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学生物安全教育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生物安全涉及医学、生物学、农学、军事科学等多学科的教学和科研领域。医学生物安全涉及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多个环节,本文通过总结这些环节中的危险生物因子防范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医学生物安全的范畴、特征、内容和提升防范的方法,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医学生物安全防范教育水平提供思路。
关键词:医学生物安全;医学教育;防范;分析
生物安全(biosafety)指防范和处理危险生物因子对人体和环境危害的综合性措施[1],涉及医学、生物学、农学、军事科学等多学科。目前,关于医学领域危险生物因子防范的报道和规范较多,主要集中于实验室生物安全[2-5]和医院感染的防控[6]。本文通过总结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危险生物因子防范问题,对医学生物安全(medicalbiosafety)的范畴、特征、内容、提升防范的举措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医学生物安全的概念和范畴
医学生物安全指在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中,防范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危险生物因子,进而造成工作人员感染和病原播散的综合性措施。除了广泛报道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外[2-5],在医学各学科实践中均可能面临生物安全问题。如医护和疾控人员在感染性疾病诊疗和防控中,接触来自患者带病原体的气溶胶、血液及其他体液、分泌物和排出物均有被感染的风险。相比实验室生物安全,医学实践中的生物安全涉及的病原种类多且存在不确定性,致病性强弱差异大,传播途径多样,尤其是面对新现病原流行时,由于对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缺乏认识,也缺乏特异性诊断技术和防治措施,医务人员面临的医学生物安全风险高且复杂,防范不当极易造成感染,如SARS流行初期造成了多名医务人员感染[7]。医学生物安全范畴、特征和内容的提出和分析以及防范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提升医学生、科研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防范能力,降低接触危险生物因子时被感染的风险。医学生物安全涉及的领域广泛,从时间段上看,涉及每一位医学工作者从初学到医学实践生涯的全过程;从学科领域看,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兽医学等多学科;从工作性质看,涉及教学、科研和医学实践各领域;从工作场地看,涉及实验室、医院门诊、病房、疾病现场等;从防范环节看,涉及样本采集、运送和处理、接触患者、带菌者或患病动物、院内交叉感染等。
2医学生物安全的特征
医学生物安全具有复杂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时相性、随时代和学科发展变迁的特征。
2.1复杂性
医学生物安全内涵丰富,针对不同的学科和病原、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和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域等,防范的内容和形式不同,显示出复杂性。如基础医学教学、科研以及临床和疾控检验中以实验室生物安全为主[8-10],而临床及疾控现场以接触患者或患病动物时的安全防范为主[7,11];接触的病原不同以及病原的生物安全分类不同,防范的措施不同[3-5];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员掌握生物安全防范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存在差异;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生物安全防范条件不同。
2.2普遍性和特殊性
医学生物安全在防范危险生物因子时显示出许多共性即普遍性。如无论是何种病原体,生物气溶胶的防范采用生物安全柜、N95或N98口罩及辅助呼吸设备等;接触患者后的洗手和消毒是防范经接触传播病原的重要环节。但是,不同病原体因其生物学特性、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类、抵抗力、传播方式、易感人群等的不同,在防范时又显示出各自的特殊性。对于特殊病原体的消毒和隔离需要特殊措施[12]。另外,不同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的生物安全政策也显示出一定的特殊性,如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1、2、3和4类,其中1类和2类致病性强,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4]。WHO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分为1、2、3和4级,其中4级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最高[13]。
2.3时相性
在医学生培养阶段、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研究阶段、临床和疾控实践的实习期、入职初期和漫长工作期,医学生物安全的风险、教育形式和内容有异同,显示出时相性。医学生培养低年级阶段的生物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基础医学实验室,尤其是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可遇到生物安全分类3类的病原体,因此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针对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level,BSL)2级实验室的操作和防护;在研究阶段,如果遇到的研究对象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就需要进行针对BSL-3级实验室风险的操作和防护培训;在临床和疾控实践的实习期、入职初期和漫长工作期,主要进行针对面对患者及其标本时生物安全风险防护的培训。
2.4随时代和医学学科发展而变迁
时代的进步带来了全球一体化发展,许多在国外流行的感染性疾病可通过旅游、工作、交通工具等传入国内[14],因此,医疗机构、海关从事有关检验检疫的人员需要随时学习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病原体的特征,并就相关生物安全防护进行培训,以应对可能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同时,艾滋病的出现、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因素使得许多机会致病病原体的感染增多;医学科学的发展带来了诊疗技术的发展,如器官移植、人工导管的植入、血液透析、重症监护、呼吸机的使用等的增多,使得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谱发生了改变,医护人员面对的医学生物安全防范的内容需要不断革新和变迁。
3医学生物安全的主要内容
医学生物安全主要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医学实践中的生物安全,兽医工作实践中也存在生物安全风险。
3.1实验室生物安全
