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产科护理课程建设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整合
产科护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按照职业岗位要求,紧贴行业需求,体现针对性、实用性,突出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论教学提炼精讲,让学生懂得是什么;实训教学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规范主要护理技能操作流程,不但要使学生懂得是什么,怎么做,还必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么学?怎么变(临床应变)?从而实现学生在学所学的技能与临床工作需求的有效衔接。
1.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娴熟的操作技术和扎实的理论运用能力。”该目标涵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知识目标:(1)掌握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基本知识;(2)掌握分娩三个过程的经过、处理和相关护理知识;(3)熟悉产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能力目标:(1)能对孕期妇女进行生活指导,正确进行产前检查,指导孕妇进行分娩前的准备,分娩不适的应对技巧、识别分娩先兆;(2)能准确的进行产程的监护,能进行接生准备、外阴冲洗、外阴消毒、铺产床、协助正常分娩接生;(3)会进行新生儿脐带处理及新生儿评分,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期母婴(包括正常的和异常的)实施整体护理;(4)会观察产褥期妇女恶露及子宫复旧,会进行产后会阴消毒、乳房护理、营养及计划生育指导,会对新生儿进行观察及护理、母乳喂养指导。素质目标:(1)懂得珍爱生命,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2)能给患者提供信息使患者做到知情、同意;(3)具有密切的医护配合及护理团队合作能力;(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2.具体的课程内容的整合(见表1)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1.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以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的护理与保健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将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教学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改变以往先讲后做,线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场所,采取边讲边做、讲讲做做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和做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见图1)。
2.工学结合,“四位一体”的“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本课程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线,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实施“由认知→模拟仿真训练→岗前综合训练→岗位动手操作”四位一体,“由基础能力→岗位能力”“由单一能力→综合能力”的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见图2)。
3.注重临床岗位需求,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深入临床护理一线,及时了解临床动态,将新技术和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校教学与临床护理相对接,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灵活反应能力培养,同时定期邀请临床专家与专任教师进行共同教研,保障该课程能充分满足临床岗位需求。因此,注重校内教学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结合助产专业和本课程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所有理论课均运用多媒体讲授,借助多媒体的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使学生对产科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形成全面的、多感知、形象化和多层次的知识体系。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病案教学方法,将临床病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科学方法的使用,如将记忆原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等用于理论教学中。
4.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组织实践教学与考核。实践教学是产科护理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操作演示时,注意情景模拟尽量逼真,选择模拟病人时尽可能用真人代替模型,增加操作的真实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注重该课程的实践考核,考核标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强调临床适用性,老师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方法以科学性为原则,不拘泥学生手脚,介导学生对实操手法提出更好的建议。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核,在操作考核中增加学生礼仪、仪表、语言、应便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考核。通过实操考核训练学生过硬的素质,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三、课程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1.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要准确定位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做到教学内容要紧贴临床实际,要及时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改革成果,借鉴医院内新知识,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目标。
2.重视教材建设。课程使用教材应是符合岗位需求的优秀教材。因此在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外。将组织教师团队重点建设理实一体化、多元化、基于岗位能力的立体化教材。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高度重视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团队大力改革实训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沟通、应变能力等的综合能力。
作者:张海丽 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