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的管理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核医学放射防护的管理措施。方法对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措施进行完善,于2017年5月开始应用完善后的管理措施。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核医学科工作的20名医护人员和同期在我院接受放射检查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前后(应用完善后管理措施1年前、1年后)医护人员的放射受照人均年剂量当量及其与患者放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医护人员的放射受照人均年剂量为(0.52±0.13)mSv,明显少于干预前的(0.96±0.21)mSv(P<0.05),放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干预前的25.00%(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接受放射检查的患者)的放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接受放射检查的患者)的11.67%(P<0.05)。结论完善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措施,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放射防护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医护人员个人受照剂量,降低其与患者的放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措施;个人受照剂量;放射不良反应
核医学为应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学科[1]。核医学技术因具有灵敏、简便的有优点,在我国医疗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该技术应用核素和核射线,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放射,若防护不当,可对个体机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2][3][4]。医护人员和患者分别为核医学技术的实施者和接受者,加强他们的核医学放射防护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探讨核医学放射防护的有效管理措施,现进行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核医学科工作的20名医护人员和同期在我院接受放射检查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名医护人员中,男6名,女14名,年龄26~39岁,平均(33.15±4.08)岁。将2016年5月~2017年4月接受放射检查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接受放射检查的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21~76岁,平均(43.90±4.06)岁。观察组中,男61例,女59例,年龄23~75岁。平均(44.15±4.11)岁。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本研究在获取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开展。
1.2方法
对我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措施进行完善,于2017年5月开始应用完善后的管理措施,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2.1医护人员放射防护管理措施制定和完善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如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佩戴带手套、口罩、个人剂量仪等防护用具。在进入核放射区域内之前,佩戴铅眼镜、穿铅衣,若有必要,可在医护人员和放射源之间增加具有放射防护作用的屏蔽物。除此之外,科室内管理人员监督放射防护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辐射监测,计算放射剂量,根据监测结果对医护人员进行个体化放射防护指导。完善放射检查操作规程,规范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结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和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放射防护应急预案,对不同年资、不同岗位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预案知晓率和执行率,使医护人员能够做到放射相关风险事件的及时处理,最大程度地减轻风险事件的危害。
1.2.2患者放射防护管理措施患者为放射源的直接接触者,在接受放射检查或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接受放射检查或治疗的流程、相关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避免患者产生担忧、紧张等不良情绪。放射检查或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实施放射危害健康教育,嘱咐患者及时更换衣物,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预防放射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后医护人员的放射受照人均年剂量当量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放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放射剂量检测方法:参照《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办法》(GBZ128-2002),应用个人剂量计(TLD)进行检测,使用前对剂量计进行退火处理(温度240℃、时间10min),将TLD佩戴在医护人员衣领上,每季度统计1次计量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差异检验采用t,计数资料差异检验采用x2,P<0.05为差异明显判定标准。
2结果
2.1医护人员干预前后的放射受照人均年剂量当量比较
20名医护人员干预后的放射受照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52±0.13)mSv,与干预前的(0.96±0.21)mSv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医护人员干预前后的放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医护人员干预前的放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干预后高(P<0.05),见附表1。
2.3患者干预前后的放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放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附表2。
3讨论
核医学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在疾病临床诊治及医疗领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引起的放射危害也应引起重视。为提高核医学技术的应用安全性,我院对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的管理措施进行完善,并开展课题研究评价完善后放射防护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干预后(应用完善后管理措施1年后)我科医护人员的放射受照人均年剂量当量明显减少,放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应用完善后管理措施1年前)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收治患者的放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干预前收治患者的11.67%。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出,我院完善后的放射防护管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改善放射管理效果,有效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放射风险事件发生率。分析原因可能为:完善前的放射防护管理措施,存在盲目性强的特点,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放射防护指导价值有限。而完善后的放射防护管理措施,应用管理制度监督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应用操作规程规范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通过针对性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放射保护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放射风险事件应对能力。患者方面,将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放射防护方案的制定和应用。整体分析得出,完善后的管理措施,能够实现医护人员和患者放射危害的全方位防护,继而能够获得较满意的应用效果。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核医学科管理人员结合国内相关规范、制度和科室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放射防护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科室内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放射风险事件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和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赵艳敏,程阳,段书宏.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现状与思考[J].中国辐射卫生,2015,24(5):463~466
2赵瑞丰,龙青松,巢仰云,等.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调查分析[J].武警医学,2017,28(5):504~506
3刘永,陈岩,师振祥,等.2013年石家庄市5家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与健康状况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5,31(12):1585~1587
4陈宇导,张峰,吴春兴,等.核医学科核素治疗病房的辐射防护及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74~576
作者:伊莎莎 胡斌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