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骨科并存压疮的引发因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压疮在临床上又称压迫性溃疡,是骨科患者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长期压迫局部组织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缺氧缺血导致,常见于瘫痪、昏迷、糖尿病等需长期卧床及其他重症患者[1]。压疮的发生不仅加重和延误病情,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和负担,并可继发感染,导致败血症的产生而危及生命,所以压疮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难题,而研究影响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是做好压疮护理的第一步。笔者探讨了影响骨科病患者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以为骨科压疮患者的护理提出更好的建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7年2月—2010年2月本院骨科共收治50例带有褥疮患者,严格参照褥疮Black(1994)分期标准[2]进行分期:Ⅱ期25例,Ⅲ期25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7~76(64.5±3.8)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65.5±4.1)岁。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64.1±3.6)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压疮的严重程度等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以上50例患者的病史,以探究影响骨科病患者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压疮垫,2周后观察疗效,探讨压疮垫对促进压疮恢复的临床价值。
1.3疗效评定标准[3]治愈:Ⅱ期,皮下硬结和受压表面紫红色消退,水疱逐渐吸收消退;Ⅲ期,溃疡消退结痂愈合。显效:Ⅱ期,受损部位水疱消失,紫红色变为红色;Ⅲ期,分泌物减少,创面结痂。有效:Ⅱ期,水疱消失不再进展;Ⅲ期,分泌物减少。无效:受损部位无好转。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回顾性调查以上50例患者的病史发现,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是影响压疮发生的主要物理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88%(44/50),52%(26/50),76%(38/50);长期卧床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所占比例达88%(44/50);各种分泌物(18%)、营养状况(34%)、外伤、贫血、昏迷等也是影响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
2.2压疮垫的护理效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4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6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压疮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压迫是压疮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各个科室护理中,如何做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压疮成为医护共同关注的话题[4]。各种预防和治疗压疮的药物应促进损伤部位的血管新生,改善微循环,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以促进受伤部位的修复。本观察结果显示,剪切力、压力与摩擦力是影响压疮发生的主要物理因素,长期卧床也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当创面局部压力大于33mmHg(1mmHg=0.133kPa),受压时间超过2h则可能造成皮肤缺血性损害。剪切力是指在两相邻物体表面向相反方向平行滑动的力量,一般发生在患者仰卧抬高床头、坐轮椅患者的身体前移等的情况,可引起组织深部缺氧坏死。摩擦力可消除皮肤表面的角化层,加大了皮肤的敏感性,任何较小的刺激均能引起压疮的发生。人体的分泌物使皮肤局部潮湿,降低了抵抗力和皮肤弹性,增大了摩擦力,皮肤更容易破损形成压疮。影响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复杂多样,具体的还需进一步研究发现[5]。
本实验显示,压疮垫组与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压疮垫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损伤部位微循环,促进压疮患者的恢复和痊愈。其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关研究显示,低蛋白血症是褥疮形成的独立因子[6]。故要增加饮食营养,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压疮发生的早期给予易消化的高营养的食物,避免各种油腻食物;后期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为主,如牛奶、鸡蛋、大豆及豆制品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组织的修复。
笔者体会,在临床骨科压疮护理中应该注意以下方面:Ⅰ期压疮护理最主要的是解除相关的危险因素,经常做翻身运动,避免受损局部过度受压,定时按摩压疮局部的皮肤;Ⅱ期压疮主要是保护创面,防止继发感染,增加翻身运动的次数,合理使用无菌纱布、碘消毒、喷洒消炎药水等;Ⅲ期压疮须解除局部的压迫,有效的消毒,去除坏死组织,必要时行植皮手术修补缺损部位,同时促进肉芽组织的新生。与此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定期进行消毒,防治继发感染而延误病情[7];维持皮肤的干燥清洁,及时擦洗,减少人体分泌物刺激受损部位的皮肤;按时翻身,制定详细的计划,减轻长期作用力,防止压疮局部受压;压疮的多发部位和初期压疮要多按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保持创面清洁、无菌,控制褥疮的进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