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药物标识化管理在白血病患者的应用范文

药物标识化管理在白血病患者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药物标识化管理在白血病患者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药物标识化管理在白血病患者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标识管理降低白血病患者护理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并应用药物标识化管理办法并对护理人员进行标识化药物管理制度培训。将管理办法实施前纳入的8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管理办法实施后纳入的82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护理人员药物应用效率评分、药品混放次数、患者不良反应例数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药物应用效率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品混放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比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建立药物标识化管理办法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品应用效率,降低药物混放率和患者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药物标识化管理;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特征以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受阻、凋亡受抑制等方面引起正常的血细胞减少[1]。白血病发病率、死亡率高,其中以急性白血病的发展最为迅速,血液科小药柜必须配备一定品种和数量的药品,若出现紧急事故,可为抢救危重白血病患者赢取宝贵时间。然而病区库房的存药种类繁多,传统的药物管理模式容易出现药品种类与数量不清、废弃用品没有警示等问题,导致护理人员拿错药物、用药效率低等事件频繁发生,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情况[2]。本研究建立了药物标识化管理办法,用来探讨其对白血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的患者162例,根据住院时间将2015年7~12月的8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6年2~7月的82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年龄范围37~75岁,其中男38例,女42例;实施后年龄范围36~77岁,其中男女各41例,实施前后患者年龄、性别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根据临床表现与骨髓穿刺活检报告确诊为白血病;②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CooperativeOncologyGroup,ECOG)体能状况(performancestatus)评分≤2分;③所有白血病患者需进行PICC置管;④患者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肿瘤;②不能配合本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1.2.1药物标识化管理(1)制定普通药品和高危药品目录,对药品实行专柜、专区放置,对高危药品柜粘贴高危警示标志,按同类药物放置,高危药品需定量、定位放置。(2)采用不同颜色的标识纸,对药品统一编号和标识,如高危药品上粘贴黄色标签,普通针剂药物粘贴绿色标签。针剂药上注明药名、剂量、有效期等标识。(3)患者进行输液时,由一名护士填写患者姓名、药名、剂量等标识卡上相关项目,另一名护士进行核对粘贴。(4)普通针剂药物放入存放格分类放置,大格内再细分为小格,存放不同批号药品。(5)严格遵守“取药右侧出,填药左侧进,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用药原则。(6)每日白班需清点高危药品数量,每周对药品混放次数检查3次,每月对药物进行1次全面大检查,清点药物数量并查看有效期,对于高危药品,近效期的药物要求3个月内拿到药房更换,确保药品有效期在3个月内,对有效期在3个月以内的药物用红色小标签标识;对于针剂药品,按失效期或标签不清清理。(7)口服药由药房机器打包,由患者或家属自行领取。

1.2.2护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多次药物标识化管理制度培训,包括理论和操作的培训各2周。培训内容[3]有药物标识的使用方法、药物使用注意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废弃物的处理、执行三查七对的重要性等。考核分为理论闭卷考和操作考核两个部分,成绩≥90为合格,不合格者需另择时间重考。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对药物标识使用的正确率和落实情况,对未按规定操作的人员予以批评指正。

1.3观察指标

1.3.1工作效率评价根据邱云[4]提出的药品应用效率自制量表,自制《药品应用效率评分表》对护理人员的选药差错率、药品配置时间等进行评分,评分范围0~100分,95分以上为优秀,80~94分为良好,60~79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较差,优良率=(优秀人数+良好人数)/总人数×100%。

1.3.2药物混放次数每周对药物进行3次全面检查,查看药物混放次数。

1.3.3患者不良反应例数采用医院自制的《不良反应记录表》,记录白血病患者在治疗用药时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

1.3.4患者满意度参照于春芳[5]对血液病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的研究制定《白血病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输液配置环境、护理关怀、用药告知情况、护理制度,评分≥80分为满意,61~79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药品应用效率比较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药物应用效率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2.2实施前后药品混放率比较实施后药品混放率低于实施前(P<0.05)。

3讨论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血液科的重点疾病,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其发病率在肿瘤性疾病中已排在第6位,可分为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针对不同的类型,其所使用的药物也不同,因此科室内的治疗药物种类及数量繁多,易出现混放、混用等现象。实施药物标识化管理办法,能将复杂的管理问题简明化,缩短了药物查找、取放、检查等所用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本研究中,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药物应用效率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品混放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比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表明药物标识化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疾病和责任的认知,减少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眼睛作为接受外界信息最直接、敏感的感官,可对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标识作出准确、迅速的判断,使护理人员提高拿药的效率和准确率。此外,通过理论和操作知识的培训,护理人员对白血病专科的理论知识及对风险的认知得到提高,强化其责任意识,保证了护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小娜,郭建美,姚海英,等.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0):1134-1137.

[2]谢婉花,陈怡禄,和凡.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22-1225.

[3]李旭英,林琴,谌永毅.肿瘤科护士专科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与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2):923-928.

[4]邱云.标识化管理在综合病房药物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7):69-70.

[5]于春芳,曾凝,梁鑫,等.全程化疗药物标识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9):1072-1075

作者:郑琴 单位:衢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