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丙型肝炎是全球流行性疾病之一,我国丙型肝炎的感染率高达3.20%,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全球范围约有3.00%的人口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约有1.7亿丙型肝炎感染者[1]。而其中有20.00%的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丙型肝炎病毒为隐匿性感染,感染者无自觉症状,使感染者成为隐蔽的传染源,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治疗丙型肝炎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这也是控制疾病发展的关键措施[2]。本研究对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医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80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122例;年龄27~56岁,平均(44.5±3.5)岁。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患者体质量≤75kg,用量1000mg/d;体质量>75kg,用量1200mg/d;治疗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国药准字:J20030034,商品名:派罗欣,厂家:上海罗氏制药,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国药准字:H20057932,厂家:天津君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患者体质量≤75kg,用量1000mg/d;体质量>75kg,用量1200mg/d,两组患者治疗48周。
1.3观察指标检测治疗前患者的HCV-RNA含量和基因分型,于治疗第4、12周、结束时、停药后24周分别进行检测。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指治疗第4周HCV-RNA含量低于最低检测限;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是指治疗12周时HCV-RNA的含量低于最低检测限;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是指治疗结束时HCV-RNA含量低于最低检测限;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是指治疗结束后24周的HCV-RNA含量仍低于最低检测限的状态。以病毒学应答作为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清HCV-RNA水平:抽取5ml静脉血放于加EDTA抗凝管中,经4000r/min离心10min后收集血清进行检测。最低检测下限为5×102IU/ml,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的应答率280例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率EVR、SVR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VR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获SVR的预测因素分析除去体质量指数,其他因素均为SVR的预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的干扰素应答率比较治疗组干扰素的RVR应答率为57.86%、EVR应答率为62.14%、SVR应答率为4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57%、82.14%、6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手段是给予抗病毒治疗,但治疗无效及复发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提高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上给予实施早期疗效预测显得尤为重要[3]。本研究对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并分析其疗效预测因素,临床意义较显著。过去20年内,临床针对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阻止病毒的复制和病情的发展,而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联合利巴韦林的组合是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方案。然而,基因Ⅰ型HCV感染只获得了较低的SVR率[4],结果使临床对研究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和指导个体化治疗显得极为迫切。本研究中,基因型、病毒载量、RVR及EVR是预测的主要因素,首先,基因型是预测SVR的重要因素,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效果在不同的HCV基因型中显示不同。有研究表明,基因Ⅰ型的SVR率是32.00%~40.90%,而基因Ⅱ型和基因Ⅲ型是65.00%~96.00%,考虑可能存在应答的种族差异[5]。而德国的胃肠病研究中心显示,亚洲人的SVR率高于白种人,表明亚洲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看起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针对亚洲人的慢性丙型肝炎基因Ⅰ型SVR率是46.00%~70.00%,非基因Ⅰ型是76.00%~94.00%。其次,治疗前的病毒载量也是预测SVR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证实,治疗前HCV-RNA水平可以作为抗病毒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治疗前HCV-RNA较高者其获得RVR的比例较治疗前HCV-RNA较低者低[6]。国内有研究报道,通过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第4周时RVR获得情况来探寻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早期预测因素,得出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是否获得RVR和治疗前的病毒载量高低密切相关[6]。而RVR已被证实是SVR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另外,RVR和EVR在预测治疗反应上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通过直接抗病毒作用及调节免疫发挥对感染病毒肝细胞的清除作用。而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则通过病毒载量是否快速下降、疗程是否足够进行预测。研究报道表明,持续病毒学应答最早在治疗的第4周即可预测,即RVR可以用来预测SVR,获得RVR者约88.00%~100.00%可获得SVR[7]。
EVR在预测SVR上也有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说,RVR对SVR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EVR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除了上述常见的预测因素外,还有一些如治疗药物的使用剂量、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变异性、治疗过程出现其他疾病等均被认为是影响获得SVR的因素。因此,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甲状腺功能、血清瘦素水平等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280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率EVR、SVR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VR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干扰素的RVR应答率为57.86%、EVR应答率为62.14%、SVR应答率为4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57%、82.14%、6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可以用来预测SVR的因素很多,但病毒的基因型、治疗前的病毒载量被认为是预测SVR的主要因素。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实施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有效提高了SVR率,减少以后的复发,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效果显著。
作者:陈斗仁 刘兴丽 刘小艳 王正雨 杜莉婷 单位: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