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风险评估范文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风险评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风险评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风险评估

引言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即艾滋病传染源进行随访管理,是控制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1]。通过规范、有效地开展综合管理,可以使更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时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改变危险行为,减少传播;使更多的感染者和病人获得必要的治疗、关怀和支持服务,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2]。为探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新模式,更有效地控制二代传播,实现国家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及广西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总体目标,我们利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在广西组织实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工作”。现将工作经验介绍如下。

1制定艾滋病病毒传播风险评分表

通过查阅艾滋病传播概率相关文献并结合广西所开展的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定艾滋病病毒传播风险评分表草案。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特征、健康状况、近期病毒载量和CD4检测结果等。组织专家对风险评分表进行讨论并进行预调查,根据专家意见和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评分表进行了修改完善。风险评分表设定满分为100分,≥60分为“高危传染源”,50~59分为“次高危传染源”,其余为“一般传染源”。

2风险评估与分类管理方法

2.1风险评估

结合日常艾滋病阳性结果告知和随访工作,由经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的医务人员根据风险评分表对辖区内新发现报告和既往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艾滋病病毒传播风险评估,每例患者每年评估一次。

2.2分类管理

2.2.1“高危传染源”管理

对风险评估结果为“高危传染源”者列入随访管理重点人群,对其管理和随访落实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或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具体随访责任人,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随访干预到位,并提供相关医疗服务信息,开展行为干预,提供咨询和健康教育、发放安全套、完成CD4检测、单阳配偶检测等。如其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则及时转介参加抗病毒治疗。对得分高者,增加随访和干预频次,使其增长防艾知识和技能,自觉接受抗病毒治疗,减少高危行为。

2.2.2“次高危传染源”管理

对风险评估结果为“次高危传染源”者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排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各干预服务平台完成随访管理任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督导。符合治疗条件者劝告其参加抗病毒治疗,并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

2.2.3“一般性传染源”管理

对风险评估结果为“一般性传染源”者由属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各干预服务平台完成随访管理任务。

2.2.4动态评估管理

“高危传染源”经实施抗病毒治疗等有效干预管理后次年经风险评估结果为“次高危传染源”,“一般性传染源”者,或“次高危传染源”,“一般性传染源”次年风险评估结果转为“高危传染源”,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分类管理和指导。

3风险评估与分类管理工作进展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2年9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广西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艾滋病毒传播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方案(试行)>的通知》,组织并培训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试点工作,于当年12月份对试点工作进行小结。2013年和2014年均下发通知在全区范围内实施风险评估与分类管理工作,期间各地按要求每季度上报工作报表,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培训、督导与指导。

3.1风险评估开展情况

2013—2014年新发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分别为10877例和9460例,开展风险评估4724例和5950例,评估比例分别为43.4%和62.9%;既往报告现存活病例分别为49990例和55172例,开展风险评估18362例和31400例,评估比例分别为36.7%和56.9%。

3.2风险评估结果

2013—2014年新发现报告病例和既往报告现存活病例风险评估结果均以“一般性传染源”为主,见表1。

3.3传染源分类管理情况

2013—2014年,高危传染源的随访比例分别为95.7%(286/299)和90.4%(283/313),抗病毒治疗比例分别为31.8%(95/299)和40.6%(127/313);次高危传染源的随访比例分别为95.3%(1045/1096)和98.0%(1246/1272),抗病毒治疗比例分别为35.9%(393/1096)和36.4%(463/1272);一般传染源的随访比例分别为93.5%(20290/21689)和98.0%(35048/35765),抗病毒治疗比例分别为56.6%(12285/21689)和67.4%(24111/35765)。见表2。

4经验与体会

为了使随访管理服务更符合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需求,提高随访管理质量,我国的一些省份或市县进行了随访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实施[3-5]。广西艾滋病流行时间长[6],报告艾滋病感染人数基数较大,相当部分感染者和病人流动性大,多外出打工,难以跟踪联系;有些感染者和病人住在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由于随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随访工作人员相对不足,影响因素多,均使得全区的随访工作受到制约。实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工作”,是广西探索的随访管理工作新模式,相比常规的随访管理工作模式,突出了分类指导和突出重点原则,可以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力量强化对艾滋病毒传播能力强、传播风险大的高危传染源进行重点管理,明晰分级管理,有的放矢,在随访人力资源等不足的情况下,做到事半功倍,更好地发挥投入和产出效果。但在实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工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随访检测和配偶检测是列为广西防治工作的考核指标内容之一,部分地区认为即使不开展分类管理,对于辖区内的病例不管风险如何他们也是要去追踪随访,故未能认真落实开展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工作。而此项工作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在具体活动实施过程中难以对各地进行全面的督导和指导,部分地区在相关工作的落实和数据填报中存在质量问题。此外,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风险评分表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如部分信息可以在疫情报告数据库里获得,不需要重复收集等。因此,下一步计划对风险评分的内容和分值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使评估结果更能代表被评估者的传播风险。选取部分市县进行小范围试点实施,并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督导和指导,提高工作质量。同时要制定方案进行效果评估,以观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经属地随访、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积极转介抗病毒治疗等分类管理后,认知、行为方面等发生的改变,评估高危传染源管理工作效果,探讨风险评估与分类管理工作对控制艾滋病二代传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琚腊红,苏斌,徐臣,等.安徽省阜阳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分级分类管理模式[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4):431-434.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综合管理工作手册(试行)[S].2012.

[3]余惠芬,韩瑜,徐诺雅,等.以家庭为基础服务为依托的HIV/AIDS随访服务模式探索项目对随访服务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6),582-585.

[4]李自钊.河南省基于农村社区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4):408-416.

[5]黄仁国,翟庆秀,周月姣,等.广西平乐县艾滋病患者“助管结合”随访管理模式探索[J].应用预防医学,2015,21(5),357-358.

[6]朱秋映,刘伟,陈杰,等.1989—2006年广西艾滋病流行情况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08,14(2):70-73.

作者:朱秋映 沈智勇 朱金辉 江河 黄精华 唐振柱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