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奶牛白血病的诊断与预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牛白血病又称牛淋巴瘤病、牛淋巴细胞瘤病,其特征是持续性淋巴细胞增生和淋巴肉瘤的形成。由于该病的复杂性,也将此病称为造白细胞组织增生症或牛白血病复合症。根据其流行状况和疾病的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和散发性牛白血病,而SBL又根据其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不同进一步分为犊牛型、胸腺型和皮肤型。EBL又称为牛淋巴肉瘤或白细胞增生病,是由牛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侵害牛的最普通的肿瘤性疾病,该病以持续性淋巴细胞增生和淋巴肉瘤形成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成年牛。
1病原
牛白血病病毒呈C型病毒粒子的典型形态,病毒粒子基本呈球型,也有呈杆状的,直径90~120nm,电镜下可见有双层膜,外层膜即囊膜,囊膜上有纤突,纤突长约10~15nm,核衣壳呈20面体对称,膜内含有丝状和点状结构。芯髓由核芯和芯壳组成,芯髓直径60~90nm。在核芯与囊膜之间有一透明区,核芯电子密度大,通常为电子散射力强的物质构成,但也有的是电子散射力低的中空结构,有的似乎呈双核芯存在于病毒囊膜内。核芯壳形态多为圆形,也有杆形或椭圆形,中心是由两条35SRNA组成的倒置二聚体,呈螺旋状卷曲。此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温度较敏感,56℃、30min大多数毒株被灭活,60℃以上迅速失去感染力,用巴氏灭菌法可杀灭牛奶中的病毒。对乙醚和胆盐敏感,pH4.5和一些普通消毒药也能使其失去活性,紫外线照射、反复冻融以及低浓度的甲醛等对病毒均有较强的灭活作用。
2流行病学
牛白血病主要发生于牛,绵羊、瘤牛,水牛和水豚也能感染。人工接种除牛外,绵羊、山羊、黑猩猩、猪、兔、蝙蝠、野鹿均能感染。该病主要发生于成年牛,尤以4~8岁的牛最常见。潜伏期长,可达2~10年。一般来说,奶牛对BLV的感染率较高,但其发病率较低。目前,欧洲己建立控制BLV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血清学检查,欧洲牛群感染BLV的很少超过1.5%。常见于德国、丹麦、瑞典和挪威,西德屠宰牛中,有的州BLV发病率为0.054%~0.078%,东德北部波罗的海沿岸BLV发病率为0.10%~0.38%,丹麦某些地区的发病率0.06%。美国屠宰牛中的发病率最高为0.08%,最低为0.06%。日本北海道与横滨市屠宰牛中,发病率约为0.12%,而多发地区高达12%。
3临床症状
牛白血病以4~8岁奶牛多发,多数感染牛不呈现临床症状,以在血液中存有白血病抗体并出现持续的淋巴细胞增多症和异常淋巴细胞为特征。只有生成肿瘤之后,才出现体表或颈浅淋巴结及内脏淋巴结肿大,直肠检查可触摸到肿大的内脏淋巴结。由于肿瘤部位机械性损伤和压迫作用,使病牛呈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病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发育不良,全身乏力,泌乳性能明显降低,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前胃驰缓和瘤胃臌气等。当侵害心脏时,心搏动亢进,心跳加快,心音异常,出现瘤块压迫性呼吸、吞咽困难,全身出汗,眼球突出,胸前浮肿。腹泻,粪如泥样,有恶臭味,混有血液,尿频或排尿困难。当骨盆腔及后腹部发生肿瘤时,病牛呈现共济失调、跛行、起立困难,被迫横卧地上。子宫肿瘤病牛,发生流产、难产或屡配不孕。
4病理变化
剖检时见病牛全身淋巴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切面灰白色并有局灶性坏死和出血。其中有两例淋巴结被膜血管高度怒张,出现血栓性栓塞,眼观呈绳索网样包裹整个淋巴结。心、肝、肾等脏器除有灰白色肿瘤结节增生外尚有程度不同的变性坏死。此外,剖检的全部病例消化道黏膜出现程度不同的出血,其内含有数量不等的血样液。肿瘤肿块的观察:肉眼所见肿瘤块及其组织学检查,主要为肿瘤细胞充填。肿瘤细胞之间有网状上皮和网状纤维所支持的网架。有时见到少数毛细血管,其内充满大量瘤细胞。肿瘤内也有少数淋巴管,有的瘤细胞核浓缩和崩解。
5防控
根据该病的发生呈慢性持续性的特点,防控该病首先要加强监测和检疫,明确本场奶牛有无地方性牛白血病以及污染程度。采用临床、血清学(AGID、ELISA)等方法进行普查或抽检,以便根据普检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如目前不能进行普检,亦应抽检100头,以便根据抽检的结果,污染的程度,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其次要根据检疫和监测的结果隔离饲养或淘汰,将牛群分为健康群、假定健康群、污染群及隔离群(又称病牛群)4种,不断淘汰阳性牛只,对感染不严重的牛群通过血清学筛查进行白血病的净化。加强防控,严格禁止引进外来牛只,使用健康公牛精液配种,不使用血液制备的疫苗。夏季定期消灭吸血昆虫、蚊蝇等,每年进行2次以上的定期检疫,加强监测。同时要定期消毒,每年春秋两季进行2次定期大消毒。
作者:庄雨龙 徐世文 桑学波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