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尿路疾病的临床效果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临床上,泌尿外科上尿路疾病是一类较为多见、多发的疾病,其主要包含囊肿、肾癌等;一旦患有上尿路疾病,势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因而需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治疗。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临床上通常是采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然该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可能会对脏腑器官带来损伤。所以,对其治疗方式加以探究,极为有必要的。鉴于此,笔者将对我院所收治的34例泌尿外科上尿路疾病患者予以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68例泌尿外科上尿路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甲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33~76岁,平均年龄为(56.8±2.9)岁;手术类型:10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8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7例肾癌根治术,9例其他。乙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32~77岁,平均年龄为(57.1±2.2)岁;手术类型:13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9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6例肾癌根治术,6例其他。2组患者在基础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甲组:对该组患者实施后腹腔镜手术,具体为取健侧卧位,在腋后线12肋下作一个切口,长度大约为2cm,游离腹膜后间隙,且将自制的气囊置于其中,并充气(600ml);在腋前线下方与腋后线分别放入长约5cm、10cm的插管,将切口封闭。构建人工覆膜后腔,注入CO2,以便使其压力保持在12~15mmHg之间,然后将相关的手术器械(如腹腔镜等)放入其中,且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维持这一压力[2]。乙组:对该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即切开下腹部,且按照病患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具体观察项目为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拔出引流管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
1.4疗效判定经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后临床体征平稳,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基本治愈;经治疗后,患者术后临床体征基本稳定,且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术后临床体征及症状等均有所改善,为好转;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未得到缓解,为无效。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治疗情况分析由表1可知,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拔出引流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乙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效果分析甲组中基本治愈16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2%(31/34);乙组中基本治愈10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9.4%(27/3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甲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具体为切口出血、气胸以及尿路感染,其发生率为8.8%;乙组中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具体为3例切口出血、3例下肢脉血栓形成、2例气胸、1例尿路感染,其发生率为26.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伴随着医疗水平与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且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疾病的治疗上,效果显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腹腔镜技术可以较快的进到手术视野中,对病患腹腔的干扰比较小,并且不需要分离许多组织,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患并发症发生率,且保证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临床泌尿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一般是采取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式,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而言,该手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即无需将腹腔切开,防止或降低感染的发生;手术治疗时间不长,且出血量少,手术后恢复速度快;术后出现切口疝、切口裂开的概率低[7];不会留下疤痕,确保美观性。通过研究发现采取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甲组患者,其在手术治疗方面(如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优于乙组患者,且在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同样优于乙组患者;该结果与夏小彬等人的研究结果相近。由此可见,在临床上对泌尿外科上尿路疾病患者实施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刘磊 李文林 马光旭 何礼涛 丁瑞志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