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再生育妇女妊娠论文范文

再生育妇女妊娠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再生育妇女妊娠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再生育妇女妊娠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方法本研究遵循伦理学标准,并经批准和本人的知情同意。

1.1.1生殖健康调查表查阅文献经妇产科专家编制,包括一般情况(夫妻双方年龄、婚姻状况、既往病史、家族史),地震前月经情况(周期、经期、是否痛经)和生育情况(生育史和避孕措施),地震中是否丧失孩子,地震后月经情况及男女方生活习惯健康行为(是否吸烟、酗酒、有无睡眠障碍),妇科疾病情况,地震后妊娠流产情况。该调查表由医务人员询问并记录。月经周期异常界定为月经周期≤21天或≥35天;经量异常界定为经量较以前减少或增加1/3以上。

1.1.2进行再生育指导指导有再生育意愿夫妇终止避孕,手术摘除宫内节育环239例或皮内埋植的避孕棒11例。对患有妇科疾病患者积极治疗。并指导服用叶酸、福斯福钙维生素D软胶囊等药物,进行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定期或不定期对再生育妇女宣教,促进受孕及传授优生优育知识,并对受孕妇女实施心理干预,促进身心健康。

1.1.3生育力评估主要依靠详细的月经和婚育史、基础性激素测定和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男性生育能力评估主要依靠男性性功能检查及精液常规检查。WHO建议根据女性年龄的不同,注重实施不孕相关检查,即35岁以下的女性规律性生活未避孕未孕1年应进行不孕症相关检查,而35岁以上女性如半年未孕即应给予生育指导。

1.2统计学方法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构成比、方差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震前、震后月经情况比较月经周期、月经量和痛经发生情况震前、震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妊娠情况在296例再生育妇女中,成功妊娠241例(81.4%)。三组妇女妊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妊娠率明显低于A、B组(P<0.05)。296例再生育妇女中,妊娠241例,成功分娩170例,成功分娩最大年龄46岁(1例);分娩新生儿最大体重4790克,最轻1910克。双胎分娩4例,出生缺陷2例。异位妊娠15例,分别实施腹腔镜手术8例与保守治疗7例,见表2。

2.3流产率比较在241例成功妊娠妇女中,15例异位妊娠妇女需临床治疗及7例因医学需要(中孕期胎膜早破2例,胎儿神经管畸形1例,合并梅毒2例,合并前置胎盘大出血、重症高血压各为1例)行人工终止妊娠术外,自然流产69例(28.63%),其中自然流产2次18例,3次5例。≥40岁者自然流产发生率明显高于<35岁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35~39岁者自然流产率高于35岁以下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见表3。

3讨论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由于学校受创造成的学生死亡或伤残,灾区再生育妇女是较特殊人群,在国家计生委和四川省计生委的支持下,灾后再生育全程服务工作已经有条不紊、持续推进,受到年龄偏大(大于35岁的再生育妇女超过80%)、生育力下降、生活环境差、生育风险大、流产机率增加、营养状况欠佳及有强烈再生育愿望而心理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导致焦虑或抑郁情绪。随着时间的推进,再生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保障达到再生育全程服务的既定目标,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共同合作和攻关,解决再生育中面临的和不断产生的关键和疑难的技术问题。

3.1地震对妇女月经的影响正常规律的月经是女性生殖健康的基本体现,在强烈的应激状态下(如自然或人为灾害),女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可能参与应激反应,表现为月经异常。黄薇等[1]综述认为妇女月经紊乱是巨大自然灾害后的常见问题之一。本研究再生育组妇女地震后月经周期异常发生率为40.9%,经量异常发生率为36.8%。有关汶川地震的研究报道,震后月经异常的发生率高达51.8%[2]。这可能与灾难后月经异常可能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3],但本研究中的月经发生率较高有可能是因为地震灾害后又历经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还可能与再生育妇女长期没有再孕、或者再孕后引发流产而引起的焦虑、抑郁状态有关。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因而,积极调整月经周期、恢复规律排卵,增加受孕机率,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是尤为重要的。

3.2年龄对生育的影响年龄是影响妇女生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正常女性35岁以后卵巢储备功能开始下降,卵子质量下降,卵子染色体异常几率增加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等,导致总体生育能力下降、生育风险增大和自然流产几率增加等。英国人工受精与胚胎管理局(HumanFertilisationandEmbryolo-gyAuthority,HFEA)公布的《不孕指南》中指出:年龄为35岁女性生殖能力仅为25岁的50%,40岁则下降至35岁的50%。育龄期女性自然流产发生率为10%~15%[4]。并且与染色体病存在密切相关性,文献报道[5,6],25-35岁染色体病发生率为0.15%,>35岁1%~2%,>40岁为3%~4%,本研究在本次研究中,大部分再生育妇女为农村人口,育龄妇女及再生育妇女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未查染色体,296例再生育对象中,<35岁组妊娠率为90.9,自然流产率为26.0;35~39岁组妊娠率为82.8,自然流产率为39.5;≥40岁组妊娠率为63.4,自然流产率为66.1。本研究结果表明,≥35岁(尤其是≥40岁)妇女妊娠率下降,自然流产率增高。而对于存在先兆流产的再生育妇女均给予不同的保胎措施,但是据文献报道孕妇先兆流产可能是影响儿童智慧能力发展的一个潜在的先天因素,尤其是35岁以上高龄孕妇的先兆流产经历,对儿童智慧能力的发展具有更大的负面影响(32名受测儿童的平均智商分数为86)[7~9]。对于有这类经历的高危个案,有必要尽早做好早期干预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避免智力落后的真正发生。今后我们将跟踪随访研究对象,并对照比较地震后不同时间妊娠所生婴儿的出生缺陷、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心理健康水平等,为今后指导严重自然灾害后的生育时机提供科学依据。

4结论

受地震的影响,极重灾区再生育妇女的月经异常、妊娠自然流产发生率明显升高。及时、有效的综合预防和干预,是提高其妊娠率、降低自然流产率的必要措施,同时对提高灾区育龄妇女及配偶的长期健康水平,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高蓉郑利茶许巧慧张朝晖单位:青海省贵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