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原发性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代谢综合征(MS)是伴胰岛素抵抗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血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肥胖等代谢紊乱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作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更为常见。资料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增高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较高,作为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一种较敏感的组织炎症损伤标记物,通常可检测水平<0.2mg?L-1,有利于区分患者的炎症状态[2]。大量研究资料也证实hsCRP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形成关系密切。内皮素(ET)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中,对调节心血管功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其含量异常变化也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MS患者血浆HCY、hsCRP及ET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以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10例。患者均为75岁以上的男性,其中,MS组患者74例,平均年龄(83.61±7.23)岁。非代谢综合征(NMS)组患者36例,平均年龄(82.92±6.88)岁。经过筛选患者符合以下标准:(1)患者无严重贫血及营养不良;(2)无风湿、恶性肿瘤及肝、肾、肺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系统疾病;(3)近期无服用抗氧化剂、类固醇激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胰岛素、二甲双胍、抗惊厥药物、维生素B6等药物;(4)患者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查体配合,回答切题,无精神疾病史。此次研究经医疗道德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本人真实意愿。两组患者在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血液采集:晨起采集静脉血10mL,取5mL枸椽酸钠抗凝并静置1h后使用高速离心机(2500r?min-1,15min)分离血清,置于-70℃冰箱冻存。另取5mL,采用全自动生化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尿酸(UA)。使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患者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读数3次,取平均值。实验室指标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HCY浓度(Baseline81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sCRP的浓度(试剂灵敏度:0.1mg?L-1,检测范围0.5200mg?L-1)。采用CLIA法(Backman360检测系统,德国Lumino公司)检测血浆ET浓度。IMT检测:使用西门子AcusonSequio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7.5MHz,二维B超显像。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对侧以充分暴露颈部,从锁骨上颈动脉起探查,向上连续观察,测量颈总动脉的IMT(即超声波通过颈总动脉后壁时出现的两层声波界面之间的低回声带)。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诊断标准MS诊断标准:腰围≥90cm,同时合并以下任意两项:(1)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5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2)TG≥1.7mmol?L-1,或已接受相应治疗;(3)HDLC<0.9mmol?L-1,或已接受相应治疗;(4)空腹血糖≥5.6mmol?L-1,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1.4观察指标IMT:颈动脉彩超在颈总动脉分叉处近心端1~2cm后壁测量,按照欧洲高血压协会标准,当IMT>0.9mm时,表示增厚。如血管壁局部增厚>1.2mm或弥漫性增厚>1.5mm,则考虑有动脉斑块。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则采用χ2检验。此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cy、hsCRP及ET与IMT之间的关系。显著性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SBP及DBP、TC、TG、HDLC、FPG、UA指标结果MS组患者与NMS组患者比较,在SBP及DBP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TC、TG、HDLC、FPG及UA方面比较,MS组患者均明显高于NMS组患者(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各自IMT及AS发生率统计结果MS组患者74例,平均IMT厚度为(1.21±0.27)mm,其中有67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90.54%;NMS组患者共36例,平均IMT厚度为(0.69±0.18)mm,其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20例,发生率为55.5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2。
2.3两组患者各自IMT及其实验室指标统计结果患者HCY、hsCRP、ET与IMT值统计结果表明,随着IMT增高,血浆HCY、hsCRP、ET浓度也明显增高,MS组指标值与NMS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MS组患者各合并类型及其具体情况分析在MS患者中,根据异常指标不同,又分为5个亚组,各种代谢异常的组合类型及其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情况见表4。
2.5各实验室指标与IMT相关性分析对患者IMT厚度进行关于HCY、hsCRP及ET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组实验室指标均为IMT厚度增加的相关危险因素,具体结果见表5。
3讨论
代谢综合征是由多种危险因素造成心血管损伤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其中,血压、血糖及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原发性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差增大,更容易促使粥样硬化的形成。华毅等研究表明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独立相关。各种细胞因子及炎性反应因子在脉压差增大的情况下大量堆积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平滑肌功能失调、血小板功能受损、凝血异常及氧化应激加强,促进AS的发生发展。
