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耳甲腔刺面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案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法医损伤学;锐器伤;耳甲腔;腮腺;面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及病历摘要
杨某某,男,35岁。某年11月28日被人用水果刀刺伤左耳廓,剧烈出血50min入院,查体:T36.3℃,P58次/分,R22次/分,BP120/73mmHg,神清,精神差,左耳甲腔底外耳门后下方见约1cm创口,出血剧烈,不易止血,周边耳廓软骨部分断裂。X线示;左面部未见骨折征象。在全麻下行左耳廓外伤探查术,见左外耳道后下缘创口深达下颌角高度,向内达颈动脉鞘,面动脉断裂,出血剧烈,面神经损伤,腮腺瘘。沿耳后沟至下颌骨后下缘入路,显露腮腺,缝扎面动脉断端,包埋腮腺,缝合腮腺包膜,置负压引流管,将耳廓碎裂软骨复位。术后X线示:双肺、纵膈未见异常。经止血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伤情稳定,住院一周出院查体:左眼闭合不全,左鼻唇沟稍浅,鼓气稍露,安静状态双侧对称。出院诊断:左耳廓刀刺创,左面动脉断裂,左面神经损伤,左腮腺瘘,左耳廓部分软骨断裂。
1.2法医学检验
伤后3d,法医学检验:神清语明,呼吸平稳,查体合作,左耳甲腔底外耳门后下缘缝合创长1cm(图1)。左耳后沟至下颌后下缘手术切口缝合创长5.8cm,其下方置引流管。左耳后沟下缘、左下颌后下缘、左侧颈项部见皮下瘀血8.0cm×8.0cm(图2)。6个月后复查,步行入室,神清语明,查体合作。左耳甲腔底外耳门后下缘、左耳后沟至下颌骨后下缘瘢痕形成。静止状态颜面部无异常,左右撇嘴尚可,鼓腮左嘴角略漏气,皱眉时左额无额纹,闭眼左眼少许露白。肌电图示:左侧面神经传导CMAP波幅明显下降。瞬目反射:眼轮匝肌记录,眶上神经刺激,左侧刺激R1未见引出,R2波幅下降,对称R2未见异常;右侧正常对称。提示:左侧面神经中~重度损害电生理表现。
2讨论
面神经主干从颅内经茎乳孔穿出,进入腮腺在腮腺内分为上下二干,再发出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颧、颊、下颌缘、颈5组分支,再分别从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面动脉自颈外动脉,穿经下颌下三角,在咬肌止点前缘处,出现于面部。面动脉的分支有下唇动脉、上唇动脉和鼻外侧动脉。腮腺位于面侧区,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颌下关节,下平下颌角[1]。耳甲腔位于耳廓前面中下部凹陷处,腔底有外耳门,腔后缘弧形浅沟称耳廓后沟,耳后沟位于耳廓后面与头皮附着处,是手术的重要标志,此处也称耳廓后沟,应引起注意[2,3]。本案例杨某某左耳甲腔底外耳门后下缘刀刺创,左耳廓部分软骨断裂,左面动脉断裂,左腮腺破裂,左颈项部大面积淤血,左面神经损伤,经分析认为水果刀经左耳甲腔刺入,刺伤腮腺,向下向内伤及腮腺前内下缘的面动脉,面动脉出血,血液经颈浅筋膜下行引起左耳后沟下缘、左颈项部出现大面积的瘀血[4],损伤经腮腺发出的面神经颞支、颧支、下颌缘支引起左额额纹消失,闭眼左眼少许露白,鼓腮左嘴角略漏气[5]。本案例杨某某左耳甲腔底外耳门后下缘刺创、左耳廓部分软骨断裂、左腮腺破裂、左面动脉断裂、左颈项部瘀血、左面神经损伤,经手术治疗伤情好转。6个月后复查,遗留皱眉时左额额纹消失,闭眼左眼少许露白,鼓腮左嘴角略漏气等部分面瘫体征,肌电图示:左侧面神经中~重度损害电生理表现。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5.2.3.P)条款之规定,其损伤程度为轻伤一级。其左腮腺破裂,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5.2.4.r)条款之规定,其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5]。杨某某左面神经损伤,遗留皱眉时左额额纹消失,闭眼左眼下睑少许露白,鼓腮左嘴角略漏气等部分面瘫体征,其致残程度符合《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5.9.1.4条之规定,其致残程度为9级[6]。本案例提示;腮腺破裂可即时评定损伤程度,而面神经损伤则需择期评定,面神经损伤,一般经治疗2个月功能可恢复;而神经干完全性断裂经手术治疗,有的6个月左右开始恢复,因此,伤后6~12个月评定损伤程度比较合理[3]。肌电图动态检测可反映神经功能恢复的进展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怀经主编.局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14。
[2]河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编写组编,人体解剖学(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619-1620.
[3]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5、362。
[4]胡火梅,李兆进,王宝荣,等.右颈部创继发咽后纵膈巨大脓肿一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5,30(6):661-662.
[5]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编.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释义[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45-50.
[6]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编.人体损伤程度致残程度分级[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84-87.
作者:胡火梅 单位:广东中一司法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