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伴有抑郁障碍的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伴有抑郁障碍的白血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血液病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中医情志护理、中药足浴及穴位按摩、耳穴压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免疫功能检测值和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第2周、第4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第4周末,CD3、CD4、CD4/CD8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结论运用中医护理干预可降低白血病患者HAMD评分和提高免疫功能。
关键词:
白血病;抑郁;免疫功能;中医护理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我国白血病的年发病率约为2.76/10万[1],在所有恶性肿瘤病死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而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居第1位[1]。据统计,抑郁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6%,焦虑状态占2%~5%,而在住院患者或者癌症患者中抑郁的患病率至少比普通人群高出3~4倍,甚至可达到22%~50%[1]。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忍受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躯体痛苦,还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困扰,其中最常见的是焦虑和抑郁。有研究[2]显示,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与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时的增殖应答低下、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降低、多种白细胞数量改变有关,还显示抑郁的严重程度和免疫功能改变的程度有联系。近年来临床上常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帮助白血病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但服用这些药物周期较长,药物本身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焦虑、激惹、失眠或皮疹等反应,加上白血病患者接受的治疗有相当大的副反应,导致部分患者依从性不高,不能坚持用药;而常用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往往价格昂贵,且对于伴有抑郁的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尚待进一步明确。中药及中医护理技术,可以通畅经络,调和气血,通过祛瘀、清血、解毒、扶正固本,加强气血运动,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及抗感染的功能[3]。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血液科应用中医护理的方法对伴有抑郁障碍的白血病患者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纳入标准:急性髓系白血病,且接受诱导缓解治疗的患者;年龄14~70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4]评定≥21分;排除两周内使用抗焦虑、抑郁等精神药物,有精神病史、严重认知障碍、病情保密或不能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患者。HAMD评定由两名心理专科高年资护士在患者入院第1天完成。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脱落原因均为患者死亡,最终有效病例为各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7.31±6.38)岁;HAMD评分平均(25.62±4.11)分。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31±7.31);HAMD评分平均(26.94±5.63)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HAMD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进行血液病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予以日常生活照护、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并由高年资责任护士运用语言开导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医生的医嘱及指导下,运用中医护理措施。
1.2.2.1中医情志护理入院后第1周开始,由高年资责任护士运用语言开导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组织观看中医健康教育系列视频每周3次,每次30min,并发放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单,告知患者借情、移情的方法,解除其顾虑和烦恼,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心理生理上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1.2.2.2中药足浴和穴位按摩中药组方为黄芪30g、红藤30g、红花15g、淮牛膝45g、北细辛15g、仙鹤草30g、紫草30g,加水2000ml煎20min,然后将药液并渣倒入木盆,药液温度41~43℃,患者双足浸入药液中,浸至药液温度变凉即可,每晚1次,睡前半小时进行。在足浴同时行穴位按摩,患者全身放松,双目微闭,心境平和,用自己的大拇指交替按摩合谷、太冲以及足三里穴各36次,按摩力度宜从重到轻,从轻到重。注意不要留长指甲,防止刮伤皮肤。治疗时间4周。
1.2.2.3耳穴压豆根据辨证分型及选穴原则进行治疗,主穴选内分泌、交感、神门穴,配穴选心、肝穴,用乙醇消毒耳廓皮肤,待干,用探针以均匀的压力探知穴位敏感点,加压留印,手持粘有王不留行籽的0.5cm×0.5cm胶布对准压印处粘贴,并稍施压力,嘱患者或家属每日予按3~5次,每次分别按压各穴1min左右,按压后局部有酸痛麻感,耳廓发热发胀,以能耐受为度,两耳交替使用,3d更换1次,治疗时间2周。
1.3效果评价
1.3.1HAMD测评HAMD包含7类因子结构,焦虑/躯体化、体质量、认识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共24条目,每条目采用0~4分评分,总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按照DavisJM的划界分[4],总分>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20~35分可能是轻或中度抑郁,8~19分可能是有抑郁,<8分无抑郁症状。由两名心理专科高年资护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进行HAMD评分。
