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素质教导对病理学教课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素质教育是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基础医学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必须转变传统医学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以培养新世纪德才兼备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在医学教学中曾存在误区,即“医学教育特殊论”,认为医学生将来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必须掌握特别多的知识,这种观点对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利。正因为医学生将来要面对病人,而每个病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因此,更要让医学生掌握自己主动获得知识的本领。我们在病理学教学中尝试“实践—理论相融会”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学习理论—应用理论”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让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旁观为参与,变痛苦为乐趣,既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又体现授课的人文化和人性化。学生不仅理解了枯燥的理论,还能活学活用,不断创新,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我教研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结合病理学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通过改变以往教学中“注入式”“、满堂灌”,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缺少独立思维活动的教学方式,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学生作为主体,通过他们的思维活动而达到认知、理解知识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1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教科书是学生接触最多、利用最广的书籍。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要帮助他们分析教材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对于书中众多的名词概念,要教他们逐一解剖,弄清重要内涵,并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而不要照本宣科。例如,在讲述“心力衰竭”时,通过分解得出:心力衰竭的本质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衰时病理变化的基础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心衰的重要标志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通过这样逐级分析,起到强化概念的作用,学生也易于记忆。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加深对事物认知和理解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谱、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多媒体课件等非常必要。例如,在讲述溃疡病时,可以先复习胃壁的组织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然后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定义溃疡的概念(较深的皮肤、粘膜缺损);再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溃疡的好发部位、直径大小、外形、深度;最后联系临床病例讨论溃疡病患者由于病理学上改变会引起哪些相应的临床表现。这样,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理解并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理论,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真正实现“会学”,仅仅局限在课堂是不够的,毕竟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专科三年,本科四--五年),且新时期要求医学人才不但要治病救人,还要有解决病人及自身心理、社会方面不良因素的能力,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扩大知识面,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意启发式教学外,更应该注重学法指导,将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会开锁进门。当通过自学得出答案被肯定时,学生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获取知识,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总之,我们在病理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的不足,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健康向上的环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素质教育的渗透,就像春雨润物,点滴无声,只要我们教师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必能取得可喜的成果。
作者:刘兰单位:昆明医学院病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