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手带菌感染的儿科护理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护理人员手卫生情况:三个点90名护理人员手细菌的不合格率为17.8%(16例),其不合格手细菌总数均值为35.2cfu/cm2,数值范围为6.2~202.4cfu/cm2。各科室护理人员手卫生不合格情况见表1。
2.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A点、B点、C点手卫生合格的护理人员分别有6例、4例、8例培养出细菌,培养出细菌的手均携带2种以上的细菌。一共检出8种细菌(121株),多重耐药菌占78.5%(95株),其中多重耐药表皮葡萄球菌(26例)、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27例)、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多重耐药枯草芽孢杆菌(11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0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6例)、多重耐药链球菌(2例)、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1例)分别占检出同种菌株数的76.5%、81.8%、73.3%、90.9%、85.7%、100%和50.0%。3个点检出多重耐药菌的情况见表2。
本次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操作前手卫生合格率为82.2.8%(1-17.8%=82.2%),这和马永红等报道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相似。但比深圳报道的51.2%高。不合格手细菌总数均值(35.2cfu/cm2)介于深圳市中医院医务人员洗手前和洗手后的水平,数值范围(6.2~202.4cfu/cm2)也一样,提示本院护理人员在操作前除了有些按规定洗手,还有些不按规定洗手或不洗手。R×C表的χ2检验结果显示三个点的手卫生差异无统计学,说明本院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总体上无差别,而2×2表的χ2检验结果和表1的结果提示,新生儿病房(Ⅱ类环境)的护理人员操作前手卫生略好,儿科门诊最差(Ⅲ类环境),这和新疆报道的一致。这可能因为Ⅱ类环境要求高,从而引起护理人员重视有关。
表2结果显示,手卫生无论合格与否,都有可能培养出细菌,两者区别在于量和种类的多少。本院护理人员操作前手携带最为常见的细菌是表皮葡萄球菌(34例),其次是大肠埃希菌(33例),这和深圳市报道的相似,但和山东萃县报道以杆状菌属最为多见不同,提示护理人员手携带细菌的种类存在着地区差异,应加强手卫生的监测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三个点的细菌的种类以新生儿病房最少,儿科病房与儿科门诊无大区别,但本科护理人员手携带的细菌均2种以上,而且有些护理人员的手携带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说明本科护理人员操作前的手卫生不容乐观,应采取措施,加强手卫生。在121株细菌中,78.5%是多重耐药菌,比深圳报道的66.7%高,其中2株链球菌全是多重耐药菌,其次是90.9%的铜绿假单胞菌是多重耐药菌,其他的细菌中多重耐药性均占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卫生合格的手与不合格的手携带的多重耐药菌无明显区别,提示护理人员手携带的细菌来源于医院的可能性大。
综上所述,本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的情况不容乐观,护理人员应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强化护理人员手卫生的意识,从而杜绝因为护士忽视手卫生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感染。
作者:何小仁廖凯明吴晓兰单位:广东省湛江妇幼保健医院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