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的应用范文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对肢体语言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130例,将患儿1∶1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肢体语言组各65例患者,观察以上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并比较。结果肢体语言组患儿依从性优良率以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2.3%和93.8%,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3.8%和92.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语言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使患儿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大大提高,对增进护患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以及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肢体语言;儿科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小儿患者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群体,由于患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年龄等因素,对于不适感和需求并不能进行准确的表述,并且会因紧张、害怕等情绪而出现哭闹、好动顽皮以及不配合等情况,大大增加了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1]。本院将肢体语言应用于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130例,将患儿1∶1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肢体语言组各65例患者。常规护理组中女30例,男35例;<1岁的患儿11例,1~3岁9例,3~7岁15例,>7岁30例;疾病类型:肺炎12例,脑膜炎6例,肾病综合征8例,特发性紫癜12例,腹泻27例。肢体语言组中女28例,男37例;<1岁12例,1~3岁8例,3~7岁16例,>7岁29例;疾病类型:肺炎11例,脑膜炎7例,肾病综合征9例,特发性紫癜13例,腹泻25例。护理前,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以及病情等一般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的65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如果患儿存在不配合以及哭闹等情况,护理人员要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以及配合并完成各项操作;肢体语言组的65例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具体措施如下:

1.2.1注重姿态和表情:护理人员在深入病房时要保证衣着干净整洁,并且体态端庄、精神饱满,同时要注意将口罩摘掉,要态度温和、表情亲切的与患儿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同患儿交流,能够使患儿的成就感大大增强;在与患儿沟通时,护理人员最好采取蹲位,并且视线与其平行,通过温柔的微笑、得体的动作来消除患儿对医院以及陌生人的陌生感和恐惧。护理人员鼓励患儿家属讲出自己的疑虑,并注意力集中、耐心的用专业知识进行解答,在交流中手势动作要礼貌并且要优美得体,不能出现拉拉扯扯以及指手画脚等情况[2];要严格遵循护理行为规范以及操作要求对患儿进行护理操作,即使患儿的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也不能出现不耐烦的神情,避免使患儿的心理负担以及负面情绪更加严重。

1.2.2抚触患儿: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换药、打针等护理操作前,要让其具有心理准备,通过轻微抚触患儿的额头、脸庞或肢体部位来消除患儿的紧张、害怕以及恐惧等负面情绪,增强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

1.3疗效标准:①依从性。优:患儿完全能够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工作;良:患儿偶尔有哭闹现象,但是基本能够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工作;中:患儿时常出现哭闹现象,但是在劝服下能够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差:患儿对治疗和护理工作完全不配合。②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来对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人员仪容仪表、工作责任心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

1.4统计学分析: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的依从性:肢体语言组患儿依从性优良率为92.3%(优48例、良12例、中3例、差2例),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儿的73.8%(优28例、良20例、中10例、差7例),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分为有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肢体语言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8%(非常满意47例、满意14例,一般3例,不满意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2.3%(非常满意24例、满意23例,一般12例,不满意6例),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分为有意义(P<0.05)。

3讨论

将肢体语言应用于儿科患儿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通过干净整洁的衣着、亲切的微笑与眼神以及抚触动作等,能够使自身在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心目中的形象大大提升,从而能够使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亲切感大大增强,尤其是对于婴幼儿来说,采用肢体语言能够使患儿由于陌生环境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护理人员对患儿鼓励、表扬以及夸奖,均能够使患儿对陌生人的恐惧感得到消除,而对患儿头面以及肢体进行抚触能够使其感到舒适,同时还能够与患儿、患儿家属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肢体语言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使患儿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大大提高,对增进护患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以及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唐敦英.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5(30):4074-4075.

[2]蒲新英.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1(11):344-345.

作者:王秋景 单位:河南省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