%以上、核准患者信息无误等。此外,规范操作流程,如CT增强检查护理规范等、MRI常规检查护理规范、气管切开患者检查护理规范、机械通气患者检查护理规范、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流程、金属物被吸入磁铁后处理流程等。4.落实安全管理方案:小组成员建立和落实闭环式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实现双向考核,即技师和护士相互考核,并建立多种环节质量记录表,详细记录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技师和区域责任护士定期或不定期查房,了解查房和环节质量记录存在的问题,总结并上报给放射科主任和护士长。每月末针对当月存在的主要问题召开质量分析会,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此外,采用自检、互检以及抽检结合的方式进行质控检查。
三、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分析,实施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检查相关指标(穿刺成功率、对比剂渗漏率、准备完好率、重复扫描率、报告发放及时率、金属漏检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满意度评价采用简易方式收集资料,设置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类别,100%为非常满意,95%为满意,90%为不满意。为避免主观影响结果,调查由放射科医生进行实施。患者和技师对实施护理管理模式前后的满意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实施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检查相关指标比较
实施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后的穿刺成功率、准备完好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的对比剂渗漏率、重复扫描率、报告发放及时率及金属漏检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二、患者和技师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以及技师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实施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施后的投诉、碘过敏以及暴力事件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放射科在医院属于窗口科室,患者流量大,对护理工作提出较大挑战,工作内容一般包括预约安排检查、碘对比剂的注射、安全管理、药品管理、班次安排等,因自身的特殊性,一直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因而多数医院的放射科出现护理人员职责和分工划分不明确以及服务质量差等现象,分析原因可能是受以下因素影响:(1)因放射科多数护理人员是从临床科室调入,因而一知半解或缺乏相关的专科知识及经验,致使护理人员现有知识结构无法适用和满足放射科的工作需求,如影响诊断、扫描技术及设备原理等[5-6]。(2)影像技术与护理工作缺乏相关的融合机制,使两者脱节,导致技师和护理人员无法较好的配合,进而影响到检查速度和质量,发生考核方式和排版模式不同步等状况[7-8]。(3)技师和护理人员之间因独立管理而无法对双方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缺乏分析和解决的契机,致使整体质量无法得到较好的突破等[9-10]。鉴于此,将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放射科的日常工作中显得尤为必要。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基于放射科技术的“分合是遵循发展需要”的原则,将放射科中具有独立性的影像技术与护理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实现护理与影像技术质量管理、绩效考核、排班方式、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接轨,以人力资源共享、业务水平互补、奖惩同步以及科研水平共同提升为目的,进而提高影像技术和护理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实施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首先通过组建管理小组,构建完备的层级管理模式,强化总务护士、技师及区域责任护士的管理意识,清晰的划分了工作内容和职责,同时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及沟通能力等。并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作,促使管理人员、技师以及护理人员加强自身的责任,并加强了护理人员和技师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了各环节可以运行通畅,提高了技师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引导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检查时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此外,定期评价护理人员是否对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评价内容包括穿刺成功率、对比剂渗漏率、准备完好率、重复扫描率等,同时采用自拟的量表对以上搜集的护理质量检查相关指标进行评估,作为考核的标准。从岗位调整、弹性排班以及一体化培训和绩效考核等综合方式促进医、护、技、患的关系。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干预下,放射科的护理质量检查相关指标、患者和技师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不良事件也明显减少。综上所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较好的解决了放射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的总考评分,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者及放射科其他工作人员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王莉 潘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