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干预措施对恶性肿瘤术后血栓的预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TV)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病房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7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8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作为历史性的队列组(对照组);将2017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前瞻性队列组(观察组),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的评估,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DVT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108例发生DVT5例(4.7%),观察组100例发生DVT0例,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需要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和预见性,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明显能够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综合干预措施;妇科;恶性肿瘤;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周围性血管疾病,在下肢静脉处尤为常见,主要发生在妇科手术后,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行走、站立困难等,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较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因此针对此种疾病,临床医生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病房收治妇科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8例,将其中2017年1月—2017年5月的108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作为历史性的队列组(对照组),将2017年6月—2017年12月的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措施作为前瞻性队列组(观察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病房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208例。将其中2017年1月—2017年5月妇科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108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作为历史性的队列组(对照组),年龄在38~75岁,平均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的9例,高血压的10例,心脏病的3例。肿瘤类型:宫颈癌66例,子内膜癌24例,卵巢癌18例,住院天数7~18天。将2017年6月—2017年12月妇科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100例作为前瞻性队列组(观察组),年龄在31~76岁,平均年龄53.5岁,合并糖尿病的9例,高血压的13例,心脏病的1例。肿瘤类型:宫颈癌63例,子内膜癌22例,卵巢癌15例,住院天数7~11天。纳入标准:经临床病例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且手术为最佳治疗方案者。入组前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均正常,无血栓和血管功能异常情况。排除标准:妇科良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或低凝血倾向者;合并血液相关疾病;合并周围疾病导致下肢缺血者。两组年龄、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妇科手术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措施。
1.2.1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往往会因对疾病及手术缺乏正确及全面的认识而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导致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改变,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2]。使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及重要性,做到心中有数,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关注患者有无经济顾虑及家庭支持情况,与家属沟通,鼓励家人陪伴支持,使患者维持心理稳定。
1.2.2体位护理患者回病房后,应与麻醉医生详细交接患者手术中情况,给予舒适卧位,无需平卧位;如果需要平卧位,可适当抬高患者双下肢20~30°,可在患者膝下放置软垫,因为平卧超过6小时会加大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同时不可过度屈髋,以免影响静脉回流[3]。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1.2.3使用弹力袜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间超过2h、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术后出现DVT的风险较高,可于术中、术后使用弹力袜,限制下肢静脉过度扩张,促使静脉血回流,改善下肢血液瘀滞状态[4]。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有责任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弹力袜,这对维持压力梯度是非常必要的。穿弹力袜的注意事项:应在早晨起床之前。准备穿袜子时,注意使患者的腿保持干燥,必要时可涂少量滑石粉。将弹力袜从袜口卷到足趾处,手掌撑开弹力袜,抓住趾洞(许多医用弹力袜在脚趾头或脚背、脚底处有洞以便检查循环情况),尽量使足趾深入袜卷,然后以拇指为引导向上拉起弹力袜,穿着时必须无皱褶,可轻轻牵拉弹力袜的脚尖部分,以保持脚趾良好的活动性。夜间休息时从顶部开始,慢而稳地把弹力袜脱下,绝对不可穿着睡觉。勤剪指甲,预防脚后跟皮肤皲裂,避免刮伤弹力袜,医护人员为患者穿弹力袜时戴上橡皮手套更好,弹力袜不能与洗液、软膏、含毛脂或汽油接触,避免损坏弹力袜。记录弹力袜的长度和大小、应用日期和时间、治疗前腿部状况,每4h或根据需要监测脚趾循环,如果有水肿,根据需要频繁监测。检查弹力袜的突出或歪曲部分,注意不要打褶。如果有骨突起或残疾需要支持可用垫子,不过垫子会影响压力梯度,增加组织的危险,在必要时才可使用,并应监测垫区,密切观察并发症的体征。记录腿部的颜色、感觉、肿胀、湿度和患者运动能力、主诉、对治疗的忍耐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2.4适当镇痛疼痛是机体重要的应激反应,不仅造成凝血功能异常,炎性水平增高,血小板活性物质释放,增加血液黏度,还会导致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延长。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子镇痛治疗,减轻疼痛程度[4]。手术后6h、术后2次/日连用3天予注射用帕瑞昔布钠40mg静推预防性镇痛。
1.2.5早期功能锻炼患者如麻醉未清醒不能自行活动者,告诉家属每1~2h按摩患者大腿前部及小腿后部肌群,直至患者可自行活动双下肢。术后6h患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由护士指导患者开始床上活动,每2小时1次,每个动作5~10次,每次10~15min,直至肛门排气为止。幅度由小到大,根据病人的承受力而定,具体动作包括:①呼吸运动:手掌轻放在腹部或胸部,进行胸式及腹式呼吸。②头部运动:左右偏头,双手交叉于脑后向前轻轻抬起头。③上肢运动:握拳与松拳,十指交叉转腕,屈伸肘关节,手上举过肩,耸肩。④下肢运动:屈伸膝关节,抬高双下肢,踝泵运动(即趾曲、背伸、环绕)。⑤侧肢运动:上抬上肢、屈伸肘关节、旋转肩关节、上抬下肢、膝关节屈曲。术后第一天及以后,除了完成床上活动还应加强下床活动,每日制定活动目标,术后第一天下床活动量应适当,应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度,累计1~2h,直至出院时每天活动4~6h。但注意强调每次下床活动前先在床边坐2~3min、床边站立2~3min均无不适,才能开始走动。
