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骨科病患护理与康健指导范文

骨科病患护理与康健指导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骨科病患护理与康健指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骨科病患护理与康健指导

一、骨科患者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

骨科病患入院大多是因为意外事故,因此病患的年龄跨度非常大,因意外发生入院的病患大都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且对自身病况与预后缺少了解,加之治疗方法大多需要进行手术,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忧虑"的悲观情绪。手术手的病患则大多需要长期窝床休息且生活无法自理,当出现任何不适时都会担心自身是否会出现并发症、身体是否能康复等问题,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易怒”的焦虑情绪。笔者认为医护人员应从病患“入院--手术--康复训练--出院”[1]进行全程护理与康复指导,通过与病患沟通和密切观察病患的具体病情提供符合病患需求的护理来建立良好融洽的病患关系,运用适宜的职业与耐心为病患进行心理疏导,采用尊重与鼓励的态度引导病患配合治疗与进行康复锻炼,即在解决病患心理与生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升病患配合治疗的程度,确保病患在最佳身心状态下完成治疗。

二、骨科病患术后临床护理

1.病房环境设置:骨科病患在手术后需要被安置在空调房内,病房的室温应控制在20~26℃、湿度应控制在50%~60%,防止出现病患体温温差浮动较大引发不良反应。病房内定期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天)防止因“不合理的温度、不合理的湿度、作者单位:350007福州市第二医院非健康因素”导致病患“术后感染、血循环障碍、微血管痉孪”等问题的发生[2]。

2.日常生活护理:骨科病患在术后1~2周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且大多在床上进行大小便,是非常容易出现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褥疮"等问题的时间段,对此,医护人员应定期为病患更换清洁床单并保持病患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医护人员需要告戒病患与其家属病患在这个期间内应避免过大幅度的翻身、坐起、下床活动,在病患的患肢下放置小枕头等柔软物品使患肢略高于心脏[3]。对于受压部位出现血肿的病患则应采用按摩等消肿措施来促进其血液循环,定期为病患患肢以外的部位进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问题的发生。

骨科病患的饮食需要依据术后时间与病患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主体原则为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忌食油腻与辛辣食品。在术后1~2周内不应食用滋补食品,应以清淡为主。在术后2~3周内饮食应以动物肝脏、骨头汤为主,并适当服用钙、维生素AD以起到和气补血的作用。在术后6~8周应食用猪牛羊骨汤、鸡汤、鹿筋汤(适量饮用补酒)等以起到强筋壮骨的目的[4]。

三、骨科病患术后康复指导

科学合理的康复指导是病患患肢功能恢复的关键。病患大多缺乏康复训练理念与知识,认为手术成功就等同于肢体的康复,不了解不进行康复训练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关节内粘连"甚至再次手术等问题的出现。对此,医护人员应实施责任制护理,为病患与其家属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树立其良好的康复意识与康复锻炼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进行1对1的针对性讲解与示范帮助病患学习并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医护人员在病患手术后24小时后就指导病患自行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等长收缩与腘绳肌联合收缩训练,对于感觉疼痛难忍拒绝进行训练的病患可给予止痛药。在病患手术后72小时后安排其使用CPM机进行患肢远端指(趾)关节屈伸运动训练、腕踝关节屈伸运动训练(由30°/30分钟递增),实现病患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配合以达到最优效果[5]。

骨科病患术后6~8周是肢体功能恢复最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病患基本达到临床愈合状态,患肢部位的外固定已经被拆除,这一阶段医护人员应指导病患进行以关节为主的全身康复训练来帮助病患实现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这一阶段的康复锻炼应通过辅助器械来增加病患的锻炼运动量,包括使用握力器辅助病患“肩部、肘关节、腕关节”上肢锻炼与CPM辅助“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下肢锻炼。

医护人员应指导病患正确使用辅助工具,例如在使用拐杖时应先训练病患的平衡度,要求病患进行单脚站立来锻炼强化手臂的力量。对于胸腰椎受伤的病患则应训练其增强对腰背肌功能的锻炼。医护人员应依据病患自身的耐受度调节其锻炼时间与强度,防止病患因康复心切进行超负荷锻炼而导致不必要损伤。

对于出院的病患医护人员应采用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来帮助指导其进行合理训练,告知病患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因训练过度给病情增加不必要负担,患肢部位应注意保暖防止再度受伤。病患在日常生活与锻炼过程中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回院进行检查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