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产科护理带教改善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中间环节,是护生向临床护士进行角色转换的关健过程。由于产科是高风险、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室,产妇从入院到出院每个环节都关系着母婴的安全,因此,在临床带教中要加强护生专科技能的训练,保障实习期间的护理安全质量,并使其尽快适应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总结教学经验,提高带教水平,我科自2010年4月~2011年4月对产科护理临床带教方法进行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归纳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产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生共135人为观察组,其中本科生59名,大专生76名,助产士5例,女127例,男8例,年龄18~22岁,平均(20.0±1.49)岁。其中助产士实习时间22周,其余实习时间均为4周,过去传统带教方法130人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学历、实习时间的比较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阶段性教学实习时间和内容的合理安排是实现培训目标,决定带教质量极其关键的阶段。第①阶段(入科1~2天):环境熟悉期,对护生提出实习要求,使其明确目标,了解产科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急救工作规程;第②阶段(第3天~实习结束):实际操作期,采取讲解-示范-模拟-操作的方式,在带教老师的带教下,有目的有计划参加临床护理操作和开展整体护理实习,组织护理查房和小讲课;第③阶段(实习结束前3天):考核期,总结实习内容,点评护理病历,对护生及老师进行双向考核、评价。
1.2.2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病情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产科也是危重孕产妇抢救的场所,在抢救过程中如何做出准确判断,争取时间,掌握时机对产科护士尤为重要。观察力包括对孕产妇、新生儿的观察和各班人员之间的工作配合观察,从实践经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带教教老师要引导护生多看、多问、多想,同时给予指导帮助,以提高护生的观察能力。
1.2.3重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产科是高风险科室,它担负着对孕产妇及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和急危重症的抢救任务,直接影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医疗效果。带教老师详细介绍专科操作的目的、重点和注意事项,并且采取“一带”、“二看”、‘三放手“的教学方法。一带:由带教教师带着护生进行规范的操作示范;二看:看着学生在模具上操作练习(如四步触诊、导尿等),发现不足及时纠正;三放手:在工作中让他们独立操作,此时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严格把关,加强工作责任心,崇尚“慎独”精神。指导过程要求教、学、做相结合,带教老师充分利用日常工作的时间如交接班、查房及实际操作时对临床基础实践技能进行具体指导[1]。并且将知识点融入临床案例进行床边教学,对学生提出问题,如静滴硫酸镁的注意事项、中毒表现是什么等。通过思考讨论掌握实际操作要点,最后学生进行操作,操作后师生进行交流点评、总结,鼓励学生提出自已的见解和疑问,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
1.2.4信心激励法有助于增强护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充分评估护生的能力层次及个性特点,尽量维护其自尊和自信。在护生做错后,老师要少批评,多指导,少训斥,多讲解,最好是先肯定成绩,再指出错误和不足。老师不仅帮助她们分析出错的原因,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鼓励她们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做得更好,这样既达到了纠错的目的,又不打击护生的自信心。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护生,对受到病人好评的护生给予表扬,适当在患者面前肯定护生的行为,这样,护生自信心更强,学习积极性更高,动手能力更强。
1.2.5教师队伍的培训带教老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必须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进行培训,以丰富其专业知识,提高教育理论知识、带教能力,培养“三能”老师(能讲:培养表达能力,能将标准化操作程序科学地表达出来;能做: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细心、耐心地指导护生操作;能写:注重病历及论文书写,培养护生法律意识及思维能力),为护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我科每月安排两名护士讲小课和护理查房,提高护理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和操作水平,师生之间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角色扮演及情境教学等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保证质量并完成教学任务,既可提高教师“教”的积极性,又可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3]。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使教者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技术,使学者更加主动摄取知识。
1.3结果评价方式
完善护生综合能力考核制度,采取笔试(选择题、简答、分析题),专科操作考试(会阴抹洗、四步触诊),调查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知识水评、沟通能力、职业素质、教学方法和态度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理论成绩观察组为86.6±4.50,对照组为80.2±3.82,t=3.4264,p<0.01;操作成绩t为2.3427,p<0.05;综合素质成绩t=2.4930,p<0.05,这次成绩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效果
2.1两组护生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比较
2.2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的比较
3讨论
3.1转变观念是基础,规范管理是保证一直以来带教模式受传统模式的影响,都是教占主导地位,学只是被动接受,而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临床的需要改进带教方法是观念转变的表现。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使教者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技术,使学者更加主动摄取知识,这一方案的实施与科学的管理密不可分,只有制度落实了,临床带教才有崭新的转变。
3.2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临床实践中老师要善于营造学习氛围,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学生交流。适当鼓励学生潜力,增强其信心,激活护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感到学中有问,学后有用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尽快适应角色,由被动转为主动,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她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改进带教方法,加强带教老师的培训,能明显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护生实习期间大多数受到病人的好评,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3.3增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教与学双重效果评价是学习质量提高的客观依据,教与学中的互动使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同时使师生共同探讨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的机会增多,加强了沟通,使老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应明确认识到,师生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的平等关系,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学会倾听理解,懂得赞美,善于交流,尊重、关心学生,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5]。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紧迫感,促使老师自觉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极大地考验了带教老师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