1.2.6避免下肢输液术中、术后避免下肢静脉输液,尤其是左下肢。这是因为左侧髂静脉受到主动脉分叉左侧髂动脉及腹股沟韧带的压迫,这种压迫不仅影响左侧下肢静脉回流,而且对左侧骼静脉也是一种损伤,从而成为左下肢DVT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5]。
1.2.7药物预防国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对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预防静脉血栓的措施是必要的[6]。手术24h后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日1次直至患者出院,加强对凝血时间及血小板的监测。
1.2.8下肢肢体气压仪的治疗如患者病情允许,术后6h即可使用该治疗,操作步骤如下:护士使用治疗车将肢体气压仪的治疗主机推至患者床边,帮助患者摆放较为舒适的体位,先向病人和家属讲解肢体气压仪的治疗原理和治疗作用,打开长腿套并置并于患者双下肢下,将下肢完整包裹,拉上拉链,将主机软管与长腿套密封连接,接通电源,根据患者接受程度控制治疗时间和压力大小,以从下到上的顺序反复充气对下肢施压、减压达到按摩活动的目的,促进下肢血液回流,一般每天2次,每次20min左右,直至出院。制定每个患者的个体化运行参数,在住院期间接受肢体气压仪的治疗,并需密切关注下皮肤色、皮温、足背血管搏动,但有不稳定高血压、有心脏病手术史、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禁做。
1.2.9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没有明显出血者,可以不用止血药物,不仅可提高医院医护质量,也使得患者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大大下降[6]。要动态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根据检查结果指导超声监测,确定有无血栓形成[7]。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体征、症状变化、双下肢周径改变,检查腓肠肌有无压痛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自发性疼痛为DVT最常见症状,疼痛合并肿胀时DVT的可能性最大[8]。如发生DVT,应告知患者下肢制动、抬高,禁按摩,避免栓子脱落而发生危险情况。
1.2.10积极治疗原发病年龄偏大,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患者,血液在术前就存在高凝状态,这些均为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对这些患者,术前应尽可能地纠正原发因素,注意监测并给予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治疗[9]。对DVT人群密切关注患者水、电解质情况,计出入量,防止体液过度丢失,造成血液浓缩,出现高凝状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诊断标准:(1)下肢出现肿胀、疼痛;(2)彩超示:下肢静脉腔内有强回声出现,加压后无血流或静脉无压缩。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下肢肿胀、疼痛5例,彩超均示下肢静脉腔内有强回声出现,加压后无血流或静脉无压缩;其中皮肤颜色改变2例,占4.7%。观察组没有发生静脉血栓的病例,发生率为0,两组患者均为发生肺栓塞病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除极少数血栓会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极易扩展至深静脉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者血栓脱落导致致死性肺栓塞。静脉内膜受损、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液速度缓慢是目前较为明确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致病机制[10]。妇科肿瘤术后是极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变,因为手术时会对患者的盆腔造成一定的创伤,导致引发盆腔髂静脉不同程度的损伤、粘连及狭窄,从而降低患者血液的通畅性;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要使用麻醉,因为麻醉剂使术后活动减少,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除此之外,肿瘤因子的刺激,可加大血液的黏稠度。因此,预防措施做得完善,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保障。大力加强宣传教育,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11]。基于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机制的了解,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通过进行术前及术后的评估,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加强沟通,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及重要性,使之积极配合,做好体位护理、使用弹力袜、适当镇痛、避免下肢静脉输液、指导患者早期的肢体活动、加强对凝血时间及血小板的监测、使用下肢肢体气压仪治疗以及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等,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护理,观察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没有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综合干预措施安全有效。综上所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极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该疾病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护士需要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和预见性,实施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促进患者康复,护理方法简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翟香花.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J].临床研究,2013,2(11):138-139.
[2]刘秋华,陈少芳,杨芳,等.围术期综合护理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6(36):1636-1638.
[3]刘秋华,陈少芬,杨芳,等.围术期综合护理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杂志,2017,6(36):1636-1637.
[4]陈海平.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8(36):2226-2228.
[5]王胜花.妇科腹腔镜手术下肢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2(12):769-770.
[6]吴娇娇.子宫颈癌腹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6(4).
[7]李友伟,李生伟.腹腔镜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册,2005,32(1):1-2.
[8]张彩艳.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青岛医药卫生,2009,41(4):299-300.
[9]王胜花.妇科腹腔镜手术下肢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2(12):769-770.
[10]付琼枝.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评价[J].医疗装备,2016,29(3):188-189.
[11]赵鹏,侯玲玲,周兰英.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因特点及预防[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58-59.
作者:侯郦 吴治敏 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