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2篇范文

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2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2篇

(一)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为2011年9月新开医院,本科在编床位36张,固定加床10张,平均病人数在20~31/d。配置护士19名,助理护士5名;其中护理师3名,护士16名;本科3名,大专16名,中专5名;平均年龄27.8岁。

1.2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1.2.1分组分层使用依据护士的职称、年资、个人能力,按照护长、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5个层级,将护士分为2个责任大组,各设责任组长1名;每大组再细分为2个责任小组,每组责任护士3~5名。除责任组长固定上白班外,其他护士在不影响责任小组运作的前提下参加夜班轮转。设双N双P班,晚上各分管1大组病人。明确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实施逐级质控、逐层报告请示和分层指导的工作模式。护士长每季对所有护士进行职责审核,进行量化打分。逐级对护理质量差、积极性不足、工作能力弱的护士进行约谈和专人帮带指导。

1.2.2管床责任包干根据病区布局及功能区安排护士分管病人。原则上由层级高的护士分管病情较重的病人,低年资护士分管病情较稳定的病人。管床护士要主动介绍自己,让患者清楚“谁管我”、“有事要找谁”。管床护士全面负责所管病人的所有治疗和护理,即是对所管的患者提供包括从入院介绍、医嘱的处理、用药护理、检查的落实、各项安全护理措施的落实、疾病和保健知识的宣教及各项护理文书的记录等。本组护士休息时,由同组其他责任护士代管,保证每组最少有1名责任护士在岗。排班时给予新老搭配,以便落实层级质控指导。

1.2.3落实床边工作制病区设办公护士1名,责任护士工作在病人床边,每个区域齐备治疗车、治疗用物、即时医嘱、配置好的药物等由办公护士传送给责任护士,并做好核对工作,免去了责任护士在病房与办公室之间的来回奔波。

1.3评价方法

本着科学、实用原则,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患者或家人进行。在正式调查前先开展预调查,进行适当修改,控制篇幅。满意度调查评价表包括环境设施、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内容、护理结果等5个方面40个单项。满意程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和“不满意”5类。前2者均认为“满意”,后3者为“不满意”。对管床护士知晓率调查表内容是指患者或家人能说出自己的管床护士名字。

1.4调查对象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入院的患者564人为发放对象。患者年龄0~11岁,男患者293人,女患者271人。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时间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82例,实验组28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放问卷564份,回收562份,回收率99.6%,其中对照组281份,实验组281份。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

二、讨论

2.1有利于强化护士岗位责任,提升第一手工作质量儿科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低龄患儿对护士的依赖性都需要护士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呵护。分组分层使用、管床责任包干、床边工作制三大工作方式的实行,要求护士对所管病人全面负责、全程负责;要求护士强化岗位责任,增加主动服务意识;要求护士时刻在患儿身边工作,熟悉病情、精心服务,落实基础护理,学会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掌握问题和正确解决问题,从而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第一手护理质量

2.2有利于提升护士学习力,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儿科属于综合性科室,护士的专科技能容易造成大而全、杂却不精的现象。管床责任制实行后,肩上的责任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而且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护士在管理病人时得到了历练,主动工作、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式发生了改变,充分发挥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培养了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了护士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理水平,专科技能也得到了较大提升。同时,为了督促检查和指导护士的工作,护理组长必须学习新业务、新技术,了解护理工作的新进展,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2.3有利于促进护患沟通,和谐护患关系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下,同一个病人的护理工作由多人提供,不利于病人与护士交流。实现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患儿有了自己的专责管床护士,住院期间患儿及家人只需要记住护理小组内的几个护士就可以,有问题也知道应该找谁。护士由于护理对象的固定、集中,更容易与患者建立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同时,护士能够全面掌握所管患儿的病情评估、思想和心理状况,可以更好、更充分地与家属进行良好沟通,介绍病房工作制度和医护人员技术力量,做好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减轻家属的焦虑和不信任感,满足其心理需要。患儿和家属也更加信任和依赖护士,遇到问题愿意告诉责任护士来寻求帮助。

2.4有利于协调医护关系,提高医护配合的默契度在执行医嘱和护嘱的同时,护士还能起到督促、检查和反馈的作用。因此,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实行后,责任护士在随同医生查房时,了解患儿病情更加直接,执行目的更加明确,可有效克服在执行医嘱中的机械性和盲目性。医护之间实现了面对面的沟通和了解,管床医生有问题时可直接找责任护士,有利于临床诊疗方案的落实和全面动态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减少了中间层级,双向互动联系更直接、更密切,医护配合更加默契,医护关系更加融洽。

2.5有利于减少书写缺陷,提高护理文书质量实行床边工作制后,护士始终工作在患儿身边,能时刻观察病情变化,为客观完整、准确及时地做好护理记录提供了方便。按照层级管理的要求,管床护士负责当班护理文书,对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措施,必须记录及时,内容详实。责任组长负责对护理文书进行检查评估,接班护士要对上一班护理文书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采取了层层监督、接班把关制度后,护理文书缺漏明显减少,护理文书质量明显提高。

