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髂筋膜阻滞小儿骨科手术临床效果评价范文

髂筋膜阻滞小儿骨科手术临床效果评价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髂筋膜阻滞小儿骨科手术临床效果评价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髂筋膜阻滞小儿骨科手术临床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小儿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于全身麻醉下行髋、膝关节手术或股骨手术的患儿共计60例。ASA分级I级,年龄6~10岁,性别不限。纳入患儿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asciailiacablockgroup,F组)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group,C组),每组患者各30例。F组患儿于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阻滞;C组患儿不实施干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切皮即刻(T1)、手术开始后10分钟(T2)、手术结束即刻(T3)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患儿拔管时间并使用PAED评分评价患儿苏醒期躁动情况。使用FLACC量表评价患儿出室即刻、术后2小时、术后4小时、术后12小时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0时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T1、T2、T3时点MAP、HR显著高于F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儿术后各时点FLACC评分显著低于C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共计2名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而C组则有9名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组患儿未见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局部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有助于维持行髋、膝关节手术或股骨手术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抑制术后疼痛并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髂筋膜间隙阻滞;骨科手术;术后镇痛;小儿

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小儿而言,术后疼痛不仅导致患儿哭闹、无法配合治疗,重者甚至导致切口撕裂等严重并发症。小儿下肢骨科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更为明显,因此实施有效的术后镇痛尤为重要。髂筋膜间隙阻滞能够阻断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在成人下肢骨科手术中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1]。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则能进行精准定位,进一步优化其镇痛效果[2]。本研究拟评价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小儿髋、膝关节手术或股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并由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于全身麻醉下行髋、膝关节手术或股骨手术的患儿共计60例。ASA分级I级,年龄6~10岁,性别不限。患儿无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无肝肾功能异常、无凝血功能异常、局麻药过敏等神经阻滞禁忌证。纳入患儿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asciailia-cablockgroup,F组)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group,C组),每组各30例。

1.2麻醉方法:

两组患儿入室后监测心电图、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并开放外周静脉通路。麻醉诱导:静注丙泊酚2~3mg/kg、罗库溴铵0.6mg/kg、舒芬太尼0.5μg/kg;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并调整呼吸参数维持呼末CO2在35~40mmHg之间。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1~2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间断注射舒芬太尼。F组患儿于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阻滞,方法如下:患儿取仰卧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平行放置超声线型探头(6~14MHz),可见髂筋膜间隙、股神经等结构。常规消毒铺巾后引导穿刺针穿透髂筋膜,回抽无血无气体后缓慢注射0.2%罗哌卡因0.5ml/kg。C组患儿不实施干预。

1.3结局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切皮即刻(T1)、手术开始后10分钟(T2)、手术结束即刻(T3)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患儿拔管时间并使用PAED评分[3]评价患儿苏醒期躁动情况。使用FLACC量表[4]评价患儿出室即刻、术后2小时、术后4小时、术后12小时疼痛情况。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共观察患儿60例,每组各30例。F组患儿平均年龄7.4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C组患儿平均年龄7.6岁,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两组患儿T0时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T1、T2、T3时点MAP、HR显著高于F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术后镇痛效果方面,F组患儿术后各时点FLACC评分显著低于C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另外,F组共计2名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而C组则有9名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患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方面,F组患儿未见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局部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通过阻滞股神经从而抑制髋关节和膝关节疼痛,通过阻滞股外侧皮神经则能够抑制部分皮肤感觉[5]。解剖定位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成功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髂筋膜间隙阻滞。然而,经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显著提高阻滞成功率,不仅能够观察穿刺针路径还能观察药物扩散情况提高阻滞的精确性,因而使得髂筋膜间隙阻滞具有简单、方便、快捷、有效等诸多特点[6]。于术前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能够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该结果与南洋等[7]研究结果一致。苏醒期躁动是小儿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则是苏醒期躁动的诱发因素之一。本研究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间接反映髂筋膜间隙阻滞为患儿苏醒期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术后各时点FLACC评分则同样验证了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亦与王皓等人[8]研究结果一致。另外,由于操作过程经超声引导,故未发生严重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有助于维持行髋、膝关节手术或股骨手术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抑制术后疼痛并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周娅梅 卢巧玲 程浩 周根芝 郑旺福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