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肉牛白血病诊断及治疗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肉牛白血病也叫做牛恶性淋巴瘤、牛病毒性造血细胞组织增生症、牛白血病复合征、牛淋巴肉瘤等,因感染牛白血病病毒而导致。病毒能够导致淋巴组织内的一种或者多种白细胞成分出现恶性增生,然后进入到血液中,造成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从而形成恶病质,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必须加强防治。
关键词:
肉牛;白血病;发病机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防治方法
1.发病机理
牛白血病实质是一种淋巴性白血病,牛白血病病毒是该病的病原。该病毒侵入健康牛体内,会导致淋巴细胞恶性增生。从而使外周循环发生病变,即病牛腮、颌下、肩前以及腹股等处的体表淋巴结出现炎症反应,并明显肿大,之后经由血液和淋巴循环蔓延至造血器官,如网状内皮系统、淋巴组织、骨髓组织等,从而导致这些器官的淋巴细胞快速发生恶性增生和浸润,使骨髓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和大单核球的生成被抑制,引起机体贫血,体质消瘦、衰竭,如果浸润蔓延至消化系统,会导致食道不能扩张,造成皱胃浸润增厚,导致病牛食欲废绝或者无法吞咽饲草,最终死亡。
2.流行病学
牛白血病病毒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尤其是对温度比较敏感,在温度为56℃的条件下经过30min基本被灭活,高于60℃的条件下则快速失去感染力,且通过巴氏灭菌法也能够杀灭病毒。另外,病毒照射紫外线、低浓度甲醛处理以及反复冻融等,都能够使其灭活。成年牛容易发病,特别是4~8岁的牛最容易发生。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毒牛。主要经由水平和垂直方式传播,其中水平传播是主要方式,由于健康牛接触病牛或者污染有病毒的物品而感染;垂直传播还包括先天性传染,患病或者携带病毒的母牛可通过子宫胎盘使胎儿感染。另外,该病还可通过医源性传播。牛群感染后,往往不会立即表现临床症状,大部分呈隐性感染,但可作为传染源。自然情况下,经由吸血昆虫进行传播。
3.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萎靡,食欲有所减退,可视黏膜苍白,体质消瘦、衰竭。腹腔及体表淋巴结明显增大,且表面比较光滑,富有弹性,能够移动。但体温通常正常,有时会略有升高。心跳过快,心音异常,特别是收缩音存在明显的杂音。另外,还会出现共济失调,后肢局部麻痹或完全麻痹。
4.实验室检查
采集病牛新鲜血液用于血液学检查以及病毒培养,并分离血清进行血清学试验;采集肝脏、肾脏、脾脏、胸腺、淋巴结等病料进行组织学检查。一般在蝙蝠肺细胞或者胎羊肾细胞内接种感染牛只的淋巴细胞,并置于37℃进行培养,取细胞培养物用于制片,并经负染后放在电镜下检查,可见大量正在出芽或者游离的病毒颗粒存在于细胞膜上和细胞质的空泡内,且病毒颗粒通常呈球形,个别呈棒状,大小不等,有囊膜,且囊膜上存在纤突。如果与蝙蝠肺细胞或者胎羊肾细胞进行共同培养,能够出现持续性感染,并有大量的病毒粒子释放出来。
5.鉴别诊断
网状细胞(组织细胞)性肉瘤瘤细胞会发生更加不成熟的分化,且形态和大小都如同网状细胞,细胞含有较多的胞浆,细胞核呈泡状,并发生淡染,但外形模糊,通常呈肾形,有时甚至呈三角形,往往会出现分裂象。有时细胞还呈多种形态,部分细胞所含的胞浆内存在嗜伊红着染的细条,积网状胶原、蛋白,从而向出现的结缔组织靠近。干细胞(原血细胞)性肉瘤瘤细胞会发生最不成熟的分化,类似于最原始的造血组织细胞。细胞呈卵圆形或者圆形,体积较大,含有较少的胞浆,形状不规则,染色性也有所不同,部分略嗜碱性,部分嗜染伊红,部分则处于二者之间。细胞核较大,呈圆形,含有很少的染色质,存在很多的核分裂象,且不典型。
6.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禁止健康牛只接触的病牛群,对于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的要进行捕杀。如果牛群发生严重感染,可对全群都进行捕杀。控制饲养密度适宜,加强防虫灭虫,严格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避免体表损伤。对于无病地区必须严格进行引种,不能够引入带毒牛或者病牛;新引进牛只必须仔细检疫,阳性马上淘汰,不允许随意出售;阴性也必须进行至少3~6月的隔离饲养,确保健康后才能够混群。对于疫场,每年可进行3~4次临床、血液以及血清学检查;尤其是对于只发生轻度感染的牛群,可通过该方式对牛群进行净化。对检测出呈阳性的牛只,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暂时无法进行扑杀,必须进行隔离饲养,严加控制。对于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母牛,可以用于后代培养。药物治疗:发病初期,对于还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病牛,可试用抗肿瘤药进行治疗,如每天静脉注射30~40mL氮芥1次,连续使用3~4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在适量的5%葡萄糖盐水中添加1000mg盐酸阿糖胞苷,稀释后进行静脉注射,每星期1次,1个疗程连续使用4次,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刘桂梅 单位:黑龙江省望奎县家畜繁育指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