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当前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在患儿的治疗期和恢复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但可以促使患儿和家长主动配合治疗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和进度,还可以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文从患儿的内心特点、心理护理应遵循的原则和心理护理措施等三方面加以叙述,阐述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沟通
儿童作为一个最为特殊的护理对象群体,其内心承受能力和身体发育程度等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完善。另外,儿童处于医院这一陌生环境,难免有畏惧表现,加上疾病折磨,情绪往往十分不稳定,时常出现哭闹行为,以及拒绝医护人员的治疗,这大大增加了儿科护士的护理难度[1]。毋庸置疑,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医院儿科接待就诊儿童的数量将迅速增加,儿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对儿科护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儿科患者本身的特殊性,其医患关系涉及三方: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而不仅仅是医患双方关系[2]。倘若出现家长认为医护人员护理工作不够周到或做得不好,让孩子受委屈,将可能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不良局面。因此,如何做好儿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一直以来成为医院和儿科医护人员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课题。身为一名现代儿科护士,不但需要熟悉各种护理流程、掌握娴熟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考虑到患儿的内心要求、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对患儿进行合理恰当的心理护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儿科护理方面的经验,对心理护理在儿科治疗与护理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1患儿的内心特点
1.1内心恐惧、缺乏安全感
儿科护理对象大都是14岁以下的儿童,其特点是年龄小,环境适应能力较差[3]。患儿生病住院后,从温馨、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看似冷清、陌生的医院病房,加之与家庭成员、玩伴分开,饮食方面的不适应,还有各种疾病检查和治疗等等,难免造成患儿内心孤单、恐惧不安。每个成年人都是从儿童慢慢成长起来的,也都经历这个阶段,因此可以理解患儿的恐惧内心。
1.2独立性不足、依赖性强
目前大多数儿科患儿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和祖辈的宠爱下成长,缺乏独立性,衣、住、行更是强烈依赖父母的安排。儿童生病住院后,来到陌生的医院环境,生活自理能力会有所下降,依赖性增强。生病期间,情绪不稳定或稍有不适,就会哭闹,耍小脾气。
1.3心理变化快
患儿可能一会哭闹,一会嬉笑,这就是其不同心理的表现。儿童纯真、诚实,不懂得也不会伪装自己,所有心理变化都会通过言行举止体现出来。
2心理护理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2.1沟通要有耐心
患儿心智不够成熟,理解能力远不如成年人,因此,沟通时要有耐心,保持目光交流,像妈妈一样和蔼可亲,尽力关心、呵护他们。沟通并不是简单的语言交流,而是要全身心投入,坦诚相见,赢得患儿的喜欢和信赖,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2把握时机,及时表扬肯定患儿的正面行为
比如打针时,可以温柔的跟患儿说“阿姨打针不怎么疼的,不要怕”,尽量减少患儿疼痛,减轻其恐惧心理。当患儿勇敢不哭时,要及时表扬。表扬可以采取口头表扬,竖大拇指,也可以向父母汇报表扬,身体拥抱等。医护人员表扬患儿时应做到对所有患儿一视同仁,不因患儿家庭背景、性格脾气、外貌、身体病情等而有所偏心。护士在平时护理工作中应留心观察患儿,努力发现患儿身上的积极行为,通过表扬,让患儿内心觉得自己在医院如同在家一样被重视、被呵护,实现对患儿的心理护理[4]。
3心理护理的措施
3.1从着装方面考虑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为给患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医护人员的着装应该保持干净整洁,不要有血迹,带血迹的衣服会刺激患儿,增加其恐惧感。另外,为消除患儿对白色工作服的恐惧,可将医护人员工作服颜色由白色改为暖粉色,这样可使气氛变得更加轻松自然,从而使患儿主动配合治疗。
3.2从病房环境方面考虑
患儿住院后,面对陌生的医院,需要改变一些家庭中的生活习惯,加上在医院亲眼看到其他患儿打针、输液等治疗,原本轻松愉快的内心变得紧张害怕。针对这种情况,医务人员可以在病房以及廊道张贴一些当前流行的,儿童比较喜欢的卡通和动物图片,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在廊道放置一些儿童玩具。这样可以让患儿心理得到放松,觉得自己身处家中或幼儿园,减少患儿产生陌生、孤独和恐惧感。
3.3保持微笑
微笑给人以亲切感,微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微笑可以拉近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三方的距离,为患儿后续治疗过程保持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基础,达到有效的心理护理[5]。
3.4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
医护人员与家长能否建立良好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心理护理的成败。家长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态度是否认可,将影响到后续治疗,对心理护理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5发挥患儿群体作用
患儿作为病房患儿群体里的一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着他人。护士可以组织并充分发挥患儿群体作用[6]。选定组织能力强、活泼、有亲和力和号召力的患儿担任队长。让队长组织其他患儿做小游戏,如猜谜语,讲笑话等,让患儿高兴起来,增加病房的笑声,消除内心的恐惧。也可以让队长组织其他患儿为准备接受打针或手术治疗的患儿加油打气,鼓励患儿要勇敢。有时同龄人的言语鼓励对患儿的心理护理作用是家长和医护人员做不到的。充分发挥患儿群体作用,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准确观察患儿的心理变化,尽量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通过合适的心理护理并充分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不但可以促使患儿和家长主动配合治疗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和进度,还可以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李瑞香.心理护理沟通技巧[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7,5(7):28-29.
[2]王国琴,牛霞,张志军,等.脑瘫患儿主要照护者焦虑、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4):400-403.
[3]陈英华.婴儿期患儿门诊输液的心理护理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6(23):162.
[4]雷家英,李亚农.实用儿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94-95.
[5]岳文浩,赵耕源.现代临床心理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0-149.
[6]严谨.住院学龄期儿童的医疗恐惧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84-586.
作者:何玉琼;骆媚芬;李爱文 单位: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