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儿科护理中非语言性沟通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非语言性沟通与语言性沟通用于儿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住院患儿按照护理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非语言性沟通)与对照组(语言性沟通),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满意率、护理技术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儿科护理临床应用非语言性沟通可促进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关键词:
儿科护理;非语言性沟通;应用效果
相对于成人护理来说,儿科护理具有复发性高、难度高等基本特征。良好的沟通技巧对是否能顺利实施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儿科护理中应用非语言性沟通获得的作用明显高于语言性沟通。为了对比两种沟通方式,对我院收治的患儿分别实施非语言性沟通、语言性沟通进行干预,现将结果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到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患儿120例,男女患儿各60例,年龄为1岁~6岁,中位年龄为(3.22±1.2)岁;住院时间为6~13d,平均住院时间为(8.12±1.2)d。根据患儿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患儿。两组患儿各项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护理工作中实施语言性沟通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非语言性沟通,具体措施体现如下。
1.2.1表情
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微笑服务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具有安全感以及愉快感,促进护理人员与患儿的距离能有效缩短[2]。护理人员以亲切的微笑面对住院患儿,可以让患儿维持舒畅的心情,促进患儿内心恐惧、心理不适感能明显缓解,对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较大的帮助。
1.2.2身体姿态
护理人员合理运用身体姿态对开展患儿临床护理工作有着较大的帮助。护理人员可以利用互通信息性交谈的方式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在交谈时合理的运用点头以及手势等工作,以便能顺利进行调节交流[3]。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护理人员要维持从容镇定的态度,通过敏捷、快速的动作进行处理,避免患儿及其家属产生恐慌、紧张等心理。
1.2.3抚触
护理人员合理的应用抚触技巧可促进治疗舒适感明显增加,通过局部抚触以及全身抚触的方式不但能加快孩子健康成长的速度,还可维持孩子以及家属的亲情交流。患儿在接受到温柔的抚触时,其安全感能明显增加,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具有较大的帮助[4]。通过腹部抚触的方式,对消化功能可产生刺激,加快排泄以及吸收的速度。
1.2.4眼神和目光交流
护理人员采用温柔的眼神和目光与患儿进行交流,能够促进患儿在治疗期间产生安全感以及信任感,通过友善亲切的目光能明显改善患儿的心境,同时对患儿的情绪可以起到稳定的作用。例如,患儿注射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通过鼓励以及肯定的眼神能够促进患儿维持放松的心情,能够良好的配合治疗活动的开展。
1.2.5维持良好的病房环境
护理人员是否能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与患儿康复速度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良的住院环境会导致患儿淡漠、烦躁,对身体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维持病房光线、通风、装饰、湿度、温度等处于良好的状态内,能够在病房中添加儿童喜欢的壁画或者卡通人物,促进患儿恐惧病房的情况得到明显的消除。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8.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采用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服务态度满意率、护理技术满意率分别为95.00%、93.33%,对照组服务态度满意率、护理技术满意率分别为75.00%、76.6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由于儿科护理工作容易出现护理意外事件,一旦出现不良事件,对患儿的病情、医患间关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语言沟通虽然为最直接、最具效率的沟通方式,但在于儿童沟通时,由于身份因素往往会造成患儿较大程度不配合,因此单纯的语言沟通在拉近护患关系上并没有较明显优势。由于患儿心理尚未健全的发育,若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频繁的询问会造成患儿产生负面心理,对治疗活动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儿科护理工作中通过眼神、表情、动作、手势等非语言性沟通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是采用眼神目光、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外观仪表等非语言手段将用意、观点、思想以及感情等信息向患儿传递,为顺利的与患儿完成沟通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拉近护患距离,提升患儿依从性。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对照组服务态度满意度分别为95.00%、75.00%,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技术满意率分别为76.66%、93.33%,两组患儿满意度对比具有明显差别(P<0.05)。综上所述,非语言性沟通应用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还可改善护患关系,对加快患儿疾病康复速度、改善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晓丽,刘娅萍.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v.13;No.26605:193.
[2]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v.733:174-175.
[3]张雪雁,李军,都美玲.儿科护理见习应用模拟教学法对培养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v.27;No.44731:3557-3558.
[4]王文英.浅谈影响儿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v.1009:455+695.
作者:张迎秋 单位:即墨市丰城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