在早期,MS被公认的病理机制为胰岛素抵抗(IR)。IR是指体内部分脏器组织(主要为骨骼肌及肝脏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下降,即在相同的胰岛素浓度条件下,机体未发生预期生物效应,致机体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带来其它一系列的血压、血脂等代谢异常的问题。在高龄人群患者中,由于体细胞数减少,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从而降低对葡萄糖的氧化能力,使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出现胰岛素抵抗(IR)。研究显示,IR是造成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环节。高血压是MS的组分之一,研究结果显示,IR或高胰岛素血症的出现可从多方面造成高血压的出现,关系如下:(1)IR可导致交感神经的兴奋提高,血管平滑肌张力增加,心外周阻力增加。(2)IR出现加强了肾脏对钠的重吸收作用,导致机体出现水钠储溜,从而导致血压升高。(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素分泌量增加,从激素水平加重了机体水钠储溜的发生。(4)在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刺激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及增殖,造成血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增加。(5)血管内钠钙离子的含量增多,使血管的收缩作用加强。(6)体内一氧化氮的生成量减少,血管的扩张功能进一步减退。肖文华等[7]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最强,随着IR程度加重,AS的程度也逐渐加重。作为A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患者中脂肪氧化能力降低,同时缺乏适当的体力活动,促使脂肪增加及腹部脂肪堆积,造成高血脂的出现。结合本研究结果,MS组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NMS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说明本次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可信度较高。
在原发性高血压MS患者中,IMT的增加最早出现于AS形成早期斑块的形成过程中,临床中可用超声测算其厚度以了解AS的进程。相关研究显示,对于MS患者,收缩压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性的关系,提示高血压对于AS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学者认为,AS的病变主要累及范围为大中型动脉,长期高血压及危险因素的存在使得MS患者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血管功能及血流调节异常,就会进一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变性,出现血管内膜增生及玻璃样变,加速AS的进程。本文通过对110例75岁以上高龄患者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情况研究显示,有MS高龄患者同时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90.54%,远高于NMS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55.56%)。
说明在高龄患者群中,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因此要使高龄老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必须对MS早发现、早干预。临床中目前对于高血压合并MS的相关研究较多,且两者合并时患者的病死率也出现明显增高。同时,MS患者继发引起的内皮功能障碍、IR、内脏型肥胖、炎性介质的增加等均是患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降压治疗同时注意纠正体内的代谢异常。对于肥胖患者重视其降低体重等均对改善代谢紊乱,减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AS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颈动脉内膜累积最早出现于动脉硬化发生和进展过程,因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作为反映血管内膜损害继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
在实验室监测指标中,HCY作为一种含硫氨基酸,也是致AS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当HCY体内水平增高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内皮细胞对平滑肌细胞的屏障作用减弱。尤其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中,对MS的发生及AS形成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hsCRP作为急性期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一种非特异性标志物,主要合成于肝脏,也是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的因子之一,促进了血栓形成及动脉硬化的进展过程。在MS患者中,多种危险因素参与了内皮功能的损伤,同时内皮细胞的损伤也促进了ET分泌增加,内皮功能失调,诱发血管痉挛、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小板黏附聚集。导致了内皮细胞增大、变性或坏死,血管的舒张逐渐减弱而收缩逐渐增强。此外,平滑肌细胞出现肥大、增殖或纤维化,使内皮下层出现明显增厚,促进血栓形成及AS形成。本研究证实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提示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与高HCY水平与有密切关系。在本次研究结果中,MS组患者血浆HCY、hsCRP及ET水平均较NMS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同时,MS组患者IMT较NMS组患者也明显升高(P<0.05)。即随着IMT增高,相应组别患者的血浆HCY、hsCRP、ET水平也明显增高。对患者IMT与血浆HCY、hsCRP、ET浓度三项实验室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T与HCY、hsCRP、ET呈显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5;0.634;0.464)。且患者血浆HCY、hsCRP、ET水平越高,IMT增加的风险也就越大越大。说明HCY、hsCRP及ET均是致IMT的危险因素,患者体内水平变化均可作为衡量IMT与否的参考指标。综上,在老年原发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血浆HCY、hsCRP及ET水平与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显性正相关,可以作为患者预后及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早期进行积极干预治疗,同时也为其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袁凤 赵娟 毛梅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 324医院干部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