2.6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护患关系和谐,护理团队关系和谐,学习氛围浓厚,护士个人能力及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护士不再是机械性地执行医嘱,而是通过专科理论、专业技能,为病人提供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服务,这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也是护理工作遵循的原则,更是护理行业的社会价值所在。优质护理服务改变的不仅仅是护理服务的理念,更真切地让每个护士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增加了对本职岗位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总结

总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实施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对管床护士的知晓率及满意度明显提高,体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动用、赋予了护士更大的责任感,有助于加强医患沟通,有利于促进护患交流,获取病人的信息和信任,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充分展示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一切为患者着想”的核心理念,体现了创建优质服务是护理体制和结构的彻底变迁。

作者:郭诗丽蔡敏胡爱玲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二)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开放的儿科床位为60张,护士24名,床护的比例是1:0.4。护士的年龄为23~51岁,平均年龄为(31.2±2.3)岁。其中4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4名护士。学历为中专生3名,大专生14名,本科生7名。工作年限为1年以下为3名,1~5年为6名,3~5年为4名,5年以上为11名。

1.2护理方法

1.2.1设置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根据儿童特有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来设计儿童病房,尽量在房间内多放置绿色的植物与鲜花,在走廊里摆放毛绒玩具;安置防滑性地板,防治患儿在活动时出现摔伤;将病房的墙面刷成粉红色,并贴上各种图案的壁画,图片以卡通样式和自然风景为主,营造出宁静、温和的休息环境,让患儿的心情保持愉悦;病房内的被褥和窗帘尽量以天蓝色等温馨色调为主,尽量消除儿童内心的恐惧,体现出家庭般的温暖;设置快捷方便的呼叫装置,保证患儿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医护帮助。

1.2.2加强医护队伍的职业素质,对护理工作进行合理规范

在与患儿的接触过程中,护士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儿童及其家长留下深刻的服务印象,因此绝对禁止态度冷淡、做事推脱等行为的出现。再者考虑到患儿的心理需求,要对护士其仪容仪表和语言行为等进行明确规定。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空姐式的礼仪培训,要求护士必须随时保持微笑,并保证迎来送去有礼貌,巡视患者要积极问候,工作出现失误是主动道歉。要主动接触患儿,给予其妈妈般的关怀,多夸奖、拥抱儿童,多抽出时间陪儿童玩耍,尽量减少与患儿间的陌生感。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配合患者的治疗。

1.2.3革新护理工作的模式,改善服务的流程

在科室内实行责任到岗制度、临床工作制度以及临床记录制度。采用了护士、助理护士以及固定陪工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患者的临床基本护理。将24名护士分成4小组,每名护士负责固定的床,护士每天在上班阶段看护的患者不宜多于15人。其次,负责医嘱处理的工作交给助理护士,而经验丰富的护士则深入到病房,进行临床护理。

1.2.4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首先,定期组织本科室的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丰富其专业的理论储备。通过自学、讲座、进修等多种学习形式来营造科室内浓厚的学习气氛,不断吸收最新医学信息,提高自身的学术素质。在科室内实行分层管理的制度,根据护士文化层次和学习能力来给予相应的业务指导。其次,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对各种常规和专业的技术操作进行定期培训,在培训结束后马上进行考核加以巩固[2]。对技术不过关的护士不允许上岗,而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表彰,并予以现金奖励,提高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

1.2.5开展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工作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本身就为提高护理质量的必备部分,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必须重视细节、讲究方法。第一,健康教育要贯穿于患者住院的整个阶段,从入院的健康指导到住院的健康指导再到出院的健康指导,其主要内容包含了疾病预防、用药指导以及饮食、休息等方面的知识。病房内应配备报刊架,提供各种卫生健康类的书刊杂志;走廊中设置信息板,保证及时更换;第二,依据患儿和家长的认知情况与学习习惯来选择对应的教育方式,如口头、文字、形象以及亲身示范等。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交流双向性,以重点知识可适当地重复,加深印象;第三,适当开展集体性交流,向患儿和家长介绍常见疾病的常识,为护患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二、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同时逐渐开始重视身体健康,对医疗卫生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多、严格。我国目前的医疗工作仍处于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阶段,因此护理工作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我国医护人力的现状为护士资源相对缺少,这就致使病患基础护理的环节较薄弱,最基本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开展深化了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各级医院应依据其自身情况,采取适当地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有效、舒适的医护服务。这对患者的恢复情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自优质服务活动开展后,得到了患儿和家长的一致认可,这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是极大的鼓励。优质的护理服务将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同时还促进了护理观念出现革命性的改变,由被动执行医生的嘱咐来进行护理操作转变为深入病房中积极与患儿和家属交流,满足其护理需求。此外,根据患儿实际病情提供专门的服务,尽量满足患儿及其家长的合理要求,给患儿和家属留下专业、细心的护理形象,进而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在我院优质的护理服务推广过程中,医患发生纠纷的情况明显减少,科室床位的使用率逐渐提高,对儿科护理的满意程度较以往明显提高,整体达到99%以上,护理工作的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刘海燕张海琴单位:延安市宝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