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治疗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评价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病属于比价少见的一种症型,且多为肝肾阴阳两虚性。临床上对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相关的报道比较少。本文就我院收治的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54.1±3.3)岁。平均病程(9.2±1.9)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54.1±3.3)岁,平均病程(9.4±1.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前使用常规基础西药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仍给予西药治疗,包括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药四逆汤加减治疗。方剂组成为:蜜炙甘草10~15g,干姜10~15g,熟附片9~45g。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不同给予相应的加减治疗,血虚患者加用熟地和首乌各15g;血瘀患者加用:当归、丹参各15g,红花9g,赤芍6g;气虚患者加用:白术、党参各15g;虚阳浮越患者加用:龙骨、牡蛎各30g,砂仁15g,磁石10g;痰湿壅盛的患者加用:厚朴、制半夏各9g,陈皮6g、茯苓5g;便秘的患者加用肉苁蓉和火麻仁各9g。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每日1剂,每天两次。治疗时间为一个月。
1.3评价指标以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的情况为痊愈;以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主要临床症状中仍有部分尚未消失,中医症状疗效评价指数在70%~99%的情况为显效;以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主要临床症状中只有小部分消失,中医症状疗效评价指数在30%~69%的情况为有效;以患者无法达到上述标准,中医症状疗效评价指数在30%以下的情况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并做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中医症状积分情况,可见,治疗前后三项指标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总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上主要表现出血压异常升高的情况。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眩晕为主要临床症状,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病情的发炸,还会对心脏、肝脏、脑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因而,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治疗和控制十分重要。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原发性高血压有阴虚性和阳虚型的区别,由于阳虚型在所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比较低,而且很容易被忽略,容易使治疗耽误。
本文也对比较了采用基础西药降压治疗和中药四逆汤加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改善情况、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一般认为,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痛、烦躁不安、耳鸣、视物模糊、舌暗、窟斑、浑身乏力、肢体麻木、健忘失眠、脉涩或结代等,但也有研究认为阳虚患者患病时间长,血压高,但临床症状并不十分显著,一般多见耳鸣、健忘或者记忆力减退等的表现。针对其主要症状,一般认为,阴阳失调,阳虚而阴盛,虚寒致痰瘀,阴邪凝结,虚阳浮越为主要发病机制。本文采用四逆汤治疗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附子入肾,可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为君药;而干姜具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之效,可为前驱,以迎阳归位。甘草可补气益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治疗有效率可达90.0%,显著优于西药降压治疗,是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蔡加楼 单位:秦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