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儿科学教学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最能突出中医理法方药、辨证论治核心的临床课之一。中医药院校必须突出中医特色,培养地道的中医人才,这是中医临床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面对中医药院校的本科学生,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围绕中医特色培养为核心。
1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兴趣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高等中医院校都抓住大好机遇,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促使目前在校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数较以前有较大增长。但与西医院校相比,中医大学生人数仍然相对不足,且很多毕业生走上临床后,很快转向西医,将中医的理法方药完全抛弃,从而导致中医的临床阵地日见萎缩。
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为了学习中医的真谛,必须大量阅读中医经典著作;一方面,为了学校学习的要求,必须花大量的精力研究西医。更麻烦的是,在学生还没有养成中医的思维习惯时,就整天受西医思维的影响,而且还是皮毛、不成熟的西医思维,毕竟两种医学同样是刚接触。学校里有些老师讲课喜欢中西医结合,也许他们已经能够正确对待两者的联系,可是对学生来说,却是左右顾及不暇。面对学生们的这些困惑,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本科阶段中医课必须讲地道的中医术语,原汁原味的中医理论思维。西医学不好,可以临床以后再学,而且目前中医院校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能否通过,也是以现代医学的实验室指标来判断论文的优劣。本科阶段不突出中医特色,很难培养出中医“科班出身”的学生。
中国古代医家通过医学实践为后人留下了这份珍贵的医学遗产,其科学性可谓烛照千古,后人有责任将之继承和发扬光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中医的诊断与对疾病的认识,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与依据,其科学性、严密性与可重复性更是历经千百年而熠熠生辉,结合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体会到中医的核心就在“藏象”二字。了解了“藏象”也就帮助引导学生真正领会了中医精髓,就跨入了中医的门槛,你将会发现一个别样的医学领域,你也会发现中医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医学,其科学性及远见性早已超出了现代医学所达到的高度。西医学至今仍在微观的世界中寻找医学的发展,而中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找到了一条整体研究的康庄大道。任何教学法研究,归根结底都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1]。
2比较探索中学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小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全而未壮,不能简单地把儿童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其生理、病理有其特殊性,中医内科学是在“大三”上学期学习,紧随其后就是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与中医内科,很多疾病都重复。如感冒、咳嗽、肺炎、哮喘、泄泻、水肿、紫癜、癫痫等等。儿科即儿内科,疾病虽同,但遣方用药不同。比如说,虽然都辨证为“风寒感冒”内科用“麻黄汤加减”治疗,而儿科则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有的学生就有厌烦情绪,辨证一样用方不一样,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怎样讲好中医儿科确实是对中医儿科学教师的一个考验。这是由于小儿生理特点决定的,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用药不可大苦大寒、大辛大热、戕伐太过之品,要时时顾护脾胃及生发之气,这也就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综合全面的分析、因人而异的治疗特点。现代教学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2]。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主要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
只有在比较探索中学习,才能真正学好儿科学,才能体会中医辨证论治、以人为本的精髓。综合分析能力是学好中医的关键所在。
3加强课堂提问,开展课堂讨论
每堂课开始,用10分钟左右时间,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前次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对已学知识的回忆,促进学生去钻研。提问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在提问过程中,可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暴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中医教学质量。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要注意开展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类型的病例作引导,使学生从生动的临床资料中寻找线索,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从而使学生把课堂知识从机械性的记忆变为理解性记忆。在讨论中,让学生积极阐明自己的观点,课堂的气氛即认真,又活跃,且饶有兴趣。通过讨论使学生疏通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中医儿科教学成功与否,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并应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调整“教”与“学”的比例。“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至理名言已成为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座右铭。以往很多中医名家不乏师带徒出身,而究其成功之路则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要主动思考、要学会自学与会学,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在临床中灵活应用。中医药院校由于自身的特点,更应该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深入研究,不负培养中医特色人才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