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猝死的法医病理学护理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法医病理学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14例猝死病例中,心源性猝死154例(71.96%),其中因冠心病猝死(suddencoronarydeath,SCD)者为140例(65.42%),非心源性猝死60例(28.04%);本组214例猝死病例,各年龄段间猝死构成比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41~50岁组猝死病例最多,为66例(30.84%),与21~3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0岁猝死所占构成比最低;男性173例,女性41例,男性猝死多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年龄段间男性猝死人数均多于女性;汉族所占猝死构成比最高,为66.35%,其次为维吾尔族,猝死构成比为27.57%,各民族间猝死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1、表2)。
2.2死亡原因分布特点导致猝死的疾病依次为:(1)心血管系统疾病(CVS,71.96%),疾病的发病高峰为41~50岁组;(2)消化系统疾病(DS,8.88%),发病各年龄阶段没有明显差异;(3)呼吸系统疾病(RS,8.41%),发病主要集中在51岁以上高龄组;(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15.61%),发病高峰为<50岁。从单个疾病看,以心源性猝死明显高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其他系统疾病(表3)。
3讨论
猝死也称急死。WHO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6h内发生意外死亡。猝死的特点为死亡急骤,出人意料的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猝死包括3种类型:(1)死前无疾病症状体征而突然死亡者;(2)死前虽有疾病症状体征,但该疾病一般不会引起死亡而突然死亡者;(3)医院外死亡,死前无目击证人者。关于死亡的急速程度,国内外法医学者各持论点,说法不一,有15min及1、6和24h等时间界限。本研究根据WHO的规定,限定在6h内死亡者为猝死。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猝死发生率为8~12/10万人,美国每年有30万~40万人因心源性猝死而死亡[2]。本组猝死病例214例,从死亡原因分析,心源性猝死构成比居首位(71.96%),除年龄<20岁组外,>20岁各年龄组的死亡原因均以心源性猝死为主,其主要疾病依次有冠心病、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心肌炎、肺动脉夹层、主动脉炎等。非心源性猝死中,以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所占构成比最多。
金波等报道202例猝死病例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占比例最大。在世界范围内,心脏性猝死是一个重大问题。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猝死病例占75%以上,起主导作用。本研究显示,冠心病引起的猝死构成比居首位(65.42%),其次为休克、中毒、颅脑损伤等,提示冠心病已成为引起猝死的最常见的原因,此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冠心病猝死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的范围及程度、病变动脉的支数、病变节段长短和斑块的性质等关系密切,斑块内出血、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的急性阻塞、心肌缺血、梗死致区域性心肌代谢或电解质紊乱是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214例猝死病例中,男性173例,女性41例,男女之比为3.49∶1。金波等报道男女比例为1.73∶1,王艳丽等报道为2.12∶1,这可能与不同研究者运用的猝死标准不一、病例数较少或者地区饮食差异有关。本组从年龄分析看,41~50岁组猝死构成比最高(30.84%),其次是<40岁者,从年龄与性别关系看,各年龄组均以男性猝死多见,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猝死者中男性更多见的可能原因:(1)与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有关;(2)与男性嗜烟酒、暴饮暴食以及性情急躁有关。(3)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社会中坚阶层的中青年人所承受的社会生活压力增加,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问题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因此中青年人猝死案件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饮食不合理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冠心病人群中肉食为主的比率高,大量摄入肉食,可导致摄入热量超标、肥胖,并引起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升高;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能诱使局部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引起单核细胞聚集,促进脂质的释放,增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冠心病年轻化多与现代社会年轻人脑力劳动过度、社会交际频繁、睡眠质量差、生活不规律、运动不足有关。短时间内过度饮酒、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以及长期过度劳累、紧张焦虑、惊恐、重度抑郁、绝望情绪、社会遗弃、性格改变均可促使心血管意外概率增加。重度抑郁可引起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明显下降,这也是促发冠心病猝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以上均成为青年人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促使冠心病发病趋于年轻化。本研究还比较了新疆地区不同民族猝死的构成比,结果显示汉族占猝死构成比最高(66.35%),其次为维吾尔族(27.57%)、哈萨克族(4.67%),蒙古族、俄罗斯族、回族各占0.47%。
王梦玉等对维吾尔族与汉族冠心病猝死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发现维吾尔族病人生活质量得分普遍高于汉族病人,这可能与维吾尔族、汉族不同的身体素质、文化习俗和生活模式有关。本研究分析了新疆地区214例猝死病例的猝死原因、性别、年龄、族别和主要系统疾病等,为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研究猝死提供了一定依据。猝死中心源性猝死最常见,其为早期诊断、预防和减少猝死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认识到猝死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多因素的复杂性,绝大多数猝死是潜在的器质性病变急速发展的不可逆转的结果;也有部分猝死是由于人体重要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所致,如心室颤动或急性呼吸衰竭等,此类猝死,及时有效的心脏除颤、起搏以及呼吸复苏等抢救措施常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王苍成王颖叶坤匡圆圆陈霞霞史永华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