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骨科术后肿胀防控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下肢骨折的治疗虽然相对较容易,但损伤出现后易出现小腿的局部肿胀,直接导致患者的患肢出现疼痛不适的感觉,同时如果下肢肿胀处理不当,还可能会出现患者的伤口感染、延迟愈合、筋膜间室综合征以及骨髓炎,有时甚至会出现需要截肢的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在骨科创伤和手术后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减轻以及消除患者的下肢肿胀。本文就骨科创伤以及手术后出现下肢肿胀的机制与并发症及下肢肿胀防治分析如下。
1肿胀的机制
骨科创伤及手术后的肢体肿胀不仅仅是因为局部的渗出及微循环出现障碍,同时还包括患者的局部以及患者全身再灌注损伤、缺血、炎性反应。骨科创伤及手术后人机体最初的反应是炎症的体现,然后机体再通过整体炎性反应来进行各种反应因子、生物化学物质以及蛋白酶类物质的释放,引起患者身体后微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的前括约肌、微动脉以及微静脉、小静脉等都出现持续痉挛同时口径明显变小的情况,对患者体内的微循环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最终便会导致患者的肢体肿胀。有报道称,骨科创伤手术后早期患者出现的下肢肿胀很油可能是手术创伤而造成的微小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的因素引起。在此之外,骨折之后的肢体经过内外的双重固定,主动并且有效的锻炼明显缺乏,肌肉极易出现废用性萎缩,血液循环“唧筒”作用会出现明显的减弱,导致患肢的局部静脉以及淋巴出现淤滞,循环明显缓慢,回流出现障碍,直接导致肢体出现肿胀,同时创伤的肢体在进行手术后的初期,因为血管的损伤,使基底膜整体暴露,促使血小板被聚集、激活,患者的骨折损伤的表面同时会凝血系统多个因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直接加速血液的凝固。
(1)肢体出现创伤以及手术后,伤口部位会有大量纤维蛋白原出现渗出,在修复的过程中患者伤口部位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容易使人体产生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的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肿胀。
(2)肢体出现创伤以及手术后,有可能患者氨基酸氧化增加,并产生碳水化合物的不平衡情况,这种情况如果一直存在,患者将会出现进行性氨基酸以及蛋白质的耗竭,会更进一步的加重患者低蛋白血症,从而加重患者的肢体肿胀。
(3)人体内的铜、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都是生物蛋白酶重要的组成成分,单当其出现缺乏的时侯会使蛋白酶的合成受到较为严重的干扰,从而引起蛋白的合成减少,导致低蛋白血症的出现,最终便会加重患者的肢体肿胀。
(4)肢体出现创伤以及手术后,利用各种神经通路及感受器刺激,脑垂体系统会自我释放出多种激素,尤其是其中的抗利尿激素,可直接导致肾小管出现对水分重吸收,导致过多的水分在患者体内潴留,引起水肿的进一步加重。
2肿胀的并发症
骨科创伤术后有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见表1。
3肿胀的防治护理
3.1药物消肿
在临床针对骨科创伤引起的下肢肿胀最常应用的药物为甘露醇以及七叶皂甙钠。资料[1]显示,甘露醇针对下肢肿胀疗效明显较好。见表2。观察组(甘露醇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七叶皂甙钠这一药物在国外临床使用已达30余年,具有较好的抗渗出、抗炎及增加患者的静脉张力,并改善以及加快患者的静脉回流作用。
3.2抬高患肢
3.2.1抬高的原理
骨科创伤的肢体在没有出现缺血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创伤肢体越是高于心脏的水平位置,肢体的消肿效果便会越好,而采取平卧位会比采取半卧位得消肿效果好很多,平卧的体位,使创伤肢体抬高高度明显高于心脏位置,肢体在受重力的影响下更加利于血液的回流。而采取半卧位的时侯,便抵消了这一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创伤肢体如抬得过高便会减少创伤肢体的血液供应,会导致患者肢体的缺血缺氧状况出现,反而会加重创伤肢体的肿胀,因此临床一般建议抬高肢体的高度为高于心脏水平的10~150cm。据罗伊适应模式表述:人是心理、生理、社会的人,是不断与变化的新环境刺激而发生相应反应的积极适应系统,对适应系统的刺激可来自内部及外部,人的适应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生理需要是指因不适应而产生的生理问题;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人际关系状况、身心状态和自身的社会形象的判断,通过与其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决定;角色功能主要指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当不适应产生便会出现角色冲突、角色缺乏;相互依赖是一个人寻求注意、友爱和帮助的方式。在护理的过程中可根据这项理论,对患者进行科学并人性化护理。
3.2.2抬高的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2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根据舒适理论而使用软枕或者其他的可调节性抬高架将患者的患肢进行抬高动作。另一种方式是用布朗氏架进行抬高动作,
3.3早期功能锻炼
在讲患者的患肢进行抬高动作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督促患者进行适当及适量的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如下肢骨折可进行骨折下肢的足趾及踝关节的轻度活动;上肢骨折则可进行手指捻、抓、握拳等活动,用来促进患者损伤的局部血液循环,并利用自身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出现,来减轻、防止或者尽早消除患者的肢体肿胀。
3.4骨折创伤治疗仪
有报道称,使用骨折创伤治疗外伤性肢体肿胀,疗效可靠,能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缩短病程,而且避免了七叶皂甙钠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这种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液黏滞度,增强其组织的通透性,并积极抑制炎症介质致炎的作用,水肿吸收的促进,同时抑制患肢的纤维化过程,致使患者的伤口硬结不易出现,手术刀口的愈合状况良好,是一种较为可取的下肢肿胀治疗方法。
4结语
总之,骨科创伤术后患肢肿胀是受多种因素合作的综合结果,护理中可以对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环节进行有效干预,以达到减轻以及消除患者下肢肿胀的目的。通过以上4种骨科创伤术后的护理方式,可有效控制因骨科创伤而引起的的下肢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