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尤其是在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8,15]。要培养学生了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类、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及个人防护要求、安全工作行为、应急状况的处理、实验室的管理等。科学研究中的生物安全因为研究对象的不同,包含的风险内容和防范措施存在差异,尤其是研究对象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者,必须在BSL-3或4级实验室开展研究,研究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计划免疫后才可开展研究工作。另外,《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尚未列入寄生虫[16],但是,如果检测或研究对象为寄生虫,且其正处于可以感染人的阶段,在样本采集、运送、检测等环节均有感染人的风险[17],需要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在疫苗和新药研发的药效学试验中,也可能面临与科学研究中类似的医学生物安全问题。
3.2医学实践中的生物安全
医学临床和疾控实践中的生物安全防范内容复杂,需要根据常见病原的传播和致病特征,包括针对呼吸道、消化道、血途径、密切接触、虫媒传播、人畜共患等病原,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同一途径传播的病原在不同科室的生物安全风险不同,如在外科、口腔科、急诊科、手术室、采血室、医院和疾控中心检验科等科室的医务人员面临的经血途径传播病原的生物安全风险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应该针对不同科室、不同诊疗技术、不同的病原体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和消毒与灭菌处理对策[5,12]。对新现和再现病原引发的突发传染病、以及灾后防疫中的生物安全也应该有相应的预案,并需要进行演练;应针对实习期、入职前和在岗人员进行侧重点不同的医学生物安全培训。
4提升医学生物安全防范的方法探讨
医学生物安全涉及面广泛,防范复杂。为提升医学生物安全防范,首先要建立医学生物安全培养体系;其次,要重视医学生物安全的宣传、培训、考核和监督检查,同时,要加强防护设施和器材建设。
4.1建立医学生物安全管理和培养体系
当前,国内外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针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政策、法规和措施[3-5,13],也制定了一系列医学实践中面临危险生物因子时的保护措施[18]。但是尚未建立完整的医学生物安全管理和培养体系,缺乏专业的培训队伍;现有的许多措施往往过于针对专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应对医院或疾控现场复杂的生物安全风险。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的基础上,联合多学科,制定医学生物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建立专业培训队伍,形成系统完整的培养体系。必要时将现有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医院感染防控、医院消毒与灭菌、烈性传染病相关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样本的采集和运送、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口腔医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归并,逐步建立起医学生物安全学学科,为进一步提升医学生、医务人员和疾控工作人员的医学生物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4.2重视医学生物安全的宣传、培训、考核和监督检查
(1)重视医学生物安全宣传加强医学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和事故的警示教育,从医学生、医务人员和疾控工作人员到管理层甚至普通人群均要深刻认识到医学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学习和遵守相关管理措施的意识和自觉性。(2)重视医学生培养阶段的医学生物安全教育医学生培养阶段是进行医学生物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期,一方面是在校学习中安全的需要,同时将在源头上提升今后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物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以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为主;进入临床或疾控中心实习前以接触患者及标本等的生物安全培训为主;在实习结束后进行医学生物安全总结。经过上述分阶段、系统、严格的教育,使学生树立医学生物安全意识,掌握相关技能,极大地降低面对危险生物因子时发生感染的风险。(3)强调医务和疾控人员上岗前的系统培训、考核和继续医学教育医院或疾控中心应对各类新入职人员及进修生进行系统的医学生物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培训,并进行必要的考核,督促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将医学生物安全教育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范畴,进一步强化在职医务和疾控人员对医学生物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的掌握,并不断进行更新。(4)开展医学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组织由从事病原生物学、临床感染病学、院内感染控制、临床和疾控各科室的相关人员及卫生管理人员组成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组织定期开展医学生物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效果。
4.3加强医学生物安全风险防范设施和器材建设
各相关高校、医院和疾控中心及有关实验室必须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生物安全风险防范及院内感染控制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加大必要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医学生物安全防范的实验室设施、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建设。对于医学生物安全事故的防范,必须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毕竟在医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随时会面对危险生物因子的威胁。医学生物安全的内容复杂,要形成一定的理论和管理体系甚至新学科,必需要在现有各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大量的整合和创新工作,困难重重。但这毕竟意义重大,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推广,以提高我国医学生物安全防范教育的水平。
作者:韩俭 陈晓 郭璐 景涛 单位: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