1.3.2免疫功能测定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采血标本进行T细胞亚群(CD3,CD4,CD8)检测,正常参考值范围:CD3为58.4%~81.6%,CD4为24.9%~45.6%,CD8为16.4%~33.8%,CD4/CD8为0.7~2.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或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正态性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性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监测情况见表2。
3讨论
3.1中医护理干预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机制
3.1.1中医情志护理机制中医认为白血病是正气不足,包括先天与后天,感受毒热之邪侵袭,由表入里致脏腑受邪,侵入血液,伏于骨髓,耗伤气血阴精,情志不疏,肝脾不和,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致气血瘀,痰凝结,日久耗阴伤液,邪热炽盛[5]。长期情志抑郁,痰瘀互结,耗伤心血,神明不安,致脏腑阴阳失调,本病归属中医学“郁证”范畴,多由情志不舒所致。《内经》中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一念代万念,中医情志护理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借情、移情、安神静志,达到调畅气机,以克服其抑郁、忧伤等情绪。
3.1.2中药足浴和穴位按摩机制足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为三阴经(肝、脾、肾)之始,三阳经(胃、胆、膀胱)之终,足部有60余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6]。本方所采用的中药可活血通络、益气养心,通过中药刺激足部穴位达到活血通络、温通经络、畅流气血、宁心安神的作用[7]。煎煮后的中药液在水的温热作用下,通过皮肤渗透到人体血液循环而输布到全身脏腑,起到疏通腠理、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祛痰化瘀,有调理气机、改善抑郁、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6]。穴位按摩中合谷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功效,太冲能疏肝理气,合谷与太冲相配称之为“四关”,同时按摩可加强理气、开窍、安神等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宣畅气机的功效,故能促进或增强机体的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8]。人体后天免疫功能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T细胞行使细胞免疫功能作用,B细胞主要在体液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CD3是成熟T细胞表面标志,CD3+T细胞分为CD4和CD8两个亚群,CD4细胞起辅助作用,CD8细胞有细胞毒和抑制作用,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监视功能中细胞免疫起主导作用,CD4和CD8在细胞水平上协同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CD4/CD8比值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状态,若CD4/CD8降低,则提示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3.1.3耳穴压豆机制耳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是人体整体的一部分,分布于耳廓上的穴位,可做为针灸的刺激点治疗各部病症。《灵枢·口问篇》说:“耳为宗脉之所集也”,人体的十二经脉均循行分布于耳廓周围,耳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接,本研究取内分泌、交感、神门、心、肝等穴,以宁心安神,肝气疏泄[9]。从现代病理生理角度讲,刺激耳穴,可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引起大脑网状系统正常有序化的激活和抑制,改善人体机能[9]。
3.2中医护理干预可改善白血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和免疫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第2周和第4周,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末,CD3、CD4、CD4/CD8检测值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白血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但干预4周末,患者CD8检测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伴有抑郁的白血病患者由抑郁情绪激发的免疫激活反应降低,而对抑制性细胞因子活性影响不大有关。
3.3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样本量小,并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改善白血病患者抑郁情绪及免疫功能的机制,白血病患者的抑郁情绪与免疫功能相关性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1]黄丽,罗健.肿瘤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王燕,张红.中医护理在白血病患儿化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1):48-49.
[4]汤毓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J].上海精神医学,1984,2(2):61-64.
[5]刘洪君.中医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经验[C]//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2009年首届全国中西医肿瘤博士及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2009.
[6]许粉年,陈顺中,刘萍.中药足浴及耳穴贴压辅助治疗中风后抑郁症5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9,41(12):30-31.
[7]洪敏巧,元国芬,李秀彬.中药足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3,12(5):455-456.
[8]解玲芳,胡晓丹.中药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辅助降温的护理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4):373-375.
[9]朱永清,张晓睿.血府逐淤汤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2):84-85.·157·护理与康复2016年6月第15卷第6期
作者:张晓兰 方桂珍 林圣云 程秋琴 单位:浙江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