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产科护理损伤原因及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已成为当前护理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预防和减少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我们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妇产科发生的5例产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科室实际,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案例1:患者孕39周,在待产过程中宫口开大在2cm,助产士未将患者送进待产室,而是让患者留在病房,而在约两小时后该患者在病房发生掉产。案例2:患者孕40周,在生产过程中,助产士对患者会阴体估计不足,进行了会阴正中切开,保护未到位,造成会阴III度撕伤。案例3:患者孕39周,在手术室行剖宫产时,麻醉完成后,病人仰卧位时,腹部听不到胎心音,行剖宫产术,取出一死婴,引发纠纷。案例4:患者孕39周,因胎儿宫内窘迫、第二产程延长,行剖宫产,术后患者体温持续低热,一周多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案例5:一产妇正常分娩出院后,因小便不畅,阴道流液增多来院就诊,发现阴道内遗留有一纱布,已变色有味,且引发尿漏,从而引发纠纷。
2原因分析
2.1核心制度执行不力:科室虽制定有一系列的产房工作制度,但产科护理人员并未认真执行。比如未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未能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及无菌操作技术,未能及时监测孕妇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及时发现产妇及新生儿的异常情况。产妇在待产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多,病情变化大,是一个动态过程。某些产妇因各种原因产程过快引起急产,而助产人员仅凭经验行事,导致事故的发生。
2.2基本技能不熟练:产科的专业性要求较强,像判定胎位、接产时的手法、新生儿的处理等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技术操作。由于各级护理人员的层次、操作水平和技能熟练程度不同,对患者病情给予护理措施不周全,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后果引起医疗纠纷。我院产科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较低,三基不牢,人才断层。掉产事件和会阴撕裂伤事件中的当班护理人员都仅有护士职称,仅从事助产工作半年,未经过相关理论和技能操作培训,缺乏产科护理的相关知识,临床经验不足,无法对产程变化和会阴切开的方式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从而导致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3助产专业人才缺乏:助产专业在我国归属于护理专科护理,其服务领域主要是正常孕产妇的孕期、产前、产后的服务,发展助产专业对于促进正常的生理性分娩,保障母儿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有较强的专业特征,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助产专业缺乏高等教育层次,助产人员学习进修一般是学习护理课程,这从根本上妨碍了助产专业的发展。国外的助产士,通常会从孕妇怀孕一直连续到产后42天,都会给予与专业指导。不过在我国,因为人手缺乏,以及助产士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欠缺,助产士们往往只对产妇进行产前、产时到产后的照顾。而根据全国卫生机构供给的数据,85%的孕妇本来可以自然分娩,而分娩进程中,剖宫产率控制与接产质量提升,起关键作用的便是助产士。助产专业人才的补充已迫不及待。
2.4医患沟通技术欠缺:产科工作繁锁、周转率极高、产妇与新生儿均需观察与护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有些医务人员说话语气生硬、面无表情、缺乏耐心、敷衍了事,使产妇及家属认为护理人员缺乏医德,服务态度差,无同情心。在面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需求和疑问时。医护人员一是沟通缺乏技巧,不能把握有利时机,讲话不注意分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对问题不够重视或处理不当,或解释沟通不够,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3对策
3.1加强科室管理,提高核心制度执行力,确保产科安全:产科护理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要善于分析在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纠纷产生的原因,探究其根源,制订可行的防范对策。并以纠纷实例及时教育全体护士,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这对防止类似纠纷的再发生大有益处。还应应根据产妇的多少、手术数和分娩数的多少、各类孕妇有无合并症和并发症情况、工作量的多少和轻重、结合本科护士工作能力等情况,机动地调节人员结构,弹性排班,使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工作责任心是防范差错事故的根本。各类查对制度的制定是护理工作中的多年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更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制度保证。严格执行查对是作为一名护士最起码的本职和责任,作为一名产科护理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执行每一项操作前后的查对,尤其是特殊的专科方面的查对。近年来全国报道的多起婴儿搞错事件的医疗事故告诫着每一位产科工作人员,需要警钟长鸣。如新生儿出生时的性别查对以及每次进行新生儿治疗护理前后与母亲之间的查对工作等。
3.2加强助产士临床继续教育,强化助产理念和技能:助产士作为产科分娩室的护理工作者,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关系着母婴生命的健康。因此,助产士不仅需掌握常规的医疗护理知识和技能,还应有扎实的专科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新毕业护士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业务能力相对较弱,执业过程中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医院应建立产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机制,加强新助产士的临床带教和培养强化其助产理念,提高助产技能。产科护士和助产士除了须熟练掌握“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精通“三专”(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外,更要掌握产科专科的理论知识,以及产科常用药物的药理机制及使用方法,防止因理论业务不熟悉而导致的差错事故。同时对产科的专科操作如婴儿沐浴,胎心监护、阴道检查、接产技术、新生儿复苏等操作,必须全部熟练掌握,便于在临床工作时运用自如。所以,只有加强对产科护士的业务技能训练,使其精通业务技能,才可能避免差错,防范护理纠纷。
3.3加强人才培养,稳定队伍:助产士是护理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助产学仍然从属于护理专业,既不是独立学科,也没有专业体系,新助产士大多是护理专科毕业的学生,或原在病房工作的护士进入产房改做助产士工作。对助产专业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理论和技能等等,影响着助产专业特质的形成。因此,加强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稳定队伍是保障助产专业发展、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平安的前提。同时,要加强对助产士的安全知识培训,培养助产士掌握识别易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和预防方法。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掌握专科护理基本知识以及新进展,专科技术操作熟练掌握;同时,训练助产士具备不良事件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预见能力。[1]
3.4加强助产士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助产士要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做好与产妇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规避医疗风险,做好不良事件的后续处理,保全证据,防范纠纷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人性化服务的核心是尊重、理解和关爱,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主动、有效地与产妇沟通交流,主动化解矛盾。[2]护士的态度在任何时候都要亲切和蔼、自然大方、用语得当,态度真诚,说话时不能大而化之,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性格、文化背景;要注意细节、敏感问题的处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要注重与其他医生、护士的沟通,及时交换信息,对患者的治疗应做到记录一致,解释一致,赢得患者的信赖。
总之,产科护士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精湛的护理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以及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知识,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产科护理服务,才能真正赢得同行及病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避免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