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法医学的神经测验方式运用范文

法医学的神经测验方式运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法医学的神经测验方式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法医学的神经测验方式运用

作者:夏晴高东朱广友范利华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检测及评价方法

采用丹麦Medtronic公司生产的Keypoint多功能神经诱发电位仪,使用针极电极、表面电极、环状电极、马鞍桥电极等进行检测。在室温环境下,刺激强度由小到大,达到超强刺激以保证待检测神经纤维完全兴奋。在损伤组中,对双侧肢体的同名神经分别进行针极肌电图检测及神经传导检测,检测均在伤后6个月进行,记录伤侧出现失神经电位的例数以及伤侧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比健侧低10%以上的例数,计算假阴性率。在对照组中,取右侧肢体作为检测对象,记录右侧出现失神经电位的例数以及右侧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比左侧低10%以上的例数,计算假阳性率。两组分别对上、下肢进行检测。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采用配对设计的χ2检验对损伤组中两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对正常组中两种方法的阴性率进行比较。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1损伤组检测结果

在94例上肢损伤者中,通过针极肌电图检测,89例出现失神经电位,5例未出现,假阴性率为5.3%:通过神经传导检测,84例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比健侧低10%以上,10例未低于10%以上,假阴性率为10.6%。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时应用两种检测方法的假阴性率为0%(表1)。在70例下肢损伤者中,通过针极肌电图检测,64例出现失神经电位,6例未出现,假阴性率为8.6%;通过神经传导检测,61例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比健侧低10%以上,9例未低于10%以上,假阴性率为12.9%。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时应用两种检测方法的假阴性率为0%(表2)。

2正常组检测结果

在85例上肢正常者中,通过针极肌电图检测,6例出现失神经电位,79例未出现,假阳性率为7.1%;通过神经传导检测,4例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比左侧低10%以上,81例未低于10%以上,假阳性率为4.7%。两种方法的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时应用两种检测方法的假阳性率为0%(表3)。在53例下肢正常者中,通过针极肌电图检测,5例出现失神经电位,48例未出现,假阳性率为9.4%;通过神经传导检测,7例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比左侧低10%以上,46例未低于10%以上,假阳性率为13.2%。两种方法的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时应用两种检测方法的假阳性率为0%(表4)。

讨论

肌电图是检测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包括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涉及失神经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等。随着近年来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肌电图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尚未在法医学鉴定中引起足够重视。

临床上,肌电图检测在大多数情况下仅起到辅助参考作用,如神经损伤的定性、定位等,在行肌电图检测时往往被许多诊断信息影响,如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等,故需选择性地进行检测,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时则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大多是根据临床经验去判断损伤与否。在法医学鉴定中,我们面对的被鉴定人往往为了达到追究他人更重的刑事责任或获取更多的赔偿利益等目的,可能存在伪装、夸大,甚至不配合等情况,一般的体格检查较难真实、有效地反映其神经损害后果,这就更需要鉴定人在现有的肌电图检测条件下,寻求并运用更为合理、客观的检测方法、指标,去伪存真,准确评价周围神经的损伤情况。

本研究中,对于已证实周围神经损伤的受试者均予针极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显示,无论上肢还是下肢神经损伤,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上肢损伤者的假阴性率分别为5.3%、10.6%,下肢损伤者的假阴性率分别为8.6%、12.9%),而同时应用两种检测方法的假阴性率则为0%。对于确证存在神经损伤者,仅行针极肌电图检测或神经传导检测,可能由于神经损伤类型不同、针刺部位不够准确、神经损伤后恢复较为理想以及个体差异性较大等因素,未能检测出明显的失神经电位或异常的神经传导速度,从而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仅行单一的针极肌电图检测或神经传导检测,均存在漏诊的可能性,会将神经损伤者误认为正常人,而同时应用两种检测方法可有效避免假阴性的发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在上、下肢正常对照组中,两种检测方法的阴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上肢正常者的假阳性率分别为7.1%、4.7%,下肢正常者的假阳性率分别为9.4%、13.2%),而同时应用两种检测方法的假阳性率则为0%。对于正常受试者而言,仅行针极肌电图检测或神经传导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可能与检测时设备未安置妥当受到干扰、针刺部位与信号接收部位间距离测量不够准确以及受试者肌肉不能完全放松等因素有关,以致将正常受试者误认为神经损伤者,从而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仅行单一的针极肌电图检测或仅行神经传导检测,均存在误诊的可能性,而同时应用两种检测方法可有效避免假阳性的发生,辨别是否伪装。

临床上,对于肌电图检测结果有时模棱两可,但这并不影响临床诊疗方案,有些临床医生仅根据针极肌电图检测中发现失神经电位即判断存在周围神经损伤,也有临床医生仅根据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即判断存在周围神经损伤。但在法医学鉴定中,应尽可能明确的检测结果,以此得出准确的鉴定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将针极肌电图检测与神经传导检测同时应用于疑似周围神经损伤者,有助于去伪存真,提高鉴定结论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