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
1.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对多种形式的信息(音频、视频、文本、图像、动画等)进行及时的处理,教师根据要讲授的护理学内容编排好多种形式的课程,将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加入课件中,使内容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节约了板书、挂图等的时间,缩减了学时,增加了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讲授的内容。多媒体课件还能够根据具体的需要随时进行更新,方便将新知识插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教学形式多样,提高了教学效率
人类的学习是将身体各个感官感受到外界事物后,将获得的信息传递到脑,通过脑部的分析整合完成学习的过程。有研究显示,通过阅读可以记住10%的内容,听觉获得的内容可以记住20%,视觉获得的知识可以记住70%。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合理配合视、听等感官,将文本、图片、视频及声音等综合表现出来,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得到综合刺激。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从内容及形式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掌握知识的速度。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讲解,传统的板书及口述使学生没有直观的理解,而通过多媒体图片等可将佝偻病患儿的枕秃、鸡胸、O形腿等临床表现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了学生对该疾病的理解和记忆。
1.3增加了教学强度
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写板书、挂图等,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学到了相对少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课件的制作,内容灵活;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以根据医学知识的更新进行不断的完善,将基本的新进展、新技术及时地呈现给学生,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的知识量明显增加,提高了教学强度,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课件的创新上,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不足
2.1多媒体教学减少了师生交流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受教学内容的影响,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及节奏的掌握也密不可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后,教师要将较多的精力用于计算机的控制,过多地将视线放在显示器上,减少了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主要弊端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同时学生也容易因为与教师沟通的减少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是有相对固定的课件的,教师按课件的思路进行讲解,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不能够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适当离开计算机,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在课上适时提问,随时把握好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是课堂主导的作用。
2.2不利于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创新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容易出现课件的互相复制,如果缺乏责任心,就会随意在网络上下载课件,不认真进行选择,创新性差,没有结合儿科护理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作。教师如果长时间地复制他人的课件而没有自我的思考和创新,不利于在业务方面的进步,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给予及时的更新,同时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小结
儿科护理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制作至关重要,该教学方法能够结合理论、临床见习以及实际操作,是提升护理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课件以大纲为主线,突出教学的重点,巧妙结合文本、图片、视频等方式将大量的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给护理学生,及时、有效地将临床典型的病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实用性极强。对护理学生的儿科护理课程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优势,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形式多样,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及增加了教学强度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减少了师生间的交流以及不利于教学课件的创新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扬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势,尽量避免由此带来的不足,在多媒体教学的间隙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及课件的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综上所述,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教学方法,结合生动的图片视频、巧妙的教学构思,高强度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学时内增加了授课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该教学方法的优势,促进儿科护理课程的教学发展。
作者:于庆军单位: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
(二)
一、儿科护理学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
(1)展示案例
利用多媒体先播放短暂的有关肺炎合并心衰患儿临床表现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展示本次案例的内容,提出学习目标。在教授过程中,可以适时提问,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这样的话,学生就成为课堂的主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学生参与到本次课堂活动中来。
(2)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9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案例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对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从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到提出护理诊断,提出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教师所提供的情境十分接近真实情况,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欣然接受案例教学,按照计划进入课堂教学,学生主动对所提供的案例进行讨论。这样能够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总结阶段
每组选派1名学生发言汇报该组观点,然后由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4)教师点评
教师对案例分析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补充。
二、案例教学法对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影响
1.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
案例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与“用”的结合,从而避免学习的盲目、枯燥。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为以后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影响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悉案例,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对内容理解产生歧义时,教师要进行纠正,促进活动顺利开展。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在各个方面做出表率,做到教师育人的目的,从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
三、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表明:将课堂内容设置到案例的情境中去,从临床角度提出护理问题,一方面能够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简单易懂形式教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案例教学法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儿科护理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张娟单位: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