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范文

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为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儿科门诊处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927张处方中,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3.7种,注射剂使用率为4.28%,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26.1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21%,平均每张处方金额105.68元。不合理处方150张,处方合格率为98.49%。其中,不规范处方41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7.33%),主要表现为处方修改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再次签名和注明日期,未按规范书写临床诊断。用药不适宜处方109张(占不合理处方的72.67%),主要表现为适应症不适宜、重复给药及用法、用量不适宜。无超常处方。结论:我院儿科门诊处方存在一定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应在医师、药师的共同努力下,规范儿童用药,加强处方审核,对不合理用药采取有效干预,保障儿科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关键词:儿科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分析

自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用药的五条标准以来,合理用药一直是我国加强医疗机构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工作重点。多年来卫生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增强医疗机构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是根据法规,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实施干预,持续改进的过程。它是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处方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1]。本研究通过收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儿科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提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儿科门诊处方点评结果,每月随机抽取2d门诊处方进行专家点评,共计9927张儿科门诊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附件处方评价表进行数据统计,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处方合理性分类,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点评结果为不合理的处方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共3类28项,对不合理项目进行分析。

2结果

2.1处方基本情况:

9927张处方中,男性5329例(53.68%),女性4598例(46.32%),年龄3个月~13岁。平均每张处方用药3.7种;注射剂使用率为4.28%;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26.1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21%;平均每张处方金额105.68元;我院门诊科室已经全面实行电子处方,能够保证儿科处方百分百使用药品通用名。

2.2不合理处方分类统计:

在9927张儿科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50张,占点评处方总数的1.51%,处方合格率为98.49%。其中,不规范处方41张,占不合理处方数27.33%,占点评总处方数0.41%;用药不适宜处方109张,占不合理处方数72.67%,占点评总处方数1.10%;无超常处方。具体见表1。

3讨论

3.1合理用药指标分析:

针对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合理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ordhealthorganization,WHO)制定了如下评价指标[2]:单张处方用药1.6~2.8种,静脉输液处方比例为13.4%~24.1%,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20.0%~26.8%,基本药物处方比例为86.0%~88.0%。根据统计结果,我院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3.7种,超过WHO的标准,反映儿科门诊医师用药品种较多,可能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情况。我院注射剂使用率为4.28%,远低于WHO的标准,说明我院医师能严格执行“能口服不注射”的合理用药原则。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21%,超过WHO的标准及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中对儿童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5%的限制[3],反映儿科门诊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需加大监管力度。我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26.16%,与WHO的标准差距较大,这可能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童专用药品较少,绝大多数药品不适用于儿童有关[4]。

3.2不合理处方分析

3.2.1不规范处方:共计41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7.33%,占点评处方总数的0.41%。主要存在问题包括:①处方修改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再次签名和注明日期:②未按规范书写临床诊断;③门诊处方超过7d用量未注明理由;④医师无签名;⑤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日、月龄。原因分析:一方面,儿科门诊医师多为年龄较大的专家,医院实行电子处方后,部分专家对于电脑系统操作不熟悉,故常出现漏项或处方打印后手写改动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医师开具处方不严谨,习惯使用不规范的临床诊断,如用“上感”代表“上呼吸道感染”,或用“腹痛、发热”等临床症状作为临床诊断。

3.2.2不适宜处方:共计109张,占不合理处方的72.67%,占点评处方总数的1.10%。①适应症不适宜: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未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细菌感染,医师经验性开具抗菌药物如头孢羟氨苄咀嚼片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所致,病程多为自限性,一般对症治疗即可痊愈[5]。仅少数患者继发细菌性感染,出现咳浓痰、流脓涕、白细胞增加时方可使用抗菌药物。医师认为儿童抵抗力弱,呼吸道保护层发育不完全,易合并细菌感染,导致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诊断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等,开具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奥司他韦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仅用于甲型、乙型流感的治疗和预防,对其他病毒无效,滥用不仅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还容易导致流感病毒耐药。②重复给药:诊断支气管炎,开具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和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同为H1受体拮抗剂,马来酸氯苯那敏是第一代抗组胺药,有较强的中枢抑制和抗胆碱作用,氯雷他定是第二代抗组胺药,对受体的选择性高,具有无中枢抑制、抗胆碱等优点,不良反应较少。两种抗组胺药物联用仅在一线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6],支气管炎不需联合用药,否则会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开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这两种药物均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且含有同一种成分黄芩,属于重复用药。儿童敏感性强,对药物耐受性较差,重复用药相当于加大了药物剂量,对儿童用药安全造成隐患。儿科门诊医师均为西医,缺少中医基础理论培训,不能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仅根据临床诊断开具中成药,可能导致病情延误,或诱发新的药源性疾病[7]。③用法、用量不适宜:患儿2岁1月,诊断哮喘性支气管炎,开具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口服,1次/d,10mg/次。该药品说明书示2~12岁儿童,体重≤30kg,1次/d,5mg/次,医师给药剂量偏大。患儿9月,诊断急性扁桃体炎,开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3次/d,10mL/次。该药品说明书示成人3次/d,10mL/次,小儿酌减,医师给药剂量偏大。④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诊断便秘,开具开塞露,用法为必要时服用。诊断肺炎,开具小儿布洛芬栓,给药途径为喷入。原因分析为医师开具电子处方时操作系统失误。综上所述,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合理用药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规范儿童用药,为儿童安全保驾护航任重而道远。在呼吁国家制定政策法规,推广儿童处方集、儿童基本药物目录之外,医师在诊治过程中更要严格把握临床指征,开具处方时尽量选择儿童剂型,避免重复用药和超剂量用药,药师在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进行用药合理性审核,及时干预用药不合理现象。只有医师和药师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S].卫医管发〔2010〕28号,2010-02-10.

[2]罗尔丹,李林贵,卞鹰.西部农村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的地区差异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10):19-24.

[3]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S].国卫办医发〔2015〕42号,2015-08-27.

[4]陈敏,张伶俐,曾力楠,等.全球儿童合理用药国家药物政策现状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24):3313-3316.

[5]谢永忠.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合理性评价与干预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6,20(9):1784-1787.

[6]谭婕,梁华,李根,等.我院儿科门诊口服抗过敏药物使用现状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3):44-48.

[7]李亚利,陈世财.中成药在综合性医院的不合理使用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5):1498-1499.

作者:张硕 单位: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